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9年  第8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基础研究
川西岷山岩溶的基本特征
朱学稳, 张任, 周绪伦
1989, 8(4): 253-260.
摘要:
我国地域辽阔,碳酸盐岩出露广泛,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地形、气候及生态环境条件下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岩溶。本文所论及的岷山地区的岩溶,实际上是一种在高山地形气候条件下发育的高寒岩溶亚类。从事物发展的系统观出发,作者认为岷山型岩溶是一高山峡谷岩溶系统,在垂向空间上,可区分为山岳高寒岩溶和峡谷温带岩溶两个不同层次。文中阐述了它们各自的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形成条件。关于岷山岩溶的一个重要特征—泉钙华沉积,将在“岷山岩溶的灰华沉积”一文中讨论。
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的形成及分布规律
贾贵廷, 胡宽瑢
1989, 8(4): 261-267.
摘要:
本文概述了华北型煤田内岩溶陷落柱形成岩层的专属性(奥陶系硫酸盐~碳酸盐岩混合建造),以及构造、水化学和水动力条件所起的作用。用硫酸盐饱和指数SI_S=1的界线及其统计标高,作为陷落柱分布的平均下限;同时确定陷落柱在不同迳流带内分布的密度和规律,结果与实际符合。由膏溶作用形成的陷落柱具有四个特点,并依柱内物质组成、压实和胶结情况、承受水压大小,把陷落柱分成三种水文地质类型,指出导水的柱体一般形成较新或处在强迳流带中,但多数是隔水的。
也论南津关江底深槽的成因
赵诚, 彭轩明, 谭光明, 唐作友
1989, 8(4): 268-275.
摘要:
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长江,造福于人类,正确地了解和揭示长江地质的各种客观规律,不仅具有科研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研究长江三峡(确切地讲应为宜昌峡)江底深槽的成因,是揭示其实质的一种科学尝试。笔者在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南津关江底某些深槽成因的一种新观点,即深槽为地下暗河的出口。据此,笔者推测在长江之下,还存在一个独立的地下水系区段。这也许就是研究长江三峡深槽成因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之所在。
贵州山区水利水电工程的喀斯特环境效应
戴景春
1989, 8(4): 276-281.
摘要:
喀斯特区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再塑了新环境(第二环境)。它改变或调整了“稳定”的地貌、气候、生态、喀斯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自然应力、污染等一系列条件。在这个复杂的再塑与改造的全过程中,良性循环始终战胜着恶性循环的效应,最后趋于新的“稳定”。
贵州喀斯特森林的初步研究
屠玉鳞
1989, 8(4): 282-290.
摘要:
喀斯特森林是贵州省的重要森林类型。本文简要论述了喀斯特森林的生境特点及喀斯特森林的生态特征,对喀斯特森林的群落学特征——区系特征、生活型谱及叶级谱、成层现象及演替顶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根据植物群落学——生态学原则,对贵州喀斯特森林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5个植被型,14个群系。最后,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喀斯特森林的主要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的原生性喀斯特森林;注意对喀斯特森林再生能力的保护;注意对喀斯特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封山育林,以促进喀斯特森林的恢复;因地制宜地选择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发展和扩大喀斯特森林。
桂林第四纪地层层序及成因类型
王克钧, 龙少廷, 全顺兴
1989, 8(4): 291-299.
摘要:
一、成因类型划分:1.宏观特征:包括第四纪堆积物展布的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和岩层结构特征。2.微观特征:包括重矿物分析、差热分析、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电镜扫描和δO18值的古气候研究以及各种年代测定等。二、地层层序:1.全新统: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其次为洞穴堆积物和一些沼泽淤积物等。2.上更新统:主要为广泛分布于漓江两岸,组成一级阶地的冲积层和零散分布的类黄土堆积物。3.中更新统:晚期为洪积物,分布于尧山山麓。早期为冰积物.呈岗垅状蜿蜒展布,主要为紫红色泥砾。
其它
三江口坝基(覆盖型)岩溶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方法
王家骏
1989, 8(4): 300-310.
摘要:
本文以三江口坝基为例,介绍了运用常规地质勘察手段分析研究覆盖型岩溶地区坝基工程地质条件的一些方法,通过施工已证明,勘察的主要结论和工程地质预测评价比较符合实际,研究方法是成功的。
安徽北部岩溶泉分布规律及缺水山区找水方向
金权, 王晓明, 魏继东
1989, 8(4): 311-318.
摘要: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岩溶泉分布规律的研究,将岩溶泉划分为三大类型、十一个亚型,对于缺水山区岩溶地下水的寻找具指导意义。在岩溶含水系统中,岩溶泉的形成和分布,可直观反映碳酸盐岩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及排泄的规律。文中讨论了地层富水性的影响因素,指出利用岩溶泉指示富水地貌、地层、构造的可行性。
运用系统方法开展岩溶研究
朱远峰
1989, 8(4): 319-321.
摘要:
<正> 五十年代开始,我国为了发展水利水电事业,就组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开展了长江三峡、乌江流域、珠江流域等重点岩溶区的勘察研究。对成昆铁路,以及重点科研项目“我国岩溶分布发育规律及其改造利用”和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成果,都为岩溶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岩溶会战片(广西都安、贵州独山、普定、湖南洛塔、山西娘子关泉域),进行了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研究,提交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
应用电测深成果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禹祥裕, 夏建平
1989, 8(4): 322-327.
摘要:
本文探讨了利用电测深的视电阻率(ρ2)参数及含水层的电阻率(ρ)求取渗透系数(K)等水文地质参数问题。文中介绍了南京东郊水源地,根据抽水试验计算的渗透系数(K)与含水标志层的电阻率进行回归分析,共设计了五种回归模型,回归系数以最小二乘法实现估算。结果表明,K与Ps的相关关系以指数函数的回归模型为最好,其相关系数为0.78。据此,绘制了含水层渗透系数等值分布图,用以评价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经与勘探抽水试验成果对比,证明这种方法是有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