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勋勋,
范立勇,
裴文超,
赵小会,
石磊,
董国栋,
王怀厂,
刘晓鹏,
卢子兴,
殷亮亮,
高星,
陈娟萍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灰岩分布范围广泛,厚度大,但因岩性致密,单井产量低,长期以来天然气勘探未获得重大突破。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高产气流井储层段往往受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控制。对于构造缝是否与储集层的优劣、天然气的成藏富集有关,以往缺少系统分析。本次研究首次系统总结了太原组灰岩构造缝特征,通过单轴载荷下岩石核磁共振(NMR)、CT扫描等技术分析了构造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剖析了缝网系统在成藏过程中的输导作用,根据研究区地质背景构建了改进的高斯曲率法(IGC)预测有利构造缝的发育区,并在横山地区井位部署中应用。结果表明:1)相对低角度缝、斜交缝,高角度张裂缝充填程度低,有效性好,常贯穿、切割、错动其它类型的裂缝使灰岩储集性能变好,同时形成的缝网系统利于烃类的高效运移;2)构造缝对致密灰岩储层物性有极大贡献作用,岩石物理实验表明,在裂缝发育的情况下,平均孔隙度由2.1%增加到4.2%,增加1倍。裂缝对总孔隙度的贡献率在14.3%~72.7%,平均值43.4%,三种储集岩性中,粉晶灰岩孔隙度增加最大、藻粘结灰岩次之,泥晶灰岩最小;3)改进的高斯曲率法(IGC)可预测有利构造缝的发育区,IGC值越大,高角度张性裂缝越发育,天然气富集条件越有利,该方法在横山地区取得了成功应用。上述认识将进一步指导盆地范围内太原组灰岩下一步的大面积勘探开发。
付勋勋,范立勇,裴文超,等. 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致密灰岩储层构造缝地质意义、预测及应用[J]. 中国岩溶,2024,44(0):1-16. doi: 10.11932/karst2024y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