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6年  第5卷  第4期

工程地质
强岩溶宽河床坝基帷幕灌浆的试验研究——以三江口坝基为例
王家骏, 李守才
1986, 5(4): 235-246.
摘要:
<正> 在水工建筑物中,灌浆帷幕作为主要的垂直防渗设施得到广泛的应用。乌江渡水电站的胜利建成,其高压水泥灌浆帷幕的显著效果为我国岩溶地区水电建设和防渗帷幕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随着水利资源的大力开发,在强岩溶地区水坝建设愈来愈多,岩溶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也愈来愈复杂。特别是近些年来,在丘陵盆地及河流中下游强岩溶宽敝河谷上建坝的工程屡见不鲜。如澧水下游正在施工的三江口水电站即是一例。
水文地质
地下水系统和地下水模型
朱远峰
1986, 5(4): 247-253.
摘要:
<正> 在现代科学中创立发展的三大综合性基础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推动了技术科学的飞速前进。系统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收到最经济、最有成效的结果。系统工程的运用,也就是系统分析方法,意指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研究和处理。科学性反映在要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全面地综合地研究事物内部各因素(子)之间的关系;整体性地研究事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数学方法表现在要注意系统数量的精确性,要应用模拟技术和最优化技术,即系统模型化和系统最优化,最后寻求最优解。水文领域中的水资源系统分析已成为专业系统工程;地下水系统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外发展迅猛。下面仅就笔者的学习、工作体会,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桂林地质构造与岩溶地貌发育的时序关系
邓自强, 林玉石, 张美良, 刘功余, 魏志民
1986, 5(4): 289-296.
摘要:
<正> 以往研究构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常侧重在构造形迹与岩溶形态的分析,无疑这对于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构造阶段的划分、说明岩溶形态的特征及构造与岩溶的空间关系等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缺乏物质的依据,而难以揭示其内在联系,建立起岩溶发育的时空观念。为研究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分析桂林地质构造和受它控制的溶蚀、侵蚀作用的同时,还认真研究了不同岩溶发育期的沉积—堆积物,以便恢复当时的沉积、堆积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较有依据地指出岩溶发育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长江流域旅游景观资源分布特征的探讨
汪训一, 谭鹏家
1986, 5(4): 311-317.
摘要:
<正>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最大的河流。干流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包括十六个省市、自治区所辖的广大地区,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干流横贯东西,支流延伸南北,把我国富庶而辽阔的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联接在一起。
论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快速流与慢速流
严启坤, 黄敬熙, 周维新
1986, 5(4): 319-326.
摘要:
<正> 由于岩溶区多重含水介质(大型岩溶洞穴管道与网络状溶蚀裂隙)受到不同强度降水入渗补给,各类含水介质对岩溶地下水的调节具有明显差异,导致岩溶地下水出现快速流与慢速流这两种不同流态流速的水源成份。研究这两种水源的形成过程,与含水介质结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划分这两种水源,不仅有助于岩溶水基本理论的研究,而且在水资源评价与规划中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水源划分,可了解评价区域有多少快速地下径流需经工程措施调节,有多少慢速地下径流可直接作为供水水源。
环境地质
长江流域的岩溶塌陷
项式均, 康彦仁, 刘志云, 谢代兴, 陈健, 阎志为
1986, 5(4): 255-272.
摘要:
<正> 长江流域岩溶分布广、类型多。其中,岩溶塌陷不同程度的发育,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成为岩溶地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据现有资料统计,长江流域内已发现岩溶塌陷共343处,它们散布于青藏高原以东,秦岭以南的广大岩溶地区,以川、黔、湘、鄂、赣等省最为发育。其类型及发育特征概括列于表1。
基础地质
黄河万家寨水库右岸岩溶渗漏问题
方宗贤, 李仲春, 牛世豫, 胡兴林, 高玉生
1986, 5(4): 273-287.
摘要:
<正> 万家寨水库位于黄河北干流上游段,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约90米,总库容约9.7亿立方米。从五十年代起直到八十年代初,几个单位对本工程曾相继进行了大量地质勘察工作,并对其作过初步设计。三十年来,各家一致认为万家寨水库不存在永久性岩溶渗漏。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认识,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地貌洞穴
我国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快速流
崔光中, 于浩然, 朱远峰
1986, 5(4): 297-305.
摘要:
<正> 七十年代以来,不少学者注意到岩溶水系统中存在快速流(D.I.Smith,T.C.Atkinson.H.Paloc,C.Droque,D.C.Ford,V.Yevjevich,P.W.williem),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专门性的研究。于浩然等在水文地质研究总结中也提过类似的问题。岩溶水系统中快速流与慢速流是相对而言,不同系统间岩溶水流速差别很大,难以规定统一的快速流值域。一般地说,快速流赋存于溶洞、管道或岩溶发育的裂隙网络介质中,它是流速较快,对降水反应敏感的集中性水流。研究快速流的特征,将有助于揭示复杂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的规律性,更好地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
旅游地质
广西大寄生蟹(新种)的发现
龚兴宝
1986, 5(4): 307-309.
摘要:
<正> 作者于1983年4月,在广西桂平铜鼓滩ZK66号钻孔地下65米晚泥盆世灰岩岩芯的裂隙中,采集到一个很漂亮完整的化石标本——广西大寄生蟹(新种)Megachernes guangxiensissp.nov.,经过15次盐酸溶液浸泡后,化石仍然保持完好。壳质成分为几丁质,经EDAX9100能谱仪对其前体部分的头胸甲、眼部、螯肢、后体部分的背片及行走脚的全面测定,均已硅化,并含微量的Ca和K,证明该标本是个化石标本。该化石在国内外尚未见有报导,故定为新种。地质时代为早第三纪。目前标本保存于地质矿产部岩溶所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