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YANG Xiaoxia, MENG Xinyuan, XIANG Xu. Study on the safety cognition of cave tourism practitioners in Chin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1): 139-147. doi: 10.11932/karst20190116 |
[1] |
杨明德.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J].中国岩溶,1998,17(3):233-238.
|
[2] |
刘传华,张捷,曹靖,等.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在我国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综合评判中的应用[J].中国岩溶, 2008,27(2):189-196.
|
[3] |
曹翔,杨晓霞,李溪,等.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统计分析[J].中国岩溶,2017,36(2):264-274.
|
[4] |
蒙歆媛,杨晓霞,向旭,等.国内外洞穴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中国岩溶, 2015,34(05):529-537.
|
[5] |
王连勇.试论洞穴探险与洞穴观光旅游的人身安全管理[C]//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洞穴探测、研究、开发与保护:全国洞穴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一).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397-404.
|
[6] |
郑向敏.旅游安全概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
|
[7] |
张一.旅游安全认知:内涵、结构及相关变量[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2):1139-1142.
|
[8] |
张红坡. SPSS统计分析实用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
[9] |
邓聚龙.灰理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
[10] |
徐建华.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11] |
席建超,刘浩龙,齐晓波,等.旅游地安全风险评估模式研究:以国内10条重点探险旅游线路为例[J].山地学报,2007,25(3):370-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