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LI Xiangyi, DAI Qunwei, DANG Zheng, LUO Yaodong, CUI Jie, DONG Faqin, ZHANG Ting.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ravertine landscape in the Xuebaoding watershed[J]. CARSOLOGICA SINICA, 2021, 40(1): 140-146. doi: 10.11932/karst20210115 |
[1] |
曾鹏, 武法东, 王彦洁, 等. 中国南北方岩溶景观及其形成条件的差异[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5(S1):408-409.
|
[2] |
忠东. 天堂般的色彩青藏高原神秘的高寒钙华景观带[J].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15(5):21-26.
|
[3] |
曲瑞. 九寨沟景区地学景观与地震地质灾害的风险分析[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9.
|
[4] |
刘再华, 田友萍, 安德军, 等.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黄龙钙华景观的形成与演化[J]. 地球学报, 2009, 30(6):841-847.
|
[5] |
党政. 九寨沟核心遗产点震后应急监测及修复可行性研究[D]. 绵阳:西南科技大学, 2019.
|
[6] |
梁二敏, 张军民, 胡蒙蒙, 等.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5(6):105-111.
|
[7] |
阳文锐, 王如松, 黄锦楼, 等. 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07(8):1869-1876.
|
[8] |
马胜. 生态脆弱区不同模型下多尺度景观生态风险评价[D]. 西安:西北大学, 2019.
|
[9] |
曾建军, 邹明亮, 郭建军, 等.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综述[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7, 29(1):1-5, 10.
|
[10] |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242-253.
|
[11] |
吴同亮, 王玉军, 陈怀满, 等.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2016年环境土壤学研究热点[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2):205-215.
|
[12] |
Finney M A, Grenfell I C, Mchugh C W, et al. A Method for Ensemble Wildland Fire Simulation[J].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ssessment, 2011, 16(2):153-167.
|
[13] |
Nienstedt K M, Brock T C M, Wensem J V,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ramework based on An Ecosystem Services Approach for Deriving Specific Protection Goal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Pesticides[J].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2, 415:31-38.
|
[14] |
Argyriou A V, Teeuw R M, Rust D, et al. GIS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for Assessment and Mapping of Neotectonic Landscape Deformation: A Case Study from Crete[J]. Geomorphology, 2016, 253(6):262-274.
|
[15] |
胡金龙, 周志翔, 滕明君,等.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典型喀斯特流域生态风险评估:以漓江流域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 28(6):2003-2012.
|
[16] |
娄妮, 王志杰, 何嵩涛. 基于景观格局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1):233-239.
|
[17] |
彭建, 党威雄, 刘焱序,等.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 2015(4):664-677.
|
[18] |
巫丽芸. 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4):61-62.
|
[19] |
谢刚, 谢元贵, 廖小锋, 等. 基于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岩溶地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以黔南州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 2018, 25(3):298-304.
|
[20] |
易武英, 周文龙, 苏维词,等. 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平塘县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7, 56(4):797-800.
|
[21] |
邓玲玲, 卢江林, 李阳兵. 紫云县宗地乡典型峰丛洼地地区生态风险评价[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3(1):8-12.
|
[22] |
周婷, 蒙吉军.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9, 28(4):762-767.
|
[23] |
王玲.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上海市生态风险评价[J]. 农业科学研究, 2018, 39(139):16-22.
|
[24] |
郑杰, 王志杰, 喻理飞, 等. 基于景观格局的草海流域生态风险评价[J]. 环境化学, 2019, 38(4):76-84.
|
[25] |
王祺, 蒙吉军, 孙宁. 基于RRM模型和不确定性分析的喀斯特地区生态风险管理:贵阳市案例研究[J]. 山地学报, 2016, 34(4):476-484.
|
[26] |
杨阿莉, 仲鑫, 张洋洋, 等.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判的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 35(6):123-128.
|
[27] |
张双双, 董斌, 高祥, 等. 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合肥市城镇扩展及其景观生态风险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46(5):826-833.
|
[28] |
刘再华, 袁道先, 何师意, 等. 四川黄龙沟景区钙华的起源和形成机理研究[J]. 地球化学, 2003(1):1-10.
