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何小芊

何小芊.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J]. 中国岩溶, 2014, 33(1): 111-11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4.01.017
引用本文: 何小芊.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J]. 中国岩溶, 2014, 33(1): 111-11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4.01.017
HE Xiao-qian. Features and exploitation of karst cave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4, 33(1): 111-11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4.01.017
Citation: HE Xiao-qian. Features and exploitation of karst cave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4, 33(1): 111-11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4.01.017

江西省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征及其开发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4.01.017
基金项目: :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JC1336);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DHBW2012201)

Features and exploitation of karst cave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 摘要: 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洞穴研究的重点,溶洞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对区域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收集二手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江西溶洞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和景观特征,探讨了旅游开发模式和相应对策,得出以下研究结论:江西省岩溶洞穴分布在全省9个地级市的28个县(区),集中分布在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地、丘陵地区。溶洞形态与结构类型丰富,并具有鲜明的特色,洞内景观形态奇特;部分溶洞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根据溶洞的资源特色、区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旅游开发主导因素,旅游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型、组合型和依托型3种类型;采用主题式开发、科学规划旅游线路、将溶洞观光旅游与科考探险相结合、加大对溶洞旅游的宣传是开发的对策。

     

  • [1] 保继刚. 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J]. 地理学报,1995,50(4):353-359.
    [2] 何才华,熊康宁. 贵州龙宫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洞穴成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5(2):1-7.
    [3] 张任,朱学稳. 游览洞穴开发水平评价与我国游览洞穴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岩溶,1998,17(3):254-259.
    [4] 汪训一,杨日英. 旅游洞穴环境的变异与保护之研究[J].中国岩溶,1998,17(3):245-250.
    [5] 罗培,光磊,况明生. 重庆武隆芙蓉洞洞穴景观美学评价[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2): 194-198.
    [6] 刘传华,张捷,曹靖,等. 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2008,27(2):189-195.
    [7] 明庆忠.云南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13(1):32-35.
    [8] 竺国强,董传万.浙江省岩溶洞穴基本特征及其旅游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24(2):109-113.
    [9] 陈锐凯. 咸宁市岩溶景观地质成因及其旅游开发构想[J].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 112-114.
    [10] 周家云,朱创业. 攀枝花盐边县岩口旅游区岩溶景观特征及其旅游开发探讨[J].中国岩溶,2004,23(1):74-78.
    [11] 杨晓霞,向旭,袁道先,等.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J]. 中国岩溶,2007,26(4):373-374.
    [12] 陈铁汉,肖华.江西锦江流域岩溶发育特征[J]. 中国岩溶,1987,6(3):189-196.
    [13]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2-2-29] .http://xxgk.jiangxi.gov.cn/bmgkxx/sbgt/fzgh/fzgh/201205/t20120531_737737.htm.
    [14] 江西省地方志编委员会. 江西省地质矿产志[M]. 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232.
    [15] 韦跃龙,陈伟海,黄保健,等. 中国岩溶旅游资源空间格局[J]. 桂林工学院学报,2008, 28(4):473-483.
    [16] 邓亚东,陈伟海,张远海,等. 岩溶洞穴旅游开发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19): 10279-10281,10284.
    [17] 罗浩,陈敬堂,钟国平. 丹霞地貌与岩溶地貌旅游景观之比较研究[J]. 热带地理,2006, 26(1):12-17.
    [18] 韦跃龙,陈伟海,黄保健. 试论旅游洞穴主题式开发——以广西巴马百么洞为例[J]. 资源科学,2011,33(7):1398-1407.
    [19] 保继刚,侯灵梅. 非市场竞争条件下喀斯特洞穴旅游竞争研究[J]. 旅游科学,2007, 21(3):52-58.
    [20] 张任.冠岩洞穴特征与游览开发设计研究[J].中国岩溶,1999,18(1):73-7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70
  • HTML浏览量:  192
  • PDF下载量:  136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8-01
  • 发布日期:  2014-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