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远海
第26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暨全联旅游业商会旅游洞穴分会第二届第三次理事大会于2024年11月16日在重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顺利召开。此次学术盛会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全联旅游业商会旅游洞穴分会、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及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共同承办。
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伟海主持。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赵小明在致辞中回顾了洞穴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取得的成果,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期望,并表示岩溶所将继续对洞穴专业委员会全力支持。秘书处全面总结了第五届委员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并从组织发展、科研科普、资源保护及国际合作等方面规划了未来的发展路径。
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机构、地质公园管理部门及企业的127名代表,共同探讨了洞穴科学与喀斯特研究的最新进展。34名专家代表围绕“喀斯特与洞穴环境人地关系新思考”“国内外洞穴旅游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研讨内容涉及国际地科联世界地质遗产地“桂林喀斯特”的地学内涵、溶洞时序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其地质意义、贵州双河洞大熊猫化石研究进展、喀斯特溶洞的全感官沉浸式体验设计与探索、中国洞穴鱼类及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新进展、洞穴研学课程、新一代无纸化洞穴测量技术、洞穴保护立法等前沿话题。
此外,会议还举办了洞穴探测图和科普书籍展览,旨在提升公众对洞穴保护与研究的认知,促进科学传播与公众教育。此次大会成功搭建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了中国洞穴研究的深入发展,并为洞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了创新思路。
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在洞穴科学领域的研究深度与多样性,为推动喀斯特地貌与洞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未来,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将继续致力于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提升洞穴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化水平,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洞穴研究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