|
[29] |
刘再华, 袁道先, W.Dreybrodt, 等. 四川黄龙钙华的形成[J]. 中国岩溶, 1993,12(3):4-10.
|
[30] |
刘再华, 游省易, 李强, 等. 云南白水台钙华景区的水化学和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在古环境重建研究中的意义[J]. 第四纪研究, 2002(5):459-467.
|
[31] |
万新南, 杨菊, 程温莹, 等. 四川黄龙景区“源水”成因浅析[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7(1):91-95.
|
[32] |
万新南, 陈叙伦, 许模. 九寨沟沟谷成因与演化[J]. 山地研究, 1994(3):148-154.
|
[33] |
闵世杰, 党政, 彭启轩, 等. 钙华景观修复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 非金属矿, 2020, 43(4):4-7.
|
[34] |
党政, 代群威, 王可. 石灰岩在景观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9, 48(4):68-71.
|
[35] |
赵学钦, 董发勤, 王富东,等. 九寨沟核心遗产点“8.8”震后水文地质变化[A].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2019:1.
|
[36] |
党政, 任锦海, 安超, 等. 7.0级地震对九寨沟核心景观和水化学影响[J]. 中国岩溶, 2019, 38(2):186-192.
|
[37] |
李永新. 四川黄龙岩溶资源研究与保护[J]. 资源与产业, 2011, 13(S1):77-82.
|
[38] |
张金流, 刘再华. 世界遗产-四川黄龙钙华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球与环境, 2010, 38(1):79-84.
|
[39] |
郭建强. 四川九寨沟、黄龙钙华景观保护研究[J]. 四川地质学报, 2005(1):23-26.
|
[40] |
蒲思颖, 代群威, 董发勤, 等. 基于小流域单元提取的雪宝顶流域范围界定及其生态、社会经济属性空间分布特征[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 47(10):93-102.
|
[41] |
高瑜.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美丽乡村景观评价: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48(16):14-20.
|
[42] |
GB/T 20416—2006.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
[43] |
GB/T 20399—2006. 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
[44] |
GB/T 50298—1999.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9.
|
[45] |
孙克勤. 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管理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1):547-550.
|
[46] |
郭旃. 对世界遗产工作与旅游业关系的几点思考[J]. 旅游学刊, 2002(6):5-6.
|
[47] |
周绪纶, 刘民生. 九寨沟早期钙华体的岩溶作用与湖瀑景观的形成[J]. 四川地质学报, 2012, 32(3):333-338.
|
[48] |
何晓飞. 黄龙国家地质公园开发与信息系统建设[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 2013.
|
[49] |
代群威, 党政, 彭启轩, 等. 钙华天然海绵地质体多孔特性及其对水循环调节意义:以四川黄龙为例[J]. 矿物学报, 2019, 39(2):219-225.
|
[50] |
冯晨旭, 董发勤, 代群威, 等. 黄龙钙华纹层石特征与成因分析[J]. 矿物学报, 2019, 39(1):55-63.
|
[51] |
杨植, 熊峰, 余明玖, 等. 九寨沟地震灾区调研及重建模式的思考[J]. 土木工程学报, 2018, 51(S2):41-47.
|
[52] |
黄皓东, 宋韬, 严笑芸, 等. 四川黄龙沟地表水系统水化学空间变化特征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20, 49(8):43-47.
|
[53] |
张清明, 唐淑, 米鹏. 黄龙景区水环境保护与控制对策[J]. 低碳世界, 2018(7):6-7.
|
[54] |
Verrecchia Eric P. Morphometry of Microstromatolites in Calcrete Laminar Crusts and AFractal Model of Their Growth[J]. Mathematical Geology, 1996, 28(1).
|
[55] |
晏浩, 刘再华, 邓贵平, 等. 四川九寨沟景区钙华起源初探[J]. 中国岩溶, 2013, 32(1):15-22.
|
[56] |
李永新, 田友萍, 李银. 四川黄龙钙华藻类及其生物岩溶作用[J]. 中国岩溶, 2011, 30(1):86-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