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9年  第18卷  第3期

显示方式:
石笋与环境— — 石笋纹层形成的环境机理初探
谭 明, 潘根兴, 王先锋, 秦小光, 滕永忠, 宋林华, 林玉石
1999, 18(3): 197-20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1
摘要:
石笋沉积的生长条带从剖面图式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没有明确的沉积旋回界面,难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纹理” ; 另一类具有确定的沉积旋回界面,可以按层计数,称为“生长层理”。石笋生长层理可以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断代工具。中国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干湿季变化明显的气候条件、以及富含有机质和碱性交换态离子的土壤类型密切相关。而南方型微层的形成可能主要与较长时间的降水和有机质淋滤以及盛夏高温-少降水的配置有关。如果沉积物中某种要素对物源或水流通过路径的环境变化能够灵敏反应,并按一定的时间单元将这些变化记录下来,就能成为高分辨的气候— 环境变化信息库。
西安地区全新世古土壤的研究
侯春红
1999, 18(3): 207-21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2
摘要:
本文根据磁化率、粒度、CaCO3、Fe2O3 和Al2O3 含量以及土壤微结构等方面的资料对西安地区的全新世古土壤的性质和类型及环境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各项资料显示,该地区全新世大暖期的古土壤为温湿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淋溶褐土,而并非过去所称的半干旱条件下发育的“黑垆土” ;该层古土壤发育时的年均降水量应不小于750mm。全新世古土壤底部之下分布深度达2m多的密集根充填充物,指示当时存在森林植被。
北京典型溶洞区土壤中的CO2及其对岩溶作用的驱动
唐 灿, 周平根
1999, 18(3): 213-21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3
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万佛堂孔水洞观测站土壤CO2 及泉水中HCO-3 等为期一年的观测资料的分析评价,得出结论: 土壤中的CO2驱动着岩溶作用,表现在土壤中CO2 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夏季土壤CO2 含量升高和泉水中HCO-3 浓度也相应升高。
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相空间重构
王延福, 庞西歧, 靳德武, 曾艳京, 王晓明
1999, 18(3): 219-22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4
摘要:
本文针对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复杂性,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相空间重构方法,计算了该类复杂系统吸引子的关联维,据此对煤层底板突水行为进行了分析、预测,并用生产实践证明预测的正确性。
红水河流域岩溶浸没内涝灾害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
郭纯青, 李文兴
1999, 18(3): 228-233.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5
摘要:
红水河流域由于多年人类活动和水能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岩溶浸没— 内涝灾害,在局部范围内比较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据红水河梯级开发与规划电站的修建情况,对红水河干流岩溶区内已发生的浸没— 内涝灾害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贵州独山南部岩溶地下水系特征及水资源评价
李景阳, 籍传茂, 鄢贵权, 刘康祥, 梁 风
1999, 18(3): 234-24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6
摘要:
黄后岩溶地下水系是发育在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高原斜坡地带上的一条典型地下水系,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区的水文、气象、地质和地貌条件及其演化历史密切相关,反映出岩溶区地表水、地下水复杂的转变和演化关系,并参与了岩溶地貌的造貌作用。高原剥夷面上岩溶地下水比较丰富并具浅埋藏的特点,表明它与高原面同时形成的关系。目前,由于排泄基准面向上游的溯源侵蚀作用,使这种浅埋藏正在遭受破坏。在由溶蚀孔隙、裂隙、管道和溶洞组成的不均匀含水介质系统中,由枝状地下水系联结起来构成了具有良好水力联系的、有统一补给— 径流— 排泄的地下水系统,其主流和主要支流则发育成具有良好导水能力的快速排泄的地下河。
岩溶地区地表地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
王腊春, 史运良, 顾国琴, 汪文富, 胡涌泉
1999, 18(3): 245-25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7
摘要:
岩溶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表地下结构,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岩溶地区宝贵的水资源,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根据地表、地下水库的不同储水特性,建立了地表地下水库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本模型调度,可增加保灌面积179. 2ha ,减少弃水129× 104m3。充分提高了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喀斯特峡谷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以贵州省花江峡谷为例
但文红
1999, 18(3): 251-25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8
摘要:
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喀斯特峡谷生态环境在粗放的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影响下表现出强烈的脆弱性,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退化,农民生活极端贫困。本文通过对喀斯特峡谷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析,提出建设喀斯特峡谷可持续的混农林业高效生产模式,及其推广实施的主要对策。
关于科技扶贫工作的思考: 南方石山贫困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误区及减误对策
谢运球
1999, 18(3): 257-26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09
摘要:
通过几个范例,作者初步总结了南方石山贫困区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失误,分析了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即主要有两个技术问题—— 水资源量和水源高程未解决,提出了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据此,作者对科技扶贫提出了反思,即科技扶贫的另一个意义应该是减少贫因地区的失误,维护其既得利益。
峰丛山地的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途径刍议— — 以贵州省仁怀市峰丛山区为例
周游游
1999, 18(3): 263-26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10
摘要:
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地理状况和近50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及农业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黔北峰丛山区的生态环境曾十分良好,小生境类型繁多,农林牧产品种类独特、质量优异,具备林粮牧并举的先天自然条件。但由于自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之半个世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不断恶化。本文结合对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劣势分析和农业发展(史)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相互关系分析,提出该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其出路是建立特产型生态农业体系。其中农业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岩溶水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土特优农林牧产品。
丰鱼岩的岩溶景观和旅游开发
蒋忠诚, 李克强, 杨金华
1999, 18(3): 270-275.
摘要:
丰鱼岩隶属于桂林市南110km的荔浦县, 因洞内盛产一种名叫“油丰鱼”的洞穴盲鱼而得名。主洞口距荔浦县城14km,洞穴沿峰丛谷地发育。丰鱼岩洞穴的形成得益于一条近南北向的地下河,地下河总长约8km ,除有大约100m长的明流外,余均为地下伏流。
岩溶塌陷空间指数等密图的编制及意义
冯佐海, 李晓峰, 梁金城
1999, 18(3): 276-27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12
摘要:
以桂林市岩溶塌陷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岩溶塌陷空间指数等密图的编制方法和原则。岩溶塌陷空间指数等密图不但能直观、定量地反映岩溶塌陷在平面上的分布强度和密度,面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诸影响因素对岩溶塌陷的控制作用,在岩溶塌陷风险评价和预测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滑坡研究现状综述
张建永
1999, 18(3): 280-28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1999.03.013
摘要:
本文就滑坡的调查方法、稳定性评价、失稳模式、预报以及处理措施等简述滑坡研究的现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做出简要的评述,并指出滑坡研究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