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5年  第14卷  第1期

水文地质
定量预测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分布的克立格法
张征, 张人权, 徐恒力, 刘淑春
1995, 14(1): 1-8.
摘要:
本文结合实例,首次运用克立格法进行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分布的定量预测;初步探讨了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变异性分析的方法、原理和步骤;通过与其它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克立格法应用于岩溶含水介质渗透性空间分布定量预测的优越性。
模糊聚类分析在岩溶水化学分类中的应用
章程
1995, 14(1): 9-17.
摘要: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是一种用样本之间的相似程度来代替某种单一传统分类指标的较新分类法。本文利用天津蓟县地区岩溶水系统的39个代表性水点及10个指标构成的样本集,进行了水化学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一些分类方法更能系统地、全面地反映地下水的各种属性,对确定水点的地球化学环境、系统边界的性质及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有实际意义,是一种理论上合理、应用上灵活的有效分类法。
云南南洞岩溶地下河水温场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高明刚
1995, 14(1): 19-30.
摘要:
本文以通过水温场研究来获取含水系统内部信息为出发点,就南洞地下河系统水温季节性变化特征、各分区水温差异、钻孔测温曲线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其形成原因及所包涵的水文地质意义作了探讨,认为水温场特征的形成与含水系统内部结构间存在密切联系,温度场的测试与研究可以作为探测含水层内部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
基础研究
碳酸盐岩残积红土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李景阳, 王朝富, 樊廷章, 朱立军, 陈筠
1995, 14(1): 31-39.
摘要:
本文根据典型碳酸盐岩风化壳─—石灰岩、白云岩风化剖面岩土体结构、构造现象的野外系统的观察资料,自基岩到土层系统地采集了风化剖面的代表样品,在室内进行了样品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AX)测试等工作,对残积红粘土结构、构造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成因论证,最后提出了它们是溶蚀─—交代成因的结论,从而进一步充实和论证了作者在以往论文(1988,1989,1991a,1991b)中提出的论点 ̄[1,2].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发育史及岩溶环境变迁
翁金桃, 章程, 蒋忠诚, 谢运球, 郑治芗
1995, 14(1): 41-48.
摘要:
根据地壳运动所遗留的地貌形态,本区可划分为古生代和新生代二个岩溶发育期。由于本区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岩溶发育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继承性。据此,新生代岩溶发育期又可划分为三个亚期:早第三纪岩溶发育亚期、晚第三纪岩溶发育亚期、第四纪岩溶发育亚期。本文根据不同时期形成的岩溶形态组合特征、洞穴化学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及具有代表性的洞外沉积物的性状、所含化石、孢粉组合、粘土矿物和重矿物组合及其化学成分和扫描电镜分析、稳定同位素和古地磁测定以及大量的测年资料,综合研究了本区晚第三纪以来的岩溶形成环境及其历史变迁。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时空演化问题初论
邹成杰, 何宇彬
1995, 14(1): 49-59.
摘要:
当前对喀斯特地貌发育机理及演化规律的讨论,不仅涉及复杂的学术问题,而且也涉及到认识论问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各种内外因素十分复杂。在地质结构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新构造运动及河流排水基准面,对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和演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笔者提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时空演化论”,其主要内涵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和演化是在自然界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领域内进行的,它具有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性,同时又具有空间有序的分带性。喀斯特地貌的时态及形态有一定的演化和配置规律。
工程地质
北方岩溶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研究
陈鸿汉, 张永祥, 任仲宇, 刘文军, 刘本华
1995, 14(1): 61-70.
摘要:
建立了我国北方岩治区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模型。给出了一个实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预报,对各种不同的建库方案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岩治区,进行地表水库—地下岩溶水库联合决策,将可有效地截取地表洪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调节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从而为解决我国北方岩治区水资源紧缺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的地生态环境效应
张耀光
1995, 14(1): 71-77.
摘要:
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等省(区)喀斯特区,喀斯特地生态环境产生的一些不良效应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主要有:(1)洞穴发育,导致渗漏强烈,生产和生活用水奇缺;(2)土层形成缓慢,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地石化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3)山多平地少,农地有限,生产和经济落后;(4)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地区封闭,社会文化落后;(5)山高坡陡,土地利用困难,自然灾害频繁。
技术方法
贵州省镇远县土地信息系统
刘光慧, 茹锦文, 马祖陆, 钟晓群
1995, 14(1): 79-88.
摘要:
本文从贵州省镇远县农业区划部门在农业用地规划中所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了如何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对图形、图象、文字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以辅助土地规划,为今后我国南方岩溶山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洞穴旅游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旅游资源、洞穴环境容量、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谢运球, 郑治芗, 杜恩荣
1995, 14(1): 89-97.
摘要:
北京西山地区岩溶旅游资源丰富,可分为山、水、洞三大类九个亚类,分别构成了各具特色的五个景区。虽然五个景区开发程度不一,但大都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其中包括过分重视工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旅游污染及景区自身环境美化不够等。本文在景观介绍和环境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石花洞、银狐洞及云水洞旅游环境容量还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