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5卷  第增刊期

显示方式:
技术方法
充分利用线性影象特点——南方岩溶区遥感技术应用小结
陈昌礼
1986, 5(增刊): 1-1.
摘要:
<正> 遥感图象在地质应用中善长于判译线性影象,而碳酸盐岩类恰恰富于线性节理、裂隙、断裂和断层。抓住遥感学科与自然现象的共同特征和优势是南方岩溶图象解译迅速发展的客观基础。
黔南纯碳酸盐岩航摄影象特征
毕坤, 董存忠
1986, 5(增刊): 2-7.
摘要:
<正> 贵州南部是全国岩溶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其范围系指苗岭以南,黔桂交界以北,凯里、三都以西,紫云、哑都以东的广大区域(见图1)。
应用地貌景观信息预测岩溶地下水富集带
张炘
1986, 5(增刊): 8-12.
摘要:
<正> 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岩山区,通常利用遥感图象较难直接发现地下水富集带,而只能观察到一些与富集带有成生联系的表征如岩性、构造、地形、地貌条件等。但如果能根据已有资料和经验,将控制基岩地下水埋藏、分布和赋存规律的因素解译出来,就可以通过地貌景观信息在遥感图象上预测或直接圈定地下水富集带。
卫星象片的区域岩溶解译--以桂林至阳朔地区为例
杰显义
1986, 5(增刊): 13-21.
摘要:
<正> 我国是一个多岩溶国家,碳酸盐岩类地层分布极为广泛,据统计仅裸露面积就有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因此大力开展卫片及其它遥感资料在区域岩溶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项必要而有益的工作。这里仅对桂东北地区,其中重点对桂林—阳朔这一典型岩溶地区的卫片进行初步解译和分析,以期在区域岩溶研究中有所裨益。
论弱活动断裂在岩溶区航片水文地质判译中的作用
李兴中, 李双岱, 吕希斌
1986, 5(增刊): 22-28.
摘要:
<正> 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领域中,活动断裂以其对地下水的运移、富集及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的深刻影响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地震工作的深入开展,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普查的广泛进行,以及若干新的探测技术方法的引进,人们对活动断裂的区域分布规律、地质地貌特征及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意义等方面的认识日益深入。
遥感图象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中的应用—-马关幅航卫片解译的几个实例
景志熙
1986, 5(增刊): 29-32.
摘要:
<正> 马关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配合了航卫片的解译,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实践充分说明,遥感水文地质解译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速度。遥感图象解译主要在岩溶地区开展,除进行了一般性解译外,如线性构造、新构造、活动性构造、岩溶点以及泉点等,还着重于富水块段、暗河及滑坡等有关水文工程地质解译。本文仅将几个解译效果较好的实例介绍如下。
机载热红外扫描在岩溶水文地质中的应用
茹锦文, 白桂云, 黄瑞照
1986, 5(增刊): 33-41.
摘要:
<正> 由地面资料评价一个地区地下水的排泄地段,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功的方法。然而,地面方法相对来说所需要的时间长,花钱多,尤其是在那些交通不便,人们难以到达的地区。四十年代以来,随着航空地质工作的发展,借助于航空摄影所提供的地形、植被类型、地层产状以及破裂等资料来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关系。
1∶20万邵阳幅卫、航片水文地质解译
李永娴
1986, 5(增刊): 42-47.
摘要:
<正> 我部在1∶20万邵阳幅水文地质普查中,应用卫、航片解译配合水文地质普查,取得了一些成果。解译重点是碳酸盐岩分布区,解译工作大部分进行了野外验证,对具有特殊影象特征的地带,进行了重点的解译分析和详细的野外描述,并建立了专门的记录卡片。所用的卫片系美国第二颗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于1975年12月拍摄的邵阳分幅粗制片。航片为我国1955年拍摄,比例尺1∶4~1∶6万。
岩溶区航摄象片水文地质解译效果及标志
张前富
1986, 5(增刊): 48-54.
摘要:
<正> 航片解译用于岩溶区水文地质普查已有很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为了摸索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相间分布的褶皱山区航片解译效果和标志,我们对1∶20万威信幅进行尝试性解译。
黔南独山基长地区岩溶水文地质航片判译之地质力学分析
李兴中, 李双岱
1986, 5(增刊): 55-62.
摘要:
<正> 航片水文地质判译的地质力学分析,是以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水文地质信息与构造格局影象,分析地下水富集规律的一种判译方法。其主要优越性在于从航片所展示的宏观现象中,能把构造体系控水的基本规律直观地运用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对比,有利于从繁杂的水文地质现象中正确判译地下水富集规律。由于这种判译方法充分使用了现代遥感技术与地质力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因而就能获得更为完善的观察分析手段,从而使水文地质判译质量显著提高。本文主要对黔南独山基长岩溶区航片水文地质判译的地质力学分析作一简要介绍。
应用航解译在岩溶区进行水文地质填图的试验研究
殷宝林
1986, 5(增刊): 63-69.
