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5年  第4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川南阳新统气藏岩溶成因与气藏分布
黄华梁, 吴葆青
1985, 4(4): 297-306.
摘要:
<正>川南位于重庆、威远一线以南,包括泸州、自贡地区,该区二叠系阳新统残厚290~460米,为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富含藻类及多种底栖生物(图1)。1955年以来,四川石油管理局在该区进行天然气勘探、开发,获一批阳新统气藏,成为四川主力气藏之一,储集类型属裂缝—溶洞(孔)型。川南阳新统地层发育多种类型的古岩溶与深岩溶,为天然气主要赋存空间。气藏深岩溶形成主要与气藏气水演化密切相关,为“气藏凝析水溶蚀及其与地层水混合溶蚀”的溶蚀机理所形成。
湘南中生代和第三纪岩溶作用分期
刘立钧, 李佑威, 朱康任, 王志成
1985, 4(4): 307-314.
摘要:
<正>在地质历史上,每次构造运动产生地壳隆起上升过程中,都有岩溶作用发生,在地壳演化到地洼阶段,由于构造运动频繁而强烈,地貌反差大,加之气候适宜,植物繁茂,岩溶作用发育,岩溶堆积物广泛分布。过去由于对岩溶研究重视不够,一些古岩溶堆积岩被认为是其它地质作用产生的,如构造角砾岩、同生砾屑灰(云)岩等,因而妨碍某些地质问题的研究。另外很多有用资源与岩溶有关,如湘南铅—锌、铜、铀常赋存于燕山岩溶期充填物中。故进行古岩溶研究,就更为重要。
岩溶地下水系统中快速流与慢速流的模拟
郭纯青, 时坚, 裴建国
1985, 4(4): 315-323.
摘要:
<正>一、前言 本文从岩溶地区地下水排泄量随降雨补给强度变化的特征入手,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对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内部结构要素做了全面的分析,找出了快速流与慢速流的形成机制,选择了相应的模型,对岩溶地下水系统快速流与慢速流的模拟得到证实。 二、快速流与慢速流的形成机制 在岩溶地区,从峰丛山区到峰林平原区,岩溶地下水的性质一般从无压转为承压。地下水一般在承压区与无压区分界面附近出露。
高山岩溶一瞥之一
茹锦文
1985, 4(4): 324-324.
摘要:
<正>川西北,岷山山区海拔标高均在3000~4000米以上,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在当地的雪线以上。地质上位于川西地槽带,南坪复式向斜的南翼。早古生代以来至三叠系,发育了一套巨厚的浅海相及火山碎屑岩沉积,厚达40000米泥盆、石炭系的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为高山岩溶的发育提供了一个物质前提。
贵州普定县岩溶地区土壤空气中CO_2含量分布及溶蚀作用的研究
俞锦标, 李春华, 赵培道, 胡兴华, 袁东风
1985, 4(4): 325-331.
摘要:
<正>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强度主要取决于侵蚀性水的多寡,而水的侵蚀性又因其中CO2含量不同而变化。因此岩溶地区能参予溶蚀作用的CO2多少,对于岩溶作用强度起决定性影响。根据L.Jakucs(1077)资料,地中海型(相当亚热带气候)地区的CO2来源中,大气占6%,无机来源占12%,有机成因为82%,后者主要是生物的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因而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空气中因植物的新陈代谢、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
第三届全苏岩溶洞穴会议
张坦
1985, 4(4): 331-332.
摘要:
洛塔岩溶山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彭汉兴, 吴应科.
1985, 4(4): 333-340.
摘要:
<正>洛塔岩溶山区的第四纪堆积物分布虽不普遍,但由于它作为第四纪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产物,包含着本身形成条件和环境的信息,因此分析第四纪堆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元素迁移和富集的规律,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该区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同时也是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和发育历史的重要资料。本文就有关资料对洛塔岩溶山区第四纪以来地球化学环境特征作某些探讨。
碳酸盐岩表层硬度的研究
房金福, 宋林华, 张耀光
1985, 4(4): 341-348.
