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LUO Xiao jie. On the history o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karstification in Wuhan[J]. CARSOLOGICA SINICA, 2013, 32(2): 195-20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13.02.011 |
[1] |
吴永华,谢春波,朱洵.陆家街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机制及预测评价[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5(增刊):118-123.
|
[2] |
范士凯.武汉(湖北)地区岩溶地面塌陷[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20(增刊):608-616.
|
[3] |
罗小杰,罗世杰.武汉市汉南区长江干堤内地面塌陷成因分析与处置措施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23(专刊):75-79.
|
[4] |
翁金桃,章程,将忠诚,等.北京西山地区岩溶发育史及岩溶环境变迁[J].中国岩溶,1995, 14(1):41-48.
|
[5] |
靳立多,吕中源,林玉石,等.湘西洛塔岩溶发育史[J].中国岩溶,1983,2(1):19-30.
|
[6] |
韩树青.试论渭北岩溶发育史及新岩溶发育规律[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9,(5):44-47.
|
[7] |
刘兴诗.广西都安岩溶地貌及其发育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1):58-65.
|
[8] |
陈治平,刘金荣.桂林盆地岩溶发育史探讨[J].地理学报,1980,35(4):338-347.
|
[9] |
张智,刘润泽.武汉地铁岩溶问题层析成像(CT)技术探测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球物理(2009).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282-283.
|
[10] |
郭礼士,张琳.武汉市岩溶发育特点及勘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子商务,2011,(8):105.
|
[11] |
李志毅,叶俊林.武汉市陆家街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89,14(2):207-211.
|
[12] |
贾淑霞,马霄汉.武汉市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机理与预测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5(增刊):103-108.
|
[13] |
郑先昌,卫中营.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诱发因素分析[J].城市勘测,2004,(1):15-19.
|
[14] |
罗小杰,马贵生.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地质研究(第一版)[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92-100.
|
[15] |
于政伟,冉俊,张友安.浅析武汉地区岩溶地陷及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预防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0,(31):114.
|
[16] |
官善友,蒙核量,周淼.武汉市岩溶分布与发育规律[J].城市勘测,2008,(4):145-149.
|
[17] |
杨真三.武汉地区岩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J].土工基础,1990,4(2):15-17.
|
[18] |
官善友,庞设典,龙志国.论武汉市环境工程地质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7,15(增刊):186-190.
|
[19] |
侯国伦.武汉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实例[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4):390-393.
|
[20] |
湖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武汉市地质图说明书(1∶50000)[R].1985.
|
[21] |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武汉市基岩地质图说明书(1∶50000)[R].1985.
|
[22] |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武汉市地质图说明书(1∶50000)[R].1990.
|
[23] |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武汉市基岩地质图说明书(1∶50000)[R].1990.
|
[24] |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20万黄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75.
|
[25] |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20万武汉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1975.
|
[26] |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湖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96-207,237-246.
|
[27] |
湖北省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武汉市水文地质图说明书(1∶50000)[R].1985.
|
[28] |
长江岩土工程总公司(武汉),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长江流域工程地质(第一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105-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