摘要:
<正> 为了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中推广应用遥感技术,我们利用1∶1.4——1∶1.5万可见光黑白航空象片,在上高县末山岩溶区进行了1∶2.5万水文地质填图试验研究。这里,介绍试验工作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贵州龙摆尾暗河的航片解译
邢瑞卿
1986, 5(增刊): 70-75.
摘要:
<正> 贵州龙摆尾暗河的出口位于晴隆县锑矿大桥河电站附近的下二叠统茅口组块状灰岩中,海拔900米,流量达3068.9升/秒,分三处出水,其中两处呈涌泉上冒,另一处为季节性出水,其排洪量可达1000升/秒。
从黄荆岭背斜水文地质结构的解译看航片在水文地质普查中的应用
林尚泉
1986, 5(增刊): 76-80.
摘要:
<正> 本文试图通过黄荆岭背斜的水文地质解译,为航片在水文地质普查中的应用效果,提供一个例证。黄荆岭背斜位于1∶20万邵阳幅中部,邵阳市东南约30公里。属于祁阳“山”宇型构造前弧北翼,为一宽缓褶皱,轴向约北东30度,面积百余km2。上泥盆统佘田桥组(D3s)厚—巨厚层隐晶质灰岩,锡矿山组下段(D3x1)厚层灰岩、泥质灰岩构成主要含水层。相对隔水层是锡矿山组上段(D3x2)砂、页岩。
广西地苏地下河下游地区航空红外彩色片目视解译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1986, 5(增刊): 81-84.
摘要:
<正> 于1977年11月航摄的地苏地下河下游地区近红外彩色像片,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影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山地、丘陵、植被、道路、村庄、田园、河流及水塘等都能直接识别。从色彩上易把第四系疏松堆积层与碳酸盐岩基岩区分开;断层、大型裂隙等有较明显的显示;可进行较高倾角岩层产状测量,并据此判断褶皱轴部的位置;除峰丛、峰林、谷地与洼地等宏观地貌形态显而易见外,还能判别漏斗、塌陷、溶井、落水洞、泉点、地下河出口及溢洪口等。通过综合分析,可判断地下河的位置并圈定其流域。
航片在陕西省秦巴山区南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李书君
1986, 5(增刊): 85-87.
摘要:
<正> 陕西省秦巴山区南部的略阳、宁强、镇巴一带为中山地区,分布有二叠系、三叠系及泥盆系巨厚层块状灰岩、白云岩,沟深坡陡,交通不便。1978年至1980年,我队在该地区开展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对具有重要水文地质意义的碳酸盐岩含水岩组及其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文将在工作中应用航空像片的一些体会,作简要叙述。
从航卫片解译对贵阳地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的探讨
李兴中, 李双岱
1986, 5(增刊): 88-98.
摘要:
<正> 位居黔中山原中南部的贵阳地区,地层褶皱强烈,断裂庞杂如织,碳酸盐岩与碎屑岩频繁相间,古岩溶地貌面起伏和缓,岩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为解决城市供水问题,自六十年代以来,在该区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水文地质普查及勘探工作,积累了大量可贵的水文地质资料。本文试图在遥感图象判译及已有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地下水网络及新构造裂隙水的基本原理对贵阳地区岩溶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规律以及有关的岩溶水文地质问题提出初步论证,以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地质及地热资源勘察等方面有所助益。
贵阳安顺地区岩溶地下水网络之航片判译
李兴中, 李双岱
1986, 5(增刊): 99-111.
摘要:
<正> 安顺地区,位于贵州高原西南部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宽缓分水岭上,下三叠统白云岩大面积分布,岩溶强烈发育,形成典型的高原型峰林谷地地形。在该区城市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勘探中,利用航片判译是这次勘探手段之一,目的在于分析确定水文地质边界,阐明区域岩溶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规律,圈定富水构造和富水部位,并配合地面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工作,为勘探试验工程的合理布局和提高区域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提供资料。该区水文地质普查勘探的初步实践表明,航片判译对于解决上述问题是有效的。本文试图从航片判译的角度出发,结合地面调查、物探以及钻探资料分析对比,对区域岩溶地下水网络特征进行初步论证。
航空象片在区域岩溶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毕坤, 盛学庸, 董存忠
1986, 5(增刊): 113-119.
摘要:
<正> 我们在研究黔南地区岩溶发育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遥感遥测技术手段,对岩溶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分项系统地进行了四万平方公里1∶5万航片解译。在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地貌分带、同一岩溶期内地貌演化的横向变化、地质构造及岩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等方面,都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效果,弥补了地面观察难以建立的空间概念,大大减轻了野外调查任务,可见遥感、遥测技术是一种省时、省力、见效快的工作方法,是研究区域岩溶发育规律及编制不同比例尺岩溶地质图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