•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22卷  第2期

环境地质
焦作市某碱渣堆放场对岩溶水氯离子污染的初步研究
毕大园, 尹国勋, 仝长水
2003, 22(2): 83-8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1
摘要:
结合某碱渣堆放场的水文地质状况,通过对碱渣的静溶和淋溶试验,分析了淋滤液中氯离子的析出过程,探讨了碱渣堆放场对岩溶地下水中氯离子污染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认为该渣场对焦作市岩溶地下水氯离子浓度的升高具有很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应用数学拟合方法,进行了碱渣淋滤总量的估算,认为碱渣场在其建成的13年以来,共向焦作市岩溶水排放的氯离子总量高达35k t之多。
城市水生态管理问题分析
王东海, 李春, 李大秋
2003, 22(2): 88-91.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2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济南市水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泉水景观萎缩、水资源量收支失衡、水环境污染、用水配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济南市水生态管理的一系列有效措施: 以地下水作为居民饮用水,合理使用黄河客水与其它地表水;把南部山区— — 地下水补给区建成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 在强污染负荷条件下,利用生态工程技术恢复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等。
水文地质
娘子关泉域降水补给的时滞研究
郝永红, 黄登宇, 刘洁, 王学萌
2003, 22(2): 92-9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3
摘要:
针对娘子关泉域降水补给的时滞问题展开研究,根据泉域水文地质条件的灰色系统特征,提出了带有时滞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泉域不同区域的降水量与泉水流量进行了时滞分析,结果表明,娘子关泉域不同区域的降水对娘子关泉的补给时滞存在差异,位于中间主流带的阳泉市、平定、盂县、昔阳与和顺的降水时滞为2年;位于西南、西北径流区边缘的寿阳和左权的降水时滞为4年。
长治盆地岩溶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傅耀军, 武强, 李树文
2003, 22(2): 96-10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4
摘要:
用历史的观点,研究了长治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规律,系统地分析了岩溶水赋存及盆地岩溶水系统特征。研究表明,长治盆地属辛安泉岩溶水系统部分,是其西部一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该盆地岩溶水受不同类型和规模的蓄水构造控制。单斜蓄水构造及地垒蓄水构造是建设集中水源地的理想地段,各煤矿矿井用水可在背斜蓄水构造中就近解决。根据各蓄水构造的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合理布置水源地、科学确定取水量是岩溶水合理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湖南洛塔表层岩溶带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梁小平, 朱志伟, 梁彬, 关碧珠, 邹胜章
2003, 22(2): 103-10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5
摘要:
湖南洛塔为西南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溶丘洼地型岩溶区,本文利用近两年来洛塔水环境监测资料,进行洛塔表层岩溶带的水化学和水温场特征的研究,认为该表层岩溶带的水化学和水温场的特征与气候、生态环境和岩溶含水介质等多种因素明显相关。不同影响因素对表层岩溶水水化学组分的作用有所不同,表层岩溶带岩溶水受气候影响较大,大气降水的降雨强度,直接影响到地下水化学组分含量的大小,总硬度和HCO-3 含量与降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植被、土壤的覆盖程度与水化学组分含量高低呈正相关性。
云南白水台钙华景区的水化学动态变化研究
游省易, 李强, 刘再华
2003, 22(2): 110-11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6
摘要:
本文采用水化学仪器自动记录、现场测定和取样室内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白水台钙华景区水的物理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 随着CaCO3 的沉积,水中的主要离子Ca2+ 和HCO-3 浓度、电导逐渐降低; p H值升高。我们对1号泉进行昼夜观测发现: 5月1号泉的水温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28小时,而在9月水温保持恒定。对下游( 12号观测点)的动态观测发现水的p H值与水温呈反相关关系,在对中游( 6号观测点)的早、中、晚观测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最终我们得出结论: 1号泉水温变化可能受补给水源水温动态变化、降雨和地热影响;中下游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与碳酸钙的沉积速率、碳酸平衡和藻类作用有关。
地下水中CO2成因分析
闫志为, 韦复才
2003, 22(2): 118-123.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7
摘要:
