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XIONG Ping-sheng, YUAN Dao-xian, XIE Shi-you. Progress of research on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 China Karst Mountain[J]. CARSOLOGICA SINICA, 2010, 29(4): 355-36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0.04.002 |
[1] |
袁道先.岩溶石漠化问题的全球视野和我国的治理对策与经验[J].草业科学,2008,25(9):19-25.
|
[2] |
Yuan Dao xian. Rock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karst of south China[J]. Z.Geomorph.N.F.1997,108: 81-90.
|
[3] |
屠玉麟.贵州土地石漠化现状及成因分析[C]//李箐.石灰岩地区开发治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58-70.
|
[4] |
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
[5] |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关于喀斯特石漠和石漠化概念的讨论[J].中国沙漠,2004,24(6):689-695.
|
[6] |
李梦先.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发展趋势[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25(3):19-22.
|
[7] |
周洁敏.我国石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09(3):13-16.
|
[8] |
李阳兵,白晓永,周国富.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6,61(6):624-632.
|
[9] |
李森.土地石漠化概念与分级问题再探讨[J].中国岩溶,2007,26(4):279-284.
|
[10] |
苏维词.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32-37.
|
[11] |
成永生.我国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J].地球与环境,2008,36(4):356-362.
|
[12] |
成永生.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类型划分问题的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0(3):122-127.
|
[13] |
刘家仁,王尚彦.石漠化问题若干思考[J].贵州地质.2009,26(4):306-311.
|
[14] |
李阳兵,李卫海,王世杰.石漠化斑块动态行为特征与分类评价,地理科学进展,2010,29(3):335-341.
|
[15] |
李生,姚小华,任华东,等.喀斯特石漠化成因分析[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29(1):84-88.
|
[16] |
王德炉.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防治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
|
[17] |
杨青青,王克林,岳跃民.桂西北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尺度差异[J].生态学报,2009,29(7):3029-3040.
|
[18] |
单伟,刘少峰,张伟.马别河流域石漠化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09(6):36-37.
|
[19] |
王信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J].草业科学,2008(9):8-12.
|
[20] |
乔兴旺.石漠化防治的立法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185-193.
|
[21] |
陈登,晏世强,蔡晓玲.乌江下游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现状及成因分析[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8,31(1):97-100.
|
[22] |
严宁珍.新构造运动对西南地区石漠化形成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3):114-118.
|
[23] |
邓菊芬,崔阁英,王跃东.云南岩溶区的石漠化与综合治理[J].草业科学,2009,26(2):33-38.
|
[24] |
宋山梅,于海龙.山地石漠化形成及其加剧原因剖析[J].农业经济,2009(1):59-60.
|
[25] |
刘家仁.人为地质作用对中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影响[J].贵州地质,2008, 25(4):288-291.
|
[26] |
黄钰铃,惠二青,李靖.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初探[J].地质灾害与环境护,2006,17(1):1-4.
|
[27] |
王嘉学.人地关系视角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发生与控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42-47.
|
[28] |
李阳兵,王世杰,程安云.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与石漠化的相关性[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8(1):17-21.
|
[29] |
李森,魏兴琥,张素红,等.典型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过程[J].生态学报,2010,30(3):674-684.
|
[30] |
李森,魏兴琥,黄金国.中国南方岩溶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与过程[J].中国沙漠,2007,27(6):918-926.
|
[31] |
李阳兵,姜丽,白晓永.亚热带喀斯特石漠化土地退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359-399.
|
[32] |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及生态恢复研究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4,23(6):84-88.
|
[33] |
蓝安军.喀斯特石漠化过程、演化特征与人地矛盾分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20(1):40-45.
|
[34] |
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过程及阶段划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3):103-106.
|
[35] |
白晓永,王世杰,陈起伟.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J].地理学报,2009,64(5):609-618.
|
[36] |
罗红波,魏兴琥,李森.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过程的植被特征与多样性初步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18-324.
|
[37] |
魏兴琥,李森,罗红波.粤北石漠化过程土壤与植被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8,28(5):662-666.
|
[38] |
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3):204-207.
|
[39] |
周炼川,陈效民,李孝良.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物理参数的变异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0,32(2):195-199.
|
[40] |
熊康宁,梅再美,彭贤伟,等.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与示范典型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5-8.
|
[41] |
蒋忠诚,李先琨,曾馥平,等.岩溶峰丛山地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J].地球学报,2009(2):155-166.
|
[42] |
黄金国,李森,魏兴琥.粤北岩溶山区土地石漠化治理与农业综合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沙漠,2008,28(1):39-43.
|
[43] |
王震洪,段昌群,徐以宏.云贵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治理效益研究———以云南省牟定县龙川河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0,20(5):25-28.
|
[44] |
梅再美,彭贤伟.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动态特征及生态效益评价[J].中国岩溶,2003,22(2):136-143.
|
[45] |
张萍.蒙普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社会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302-303.
|
[46] |
王德炉,喻理飞,熊康宁.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效果的初步评价———以花江为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24(3):233-238.
|
[47] |
杨小青,胡宝清,曹少英.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效益模糊综合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24(2):22-26.
|
[48] |
周晨霓,魏虹,尹文青.喀斯特退化山地生态系统不同恢复模式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2(3):21-25.
|
[49] |
周德全,王世杰,张殿发.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研究问题的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2):127-132.
|
[50] |
张俊佩,张建国,段爱国.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J].林业科学,2008,44(7):84-89.
|
[51] |
Castellano M, Valone T. Livestock, soil compaction and water infiltration rate: Evaluating a potential desertification recovery mechanism [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7, 71(2):97-108.
|
[52] |
严奇岩.从跨学科视野看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J].西部论坛,2009(3):13-14.
|
[53] |
李阳兵,王世杰,容丽.关于中国西南石漠化的若干问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12(6):593-598.
|
[54] |
黄秋昊,蔡运龙,王秀春.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2):106-111.
|
[55] |
覃小群,朱明秋,蒋忠诚.近年来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06(3):234-238.
|
[56] |
袁道先.新形势下我国岩溶研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岩溶,2009,28(4):329-331.
|
[57] |
袁道先.岩溶生态系统和石漠化治理[R].重庆:西南大学,2006.
|
[58] |
刘宏,宋建波,王文俊.浅谈贵州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17(3):6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