摘要:
<正>石灰岩表层硬化现象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有些人认为石灰岩表层的硬化往往是出现在潮湿热带喀斯特地区。斯维廷指出这种硬化作用可以导致陡峻的热带石灰岩山的山坡,并以此作为热带喀斯特地形比温带地形发育缓慢的标志。爱尔兰特发现波多黎谷裸露的石灰岩残丘顶的硬化层厚于山坡。斯维廷认为裸露石灰岩表层的硬化,与雨水的淋溶作用有关,并且硬化层的SiO2和酸不溶质的含量高于非硬化的石灰岩。而且随着硬化层的不断增厚,岩石的致密度也不断增加。
碳酸盐岩层的分类原则和确定类型的BASIC程序
李大通
1985, 4(4): 349-358.
摘要:
<正>分类是深入认识事物极为有效的途径,它使自然界那些纷繁杂乱的事物群得以系统化。分类的实质就是按照某一或某些特定的标志,将所研究的对象分为若干个有意义的组,组与组间在某些特性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而在同一组内则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分类不仅能使事物系统化,它在学术思想的交流和深入的研究工作中也是极有益处,甚至是不可缺少的。
广西六景生物礁的研究
方积义
1985, 4(4): 359-365.
摘要:
<正>六景是华南泥盆系标准剖面之一,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生物礁巳有过报导。1983年9月,笔者在考察六景中学附近的层状礁的同时,还发现位于六景圩南约700米处一层孔虫生物礁,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着重探讨新发现的生物礁的特征(图1)。六景生物礁的研究,将丰富六景标准剖面的内容,为进一步研究本区中泥盆世碳酸盐岩的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国外岩溶研究动态
蔡桂鸿
1985, 4(4): 366-368.
摘要:
<正>1.溶蚀速度的试验及计算 碳酸盐岩的溶蚀速度常被用来比较不同地区的溶蚀强度。由于它们的计算方法不同,争论也多。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柯贝尔(Corbel 1959)提出的水硬度计算公式、岩块重量损耗法等。很多研究者都应用这两种方法进行对比,以说明其计算的可靠程度。 J·克罗瑟(J.Crowther)在西马来西亚一个残留灰岩丘陵区,测量了裸露和覆盖的灰岩表面短期、小范围的溶蚀率,对岩块重量损耗的观测和水硬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
宜兴南部的喀斯特地貌
潘凤英
1985, 4(4): 369-375.
摘要:
<正>我国喀斯特分布广泛,类型众多,具地带性分布规律。江苏省宜兴县南部地处31°N,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之间,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喀斯特以馒头状的石灰岩缓丘为其特征。溶沟、石芽、漏斗、落水洞、溶洞、地下河、喀斯特泉等各种类型皆有,是江苏省溶蚀作用较强,喀斯特发育较好的地区(图1)。
广西岩溶洞穴鱼类
周解
1985, 4(4): 377-386.
摘要:
<正>前言 岩溶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在各个地史时期都可以得到发育。作为岩溶洞穴的分支学科——洞穴生物学(尤其是鱼类)的科研资料不多,且比较零星。丹麦人塞特博士1849年曾根据不同的生活条件,对洞穴生物进行了分类。1870年以后洞穴生物的调研工作渐有发展。1886年,帕卡顿发表了关于北美洞穴生物的专著。1896年,哈曼发表了《欧洲洞穴动物群》一书。1927年法国学者贾内尔完成了《法国洞穴动物志》。
第一届国际地貌大会及其岩溶地貌分组讨论会简介
桂岩
1985, 4(4): 387-388.
摘要:
<正>第一届国际地貌大会于1985年9月15日至9月20在英国曼彻斯特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代表,我国有31名正式代表,及4名在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参加了会议。 会议收到论文摘要约800篇,我国地貌学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30多篇,其中有28篇被安排在分组会上发言。五天的学术讨论,只有四个大会报告,而且都在晚间举行,他们是波兰韦斯特潘教授的“地貌、资源、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美国贝克尔教授的“新的全球地貌学”;英国柯克教授的“地貌学的应用”,和法国特里卡特教授的“地貌学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