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钙华洞穴的形成与保护

周绪伦 李振伦

周绪伦, 李振伦. 钙华洞穴的形成与保护[J]. 中国岩溶, 2004, 23(2): 107-11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4.02.004
引用本文: 周绪伦, 李振伦. 钙华洞穴的形成与保护[J]. 中国岩溶, 2004, 23(2): 107-11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4.02.004
ZHOU Xu-lun, LI Zhen-lun.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RAVERTINE CAVE[J]. CARSOLOGICA SINICA, 2004, 23(2): 107-11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4.02.004
Citation: ZHOU Xu-lun, LI Zhen-lun.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RAVERTINE CAVE[J]. CARSOLOGICA SINICA, 2004, 23(2): 107-11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4.02.004

钙华洞穴的形成与保护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4.02.004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TRAVERTINE CAVE

  • 摘要: 钙华洞穴是由钙华或钙华与碳酸盐岩共同形成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按成因,钙华洞穴可分为沉淀型(建造型)和岩溶型(改造型)两种类型。沉淀型钙华洞穴是钙化瀑布发育过程中的产物,是由于水量的分异和流态的变化造成不同位置上CaCO3 沉积量的差异而出现洞穴空间雏型并经进一步发展形成;岩溶型钙华洞穴则是钙华体在溶蚀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塌陷和再造所致。钙华洞穴小巧玲珑,景观精美奇特,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由于钙华洞穴的顶板较薄,使其具有较多的不稳定性。另外,洞内的次生碳酸钙形态极易被污染破坏。因此在开发利用时,应对钙华洞穴的稳定性进行科学评价,并加强洞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测工作。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48
  • HTML浏览量:  169
  • PDF下载量:  28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4-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