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MO Biqin, YANG Hui, CAO Jianhua, LYU Quanbiao, ZHU Hao, BAI Bing. Variation of soil trace elements under peach trees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ages in typical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J]. CARSOLOGICA SINICA, 2017, 36(1): 81-87. doi: 10.11932/karst20170110 |
[1] |
漆良华,张旭东, 彭镇华,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中亚热带黄壤坡地土壤微量元素效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9(4):735-740.
|
[2] |
袁道先,刘再华,林玉石,等.中国岩溶动力系统[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1-10.
|
[3] |
袁道先. 岩溶与全球变化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 1995,10(5):471-474.
|
[4] |
安玉亭, 薛建辉, 吴永波,等.喀斯特山地不同类型人工林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有效性特征[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37 (3):65-70.
|
[5] |
彭晚霞, 王克林,宋同清,等.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复合退化控制与重建模式[J]. 生态学报, 2008, 28(2):811-820.
|
[6] |
高鹏, 付同刚, 王克林,等.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表层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J]. 生态学杂志, 2013,32 (8):2133-2139.
|
[7] |
Yang H,Lu M G,Cao J H. Trace elements of the soil–plant systems in subtropical karst and clasolite areas in Guilin, Guangxi, China[J]. Environ.Earth Sci., 2015,73(10):6269-6269.
|
[8] |
刘顺凤,杨如军. 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4):266-267.
|
[9]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与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197-213.
|
[10] |
葛剑平,郭海燕,仲莉娜. 地统计学在生态学中的应用(Ⅰ):基本理论和方法[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5(2):88-94.
|
[11] |
朱其清, 尹楚良, 唐丽华,等.石灰岩土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J]. 土壤学报, 1984, 21(1):58-69.
|
[12] |
沈其荣. 土壤肥料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50-75.
|
[13] |
张成娥,郑粉莉. 林地开垦后坡面土壤元素的时空变化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13 (6):672-674.
|
[14] |
邹元春, 吕宪国,姜明. 不同开垦年限湿地土壤铁变化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 2008,29 (3):814-818.
|
[15] |
秦莹, 娄翼来, 周丹,等. 沈阳市郊不同年限蔬菜温室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分布特征[J]. 土壤通报, 2009, 40(3):648-652.
|
[16] |
唐会周,明建. 5种市售脐橙果实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11,32 (20):175-180.
|
[17] |
姜勇. 森林生态系统微量元素循环及其影响因素[J]. 应用生态学报, 2009,20 (1):197-204.
|
[18] |
刘雪云, 李晓忠, 周志宇,等. 不同开垦年限西藏草地中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点[J]. 中国草地学报, 2010, 32(6):70-75.
|
[19] |
崔德杰,张继宏,关连珠,等. 长期施肥及覆膜栽培对土壤锌各形态及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J]. 土壤通报, 1994, 25(5):207-209,215.
|
[20] |
崔德杰, 王维华,张坤普. 有机肥料对土壤锌、铜、锰的影响[J].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6, 13(1):17-20.
|
[21] |
姜勇, 张玉革, 梁文举,等. 耕地土壤中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相关关系研究[J]. 生态环境, 2003, 20(2):160-163.
|
[22] |
吴礼树. 土壤肥料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233-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