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NG Qiao.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safety thickness of the inrush prevention layer in rock beds of the small Three Gorges karst tunnel[J]. CARSOLOGICA SINICA, 2020, 39(4): 614-621. doi: 10.11932/karst2020y33 |
[1] |
郭佳奇. 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1.
|
[2] |
邬立, 万军伟, 陈刚等.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8.5”突水事故成因分析[J]. 中国岩溶, 2009, 28(2): 212-218.
|
[3] |
张梅, 张民庆, 孙国庆. 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高压富水充填岩腔溃口处理技术[J]. 铁道工程学报, 2010, (3): 81-86.
|
[4] |
张民庆, 黄宏健, 张生学等.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1.21突水突泥抢险治理技术[J]. 铁道工程学报, 2008, (11): 49-56.
|
[5] |
张梅, 肖广智.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进口泄水洞揭通溶腔施工技术[J]. 现代隧道技术, 2008, 45(6): 70-75.
|
[6] |
杨兵. 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岩溶灾害的工程处治技术[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 7(3): 581-586.
|
[7] |
李术才, 许振浩, 黄鑫, 等. 隧道突水突泥致灾构造分类、地质判识、孕灾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 37(5): 1041-1069.
|
[8] |
李术才, 王康, 李利平, 等. 岩溶隧道突水灾害形成机理及发展趋势[J]. 力学学报, 2017, 49(1): 22-30.
|
[9] |
李术才, 潘东东, 许振浩, 等. 承压型隐伏溶洞突水灾变演化过程模型试验[J]. 岩土力学, 2018, 39(9): 3164-3173.
|
[10] |
李术才, 林鹏, 许振浩, 等. 基于条分法原理的充填型岩溶蓄水构造突水突泥最小安全厚度[J]. 岩土力学, 2015, 36(7): 1989-1994.
|
[11] |
李术才,石少帅,李利平,等. 三峡库区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防治与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 33(9): 1887-1896.
|
[12] |
郭佳奇,李宏飞,徐子龙. 岩溶区隧道突水灾害防治原则及治理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4, 25(3): 56-61.
|
[13] |
郭佳奇, 陈建勋, 陈帆等. 岩溶隧道断续节理掌子面突水判据及灾变过程[J]. 中国公路学报, 2018, 31(10): 118-129.
|
[14] |
郭佳奇, 李宏飞, 陈帆等. 岩溶隧道掌子面防突厚度理论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7, 13(5): 1373-1380.
|
[15] |
黄鑫,林鹏,许振浩,等. 岩溶隧道突水突泥防突评判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9(10): 2533-2544.
|
[16] |
王德明,张庆松,张霄,等. 断层破碎带隧道突水突泥灾变演化模型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6, 37(10): 2851-2860.
|
[17] |
黄震,朱术云,赵奎,等. 工程活动诱发的围岩结构变化对隧道突涌水的影响分析[J]. 岩土工程学报. 2018, 40(3): 449-458.
|
[18] |
邓谊明. 宜万铁路大型岩溶洞穴发育特征及整治[J]. 铁道工程学报, 2011, (4): 58-66.
|
[19] |
骆文学. 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629高压充水溶腔处理技术[J]. 现代隧道技术, 2011, 48(4): 116-121.
|
[20] |
郭佳奇, 王光勇,任连伟. 宜万铁路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发育模式[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3, 24(2): 72-78.
|
[21] |
彭立敏,施成华. 隧道工程(第二版)[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7.
|
[22] |
赖金星, 汪珂, 邱军领. 溶洞位置对隧道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 公路, 2015(8): 275-280.
|
[23] |
刘超群, 彭红君. 隧道掌子面与溶洞安全距离分析[J]. 现代隧道技术, 2012, 49(3): 109-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