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桂林岩溶峰丛区定域时空变化研究

刘超 吴虹

刘超, 吴虹. 桂林岩溶峰丛区定域时空变化研究[J]. 中国岩溶, 2013, 32(1): 100-10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3.01.015
引用本文: 刘超, 吴虹. 桂林岩溶峰丛区定域时空变化研究[J]. 中国岩溶, 2013, 32(1): 100-10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3.01.015
LIU Chao, WU Hong. Study on localiz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karst peak cluster in Guilin[J]. CARSOLOGICA SINICA, 2013, 32(1): 100-10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3.01.015
Citation: LIU Chao, WU Hong. Study on localiz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karst peak cluster in Guilin[J]. CARSOLOGICA SINICA, 2013, 32(1): 100-10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3.01.015

桂林岩溶峰丛区定域时空变化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3.01.015
基金项目: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项目“岩溶峰丛区生态环境遥感定域动力学模型”(桂空测[2011]03)

Study on localization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karst peak cluster in Guilin

  • 摘要: 为探索局域生态环境变化对桂林市整体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选择漓江沿岸北从刘村南至街底共8个峰丛地貌区作为研究对象(编号为No.1~No.8),并以1986、1991和2006年3个时相的Landsat-5卫星影像的TM数据为信息源,采用基于ROI的定域定量遥感技术,结合地理与岩溶地质学资料,对这8个岩溶峰丛区的遥感生境指标即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缨帽变换中的绿度分量TC2作定域提取和纵、横向分析(时间和空间变化分析)。研究表明,2006年岩溶峰丛区的NDVI和TC2最高,生态环境最好,1986年次之,1991年最差,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一阶段里,由于桂林市经济高速发展而忽视环保,岩溶峰丛区的生境曾受到较不良影响,但进入本世纪以来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在空间上各峰丛区NDVI大于4.0和TC2大于20的地块呈现斑状或条带状分布,且自1991年以来有向全区扩大的趋势。同一区域不同时间NDVI和TC2变化具有1991年低,1986年、2006年高的趋势,而同一时间不同区域NDVI和TC2也存在着差异,由好到差其关系为:No.5>No.4>No.3>No.8>No.7>No.6>No.2>No.1。

     

  • [1] 袁道先,朱德浩,翁金桃,等..中国岩溶学(第一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2] 朱学稳,汪训一,朱德浩,等.桂林岩溶地貌与洞穴研究(第一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3] 陈文俊.桂林岩溶地质背景[C]//第二届岩溶学术会议论文集编写组.中国地质学会第二届岩溶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46-457.
    [4] 高振西.喀斯特地形论[J].地质评论,1936,1(4):437-450.
    [5] 李粹中.桂林近郊的喀斯特[C]//水文工程地质论文集编写组.水文工程地质论文集(第一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311-318.
    [6] 翁金桃.桂林岩溶与碳酸盐岩[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7] 邓自强,林玉石,张美良,等.桂林岩溶与地质构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
    [8] 杨奇勇,蒋忠诚,马祖陆,等.基于地统计学和遥感的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变异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4):243-247.
    [9] 杨树文,谢飞,冯光胜,等.基于SPOT5图像的岩溶地貌单元自动提取方法[J].国土资源遥感,2012,2(93):56-60.
    [10] 梁福源,石玉若,George A Brook.利用ASTER卫星立体像对提取喀斯特数字地形模型——以广西大化高峰丛深洼地喀斯特地貌为例[J].中国岩溶,2011,30(2):234-242.
    [11] 林俊清.卫星像片上喀斯特地貌及水系的解译[J].贵州科学,2000,18(3):119-224.
    [12] 李新程.岩溶峰丛区生态环境定域动力学模型[D].桂林理工大学,2012.
    [13] 贾志强.岩溶峰丛区定域生境指标遥感反演与动态分析研究——以广西6地区为例[C]//单杰,张继贤.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826-835.
    [14] 邓自强,林玉石,张美良,等.桂林岩溶洼地和洞穴发生、发展的构造控制剖析[J].中国岩溶,1987,6(2):137-148.
    [15] 梁保平,李艺,陈可宙.桂林市NDVI、地表温度的地物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2,27(3),430-435.
    [16] 赵英时.美国中西部沙山地区环境变化的遥感研究[J].地理研究,2001,2(20):213-218.
    [17] 李辉霞,李森,周红艺.粤北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程度遥感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6(31):155-159.
    [18] 陈超,江涛,刘祥磊.基于缨帽变换的遥感图像融合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09,3(34):105-16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64
  • HTML浏览量:  382
  • PDF下载量:  1239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2-08-03
  • 发布日期:  2013-03-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