通过对前人成果的总结认为,不同地区由于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其地下水中CO2 成因也大不相同。地下水的CO2 的成因主要有来源于大气溶解;土壤及水中有机物分解和生物呼吸;深部热源造成碳酸盐岩或矿物变质;直接由岩浆分泌;除碳酸外其它酸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解; 热水中暂时硬度去除等类型。至于具体到某一地区其地下水中CO2 主要成因为何种,以及各种成因CO2 在地下水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应结合具体情况并综合各种相关因素来分析确定。
工程地质
扎塘赤泥库渗漏污染评价及治理研究
丁坚平, 蔡良钧, 毛健全, 姜涛
2003, 22(2): 124-12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8
摘要: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查清了扎塘赤泥库向牟老泉和百花湖方向的岩溶渗漏通道,根据弥散试验和长期水质监测资料,建立了水动力弥散叠加模型,进行了渗漏污染预测评价。对岩溶渗漏通道采取了垂直帷幕注浆、库内封堵落水洞、赤泥铺盖等综合防渗措施,历时10年,实现了在岩溶发育地区对高浓度碱水进行防渗治理的预定目标,杜绝了扎塘赤泥库废水外排,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保护了岩溶水资源环境。
洞坪水库岩溶发育规律及水库渗漏条件分析
范玉龙, 万军伟, 晁念英, 汪玉松
2003, 22(2): 130-13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09
摘要:
洞坪水电站左岸河间地块是由一套滨— 浅海相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发育有呈串珠状、平行于忠建河展布的岩溶洼地,并直抵清江,其下是否存在贯通的地下岩溶管道? 水库蓄水后会不会形成自库尾向清江的岩溶管道式渗漏? 这是该工程急待解决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本文在该区岩溶发育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岩溶水系统的特征及岩溶水流动子系统的空间展布规律,为水库渗漏问题的勘察和评价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农业地质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特征及生态效益评价
梅再美, 熊康宁
2003, 22(2): 136-143.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10
摘要: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制约着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如何利用喀斯特地区的坡地资源(如植物资源)是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其生态环境的关键。通过对清镇示范区退耕还林(草)和封山育林区的水土流失监测表明,利用恢复植被来控制水土流失,使示范区的土壤侵蚀模数从2000年以前的2500~5000 t /km2· a减少至2002年的78. 4~185. 7 t /km2· a; 使32. 16 km2 面积的退耕还林(草)和封山育林地段每年减少表土损失量38563. 6t,相当于每年减少886. 96t 化肥的土壤养分流失,其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广西干旱喀斯特平原的干旱及其成因量化研究
周游游, 蒋忠诚, 韦珍莲
2003, 22(2): 144-14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11
摘要:
作为广西的重要粮食基地的喀斯特平原区,是气候干旱和喀斯特干旱迭加的地区,干旱问题已成为该区经济发展的障碍。本文主要通过以往的研究资料的分析、计算,从造成干旱的气候、喀斯特地质背景及人类活动3个方面的主要因素,分析干旱形成原因和量化干旱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因素是产生干旱的基本原因;可溶岩地质基础是干旱形成的重要原因; 人类不合理活动则加重了旱灾的程度。其干旱程度,在峰丛谷地农业区最为严重,峰林谷地农业区和峰林平原区中等,孤峰平原区最轻。
技术方法
应用TM影像进行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探讨--以花江喀斯特峡谷区示范区为例
张雅梅, 熊康宁, 安裕伦
2003, 22(2): 150-15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12
摘要:
通过花江示范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说明利用TM遥感数据进行喀斯特峡谷区1∶ 10000大比例尺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混合像元、阴影、同物异谱、同谱异物,以及独特的石旮旯土。根据国家环保局2000年分类标准,结合花江喀斯特峡谷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了RS、GI S和传统勾绘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分类结果表明此方法是可行的,其精度可达89. 65% 。
石漠化智能化解译系统初探
谷花云, 安裕伦, 杨柏林, 杨广斌, 张宏群
2003, 22(2): 156-16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2.013
摘要:
从石漠化智能化遥感解译系统的系统设计目的、系统的框架及功能等方面叙述了系统的初步建立,各部分的功能、专家知识库的初始化和优化等。利用石漠化专家对区域性的石漠化因子信息的认识和对岩溶地区野外地质现象的感知,并将其记录于计算机,建立专家知识库,最终用于石漠化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石漠化分类。利用所建立的系统对贵阳市一部分区域进行石漠化信息的自动提取和石漠化分类,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