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1年  第10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水文地质
利用频谱响应函数进行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评价
曹以临, 张永祥
1991, 10(4): 253-261.
摘要:
本文采用系统方法,把淄河流域复杂的断裂岩溶含水系统划分为六个子系统。利用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谱分析,认识系统特征,确定频谱响应函数,计算出系统参数,定量评价地下水资源。
山西岩溶大泉水文地球化学研究
唐健生, 韩行瑞, 李庆松, 梁永平
1991, 10(4): 262-276.
摘要:
区域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是深入开展岩溶的形成、岩溶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基础。本文根据同期资料,全面阐述了山西岩溶大泉水的化学组份含量、水化学类型特征;并采用适合山西岩溶大泉系统的参数和方法,评价岩溶泉水的溶蚀能力和泉域系统的溶蚀量;深入探讨了岩溶水化学组份的成因和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表层岩溶带的水温特征及其与下部包气带的对比——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例
刘再华
1991, 10(4): 277-282.
摘要:
本文对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包气带的水温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以下结论: 1.表层岩溶带的水温变化大,与气温的关系明显;下部包气带的水温较稳定,反映该带具有良好的温度调节功能。 2.表层岩溶带水属于地表浅部系统,而下部包气带水循环较深,两者分属于不同的子系统。 3.大雨后表层岩溶带和下部包气带泉水温的降低说明两者均具有管道含水介质的特征。 这些发现对于建立我国南方广大峰丛山区的水资源评价模型有重要意义。
工程地质
岩溶地区水库诱发地震探讨
光耀华
1991, 10(4): 283-293.
摘要:
本文叙述了岩溶地区水库诱发地震概况,初步划分了岩溶水库地震成因类型,探讨了水库诱发地震预测方法,指出贝叶斯(Bayes)概率模型和水库要素综合影响法可以作为半定量法对大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鲁布革电站引水隧洞的岩溶发育特征及其工程意义
汪从锦
1991, 10(4): 295-305.
摘要:
本文就引水隧洞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地质雷达的应用和在施工中对岩溶洞穴、岩溶地下水的处理作了评述。
重庆市海底沟岩溶地下水库研究
缪钟灵
1991, 10(4): 306-312.
摘要:
海底沟岩溶地下水库建造在川东平行岭谷区带条状背斜山腹内,是以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以及石膏矿层的溶洞通道为主要储水空间的地下水库。库容加23万m~3,正常水压85~90万Pa,库区面积约12km~2。它系堵塞江北煤矿平硐一突水点而成,水库造价35万元,自七十年代末期建成以来,灌面逐年扩大至20000余亩,具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研究其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库成库条件,对开发川东褶皱带岩溶水具有重要意义。
其它
林歹矿魏家寨1号竖井突水特征及其涌水量预测
丁坚平
1991, 10(4): 313-318.
摘要:
林歹矿魏家寨1号竖井掘进至1190m中段(深度140m)遇溶洞,于1989年1月20日凌晨发生突水,最大涌水量337.20m~3/h,平均涌水量236.83m~3/h,超出设计值43倍。 笔者根据实际资料,选用平行带状隔水边界非稳定流潜水“大井”公式,对竖井涌水量进行了重新计算,其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为进一步的水文地质勘查和涌水量预测提供依据。
湖北松宜矿区地下水系统分析及其防治水意义
吕康林, 唐依民
1991, 10(4): 319-326.
摘要:
松宜矿区九对矿井中的四对最大涌水量超过5000m~3/h,矿井之间水力联系密切,明显处于同一地下水系统之中。本文以防治水为目的,应用系统理论对该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地下水系统概化模型、防治水优化管理模型,绘制了地下水系统网络图及相应的防治水网络图。文中强调了地下水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及相互联系。
地貌洞穴
北山矿区岩溶系统的划分及岩溶发育期的厘定
朱远峰, 崔光中, 庞景细
1991, 10(4): 327-334.
摘要:
矿区内存在着中更新世岩溶与现代岩溶二个发育期。现代岩溶发育期详分为三个岩溶子系统。现代矿区溶蚀量为603m~3/a,近期地壳上升速度为0.57mm/a。
山东的喀斯特洞穴
赵建
1991, 10(4): 335-344.
摘要:
本文论述了山东喀斯特洞穴的分布、成因类型及形态特征、洞穴沉积物特点。并探讨了山东古溶洞的形成时代、发育演化等问题。
桂林罗胡子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石笋)的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
刘育燕, 黄莉
1991, 10(4): 345-349.
摘要:
使用超导磁力仪对石笋进行高精度、高密度的连续测定,获得了桂林地区如下古地磁场长期变化研究结果。 1.8500a B.P.以来,桂林地区的古地磁场偏角以及倾角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虚地磁极迁移曲线的运动中心与现代地理轴不重合。 2.利用NRM/SIRM(天然剩磁/饱和等温剩磁),求出8500aB.P.以来,桂林地区古地磁场相对强度的长期变化曲线是由若干周期大小不同的运动复合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