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3年  第22卷  第1期

岩溶碳汇
不同植被条件下表层岩溶泉动态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兰电堂泉和东旺泉为例
章程, 曹建华
2003, 22(1): 1-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1
摘要:
以广西马山县弄拉岩溶动力系统监测站为例, 通过人工及自动记录, 分别对表层岩溶泉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和昼夜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植被条件下, 水的物理、化学指标的多日与昼夜动态变化有不同的表现。在次生林条件下, 泉水物理化学指标动态变化相对稳定:电导率较高, 在599~ 603μs/cm之间, 钙离子浓度变化在73~90mg/ l 之间, 岩溶作用强度较大;在灌丛条件下, 泉水电导率较低, 为435~460μs/cm, 钙离子浓度在52~83mg/l 之间, 多日和昼夜变化幅度较大, 说明灌丛区表层岩溶泉更易受地表环境变化的影响, 敏感性更强, 总体上岩溶作用强度不及次生林区。
路南石林土壤微生物含量及其对土壤CO2浓度的影响
梁福源, 宋林华, 唐涛, 王静
2003, 22(1): 6-11.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2
摘要:
在植被生长缓慢的季节(1999 年12 月), 对石林地区红壤三个研究点土下20 ~ 60cm 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pH 、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和土壤CO2 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土壤CO2 浓度和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与土壤微生物含量(Mo)、土壤湿度(Mt)和土壤CO2 浓度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因此在植被生长缓慢的季节,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空气CO2 浓度变化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来源于根系呼吸的比例。
生态地质
岩溶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原理与方法
李先琨, 何成新, 蒋忠诚
2003, 22(1): 12-1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3
摘要:
西南岩溶山区又称岩溶脆弱生态区, 该区生态系统功能脆弱、抗干扰能力低, 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 急需修复和重建。针对西南岩溶区的生态恢复重建工程, 从景观、系统、生物群落、种群等层次论述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及其具体的运用。以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为指导, 进行土地利用的优化设计,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通过全面封育与先锋群落的构建、实行乔灌藤草优化配置、生态防护林体系与特色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结合, 恢复良好的森林植被, 是岩溶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基本步骤。
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贵州清镇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基地为例
彭贤伟, 熊康宁
2003, 22(1): 18-23.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4
摘要:
通过探讨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对喀斯特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 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喀斯特地区乡村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 并应用模型对贵州清镇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评析。结果表明, 贵州清镇退耕还林(草)生态示范基地2000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必须进行资源利用结构调整, 加强经济投入, 促进经济发展, 尤其要加强教育与科技发展能力建设,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浅谈西南岩溶山地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李阳兵, 王世杰, 熊康宁
2003, 22(1): 24-2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5
摘要:
生态水文学是以土壤为联系纽带的生态学和水文学的交叉学科。本文总结了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生态水文学和西南岩溶山地生态水文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进展、存在的薄弱环节,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岩溶山地生态水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提出应加强岩溶山地生态格局和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研究。本文旨在引起有关人员对岩溶山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视。
恢复生态学
谢运球
2003, 22(1): 28-3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6
摘要:
回顾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阐述了恢复生态学的定义及常用术语, 归纳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 并对恢复生态学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综述。
岩溶槽谷地区土地整理的总结与思考——以重庆市北碚区槽上为例
何多兴, 谢世友
2003, 22(1): 35-4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7
摘要:
岩溶地区有着独特的地质、水文条件, 其衍生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与非岩溶地区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其土地整理重点及实施对策也有自己的特色。本文以重庆槽上地区为例对岩溶槽谷地区独特的地质、水文背景下和人类非理性开发活动下所产生的土地资源特征、成因以及以生态重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用地整理为重点的土地整理进行了分析、总结, 提出了土地整理实施和完善的设想。
水文工程地质
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信息分析理论、方法及应用
靳德武
2003, 22(1): 41-4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8
摘要:
在我国华北煤矿区,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问题相当严重,困扰着煤矿经济效益的正常发挥。本文针对回采工作面煤层底板突水的特点,提出采用随机-信息方法解决其突水预报问题,建立了信息判据,并对大量的实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岩溶裂隙中承压水紊流运动的解析研究
王心义, 韩星霞, 刘白宙
2003, 22(1): 47-5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09
摘要:
以断面代表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描述单个岩溶裂隙承压水紊流运动的数学模型;利用Lagrange 法求解了不同定解条件下的数学模型,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根据室内模拟实验资料验证了解析解,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及解析解的合理性,为复杂条件下溶岩裂隙水运动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旅游地质
喀斯特天坑略论
朱学稳, 朱德浩, 黄保健, 陈伟海, 张远海, 韩道山
2003, 22(1): 51-6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10
摘要:
上世纪80 年代, 人们知道我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石林)风景区有个“ 小岩湾” 的大型喀斯特漏斗, 但多少年来并未引起喀斯特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 随着这类喀斯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 为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一般性研究提供了机会。在初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 应该将这类形态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 并命名为“ 喀斯特天坑”(karst tiankeng)。本文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初步小结, 内容包括:国内外天坑的现有发现;喀斯特漏斗与天坑、天坑定义;天坑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与发育阶段;天坑在科学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湖南省攸县白龙洞洞穴特征及游览路线设计特色
张远海, 韩道山, 孙成国
2003, 22(1): 66-7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11
摘要:
白龙洞位于湖南省攸县漕泊乡, 发育于石炭系白云质灰岩中, 洞体宽大幽深, 洞中有洞, 钟乳石千姿百态, 被誉为“ 湘东旅游第一洞” 。洞穴全长1086 .8m, 纵向最大高差48.1m , 洞道宽度1 ~15m , 高度3 ~12m , 洞底总面积7830m2 。依据亲近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 白龙洞开发设计的核心是通过游览环线降低坡度和通过桥梁将垂向陡坎的上层通道相连, 构成上下立体交叉的游览网络, 方便游人, 同时降低投资成本。在环线游览道上设计歇憩点, 以缓解洞穴游览带来的疲劳, 从而提高游览情趣。
美国国家公园地质旅游特色及借鉴意义
谢洪忠, 刘洪江
2003, 22(1): 73-7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12
摘要:
自1872 年美国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以来, 全世界国家公园数已达2600个, 对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地质景观的保护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美国,在保护地质景观的同时, 开展地质旅游, 效果明显。与之比较, 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本文主要说明了美国国家公园的主要地质旅游特色, 比较了两国在地质旅游认识、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并总结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
基础研究
历史上漓江(桂江)水系名称的变化浅议
刘金荣, 冯红, 俞秀兰, 宋桂金, 叶青
2003, 22(1): 77-8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3.01.013
摘要:
漓江从战国时期就有记载一直至今。历史上漓江(桂江)曾分别被称丽水、(丽水)、离水、漓水。从这些称谓中可看出,2000多年以前古人就认为漓江是一条非常美丽神奇的水系,这与今天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