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GAO Zongjun, LU Tongmin, WANG Min, FENG Jianguo, LIU Shujiang, WANG Shu. Prediction of karst ground collapse based on karst water regim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5): 739-745. doi: 10.11932/karst2019y09 |
[1] |
高宗军,张富中,鲁峰.山东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前兆及其预测预报[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3):153-154.
|
[2] |
雷明堂,蒋小珍,李瑜.岩溶塌陷综合预测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7(S1):46-50.
|
[3] |
陈学军,陈植华,陈先华,等.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模糊层次综合预测[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0(2):112-116.
|
[4] |
朱庆杰,苏幼坡,刘廷全.唐山市岩溶塌陷安全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02):94-97+3.
|
[5] |
赖永标,乔春生.基于支持向量机岩溶塌陷的智能预测模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8(1):36-39+43.
|
[6] |
李公岩,李元仲,杨蕊英,等.山东省枣庄市岩溶塌陷的层次模糊预测评判[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2):87-90.
|
[7] |
黄仁东,韩明,张小军,张海彬,金浩,华正阳.基于Fisher判别法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分类预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21(9):70-76.
|
[8] |
蒙彦,黄健民,贾龙.基于地下水动力特征监测的岩溶塌陷预警阈值探索:以广州金沙洲岩溶塌陷为例[J].中国岩溶,2018,37(3):408-414.
|
[9] |
蒋小珍,雷明堂,陈渊,葛捷.岩溶塌陷的光纤传感监测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6):75-79.
|
[10] |
罗小杰.也论覆盖型岩溶地面塌陷机理[J].工程地质学报,2015,23(05):886-895.
|
[11] |
高宗军.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与成因模式研究:以山东泰安—莱芜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08(4):38-43.
|
[12] |
王延岭.山东省泰莱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岩溶, 2016, 35(01):60-66.
|
[13] |
王延岭,陈伟清,蒋小珍,等.山东省泰莱盆地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J].中国岩溶,2015,34(5):495-506.
|
[14] |
姜伏伟.岩溶塌陷发育机理模式研究[J].中国岩溶,2017,36(6):759-763.
|
[15] |
邢宇健. 岩溶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诱发地表塌陷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
[16] |
高宗军.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4):75-78.
|
1. | 刘猛,陆海玉,朱永峰,王帅. 孙祖河橡胶坝喀斯特塌陷特征与演化机制.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03): 306-311 . ![]() | |
2. | 冯亚伟,毛宁利,李卫利. 山东荆泉地区岩溶地面塌陷预警分区研究. 中国岩溶. 2024(02): 421-431 . ![]() | |
3. | 潘宗源,戴建玲,文日海,蒙彦,蒋小珍,马骁,白冰,吴远斌,张心.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岩溶塌陷监测预警试验研究. 中国岩溶. 2024(05): 1166-1178 . ![]() | |
4. | 吴亚楠,杨云涛,焦玉国,刘志涛,王延岭,翟代廷,周绍智,魏凯,程凤. 山东省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及诱因分析. 中国岩溶. 2023(01): 128-138+148 . ![]() | |
5. | 邹连庆,褚福建,王振涛,姚春梅,陈亚男,廉波,魏忠爱,蒙永辉. 基于发生指数的临沂岩溶塌陷预警模型研究. 中国岩溶. 2023(05): 1085-1097 . ![]() | |
6. | 刘若愚,康博. 压采作用下宿州市地下水源置换效应模拟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07): 939-945 . ![]() | |
7. | 涂婧,曾嘉,刘鹏瑞,刘帆,陈标典,李慧娟,陈梦源. 武汉市岩溶地面塌陷监测方法适宜性研究.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2(05): 625-63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