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NG Xinbao. History,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countermeasures of karst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Guizhou[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35(5): 497-502. doi: 10.11932/karst20160505 |
[1] |
袁道先,蔡桂鸿.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
[2] |
袁道先.论岩溶生态系统[J].地质学报,2001,75(3):432.
|
[3] |
袁道先.中国岩溶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
[4] |
曹建华,袁道先.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M].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5.
|
[5] |
杨汉奎.论喀斯特环境质量变异[C]//谢云鹤,杨明德.人类活动与岩溶环境.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
|
[6] |
杨汉奎.喀斯特荒漠化是一种地质:生态灾难[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15(3):137-147.
|
[7] |
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
[8] |
袁道先.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的环境地质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19(5):41-43.
|
[9] |
蔡运龙.中国西南岩溶石山贫困地区的生态重建[J].地球科学进展,1996,11(6):602-606.
|
[10] |
白晓永,王世杰,陈起伟,等.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J].地理学报,2009,64(5):609-618.
|
[11] |
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漠化状况公报[N],2012-6-14.
|
[12] |
杨锦福.贵州劳务输出20年[J].当代贵州,2007,(10):29-30.
|
[13] |
季勤,赵子铱.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5):219-223.
|
[14] |
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等.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地理研究,1999,18(2):136-142 .
|
[15] |
曹建华,蒋忠诚,杨德生,等.我国西南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6):1-7.
|
[16] |
熊康宁,黎平,周忠发,等.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GIS典型研究:以贵州省为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83.
|
[17] |
李阳兵,谭秋,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问题分析与基本构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3):27-34.
|
[18] |
苏维词.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29-32,79.
|
[19] |
张信宝,王世杰,贺秀斌,等.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土壤蠕滑与岩溶坡地的土壤地下漏失[J].地球与环境,2007,35(3):202-206.
|
[20] |
张信宝,王世杰,曹建华,等.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石漠化的几个科学问题[J].中国岩溶,2010,29(3):57-62.
|
[21] |
彭韬,王世杰,张信宝,等.喀斯特坡地地表径流系数监测初报[J].地球与环境,2008,2(36):152-157.
|
[22] |
蒋忠诚,罗为群,邓艳,等.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及防治研究[J].地球学报,2014,35(5):535-542.
|
[23] |
尹辉,蒋忠诚,罗为群,等.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动态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66-70.
|
[24] |
王钰.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效益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5,22(4):57-59.
|
[25] |
陈起伟,熊康宁,兰安军.生态工程治理下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的演变[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7):195-199.
|
[26] |
王世杰,李阳兵.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6):573-582.
|
[27] |
李阳兵,白晓永,周国富,等.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6,61(6):624-632.
|
[28] |
蔡运龙.生态重建与农林牧业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J].资源科学,1999,21(5):37-41.
|
[29] |
宋同清,彭晚霞,杜虎,等.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J].生态学报, 2014,34(18):5328-5341.
|
1. | 吕思思,李威,赵卫权,黄林峰. 基于VORS的喀斯特流域生态健康诊断与时空演变.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5(01): 73-84 . ![]() | |
2. | 张国,郑春燕,李钰飞,韩雪梅,杨广斌,逯非,王效科.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修复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23(01): 432-440 . ![]() | |
3. | 樊祖洪,熊康宁,李亮,郭琼琼.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2(02): 482-491 . ![]() | |
4. | 余梦,李阳兵,罗光杰. 中国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演变趋势. 生态学报. 2022(10): 4267-4283 . ![]() | |
5. | 李文路,覃建雄,张江峰. 乡村旅游发展与石漠化治理、乡村振兴成效耦合协调研究——基于黔南州喀斯特地区的实证.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07): 282-293 . ![]() | |
6. | 李亦秋,邓欧,李若霜,吴亚琳,靳羽,代正娇,肖丽. 黔中喀斯特城市新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及其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通报. 2022(04): 244-250 . ![]() | |
7. | 杨琴,张勇荣. 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04): 20-29 . ![]() | |
8. | CHEN Fahu,WU Shaohong,CUI Peng,CAI Yunlong,ZHANG Yili,YIN Yunhe,LIU Guobin,OUYANG Zhu,MA Wei,YANG Linsheng,WU Duo,LEI Jiaqiang,ZHANG Guoyou,ZOU Xueyong,CHEN Xiaoqing,TAN Minghong,WANG Xunming,BAO Anming,CHENG Weixin,DANG Xiaohu,WEI Binggan,WANG Guoliang,WANG Wuyi,ZHANG Xingquan,LIU Xiaochen,LI Shengyu. Progress and prospects of applied research on physical geography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70 years (1949–2019).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21(01): 3-45 . ![]() | |
9. | 徐雨晴,肖风劲. 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及其研究综述.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02): 1-11 . ![]() | |
10. | 杜双燕,杨斌. 贵州省石漠化治理中的县域冲突. 中国岩溶. 2021(04): 718-727 . ![]() | |
11. | 陈发虎,吴绍洪,崔鹏,蔡运龙,张镱锂,尹云鹤,刘国彬,欧阳竹,马巍,杨林生,吴铎,雷加强,张国友,邹学勇,陈晓清,谈明洪,王训明,包安明,程维新,党小虎,韦炳干,王国梁,王五一,张兴权,刘晓晨,李生宇.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地理学报. 2020(09): 1799-1830 . ![]() | |
12. | 王伟,吕涛,顾再柯. 贵州省水土保持助推扶贫工作历程与经验. 中国水土保持. 2020(12): 10-13 . ![]() | |
13. | 杨兴艳,赵宇鸾,李秀彬. 黔桂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中国岩溶. 2019(01): 88-99 . ![]() | |
14. | 王克林,岳跃民,陈洪松,吴协保,肖峻,祁向坤,张伟,杜虎. 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 生态学报. 2019(20): 7432-7440 . ![]() | |
15. | 杨婷婷,王静,杨智成,王正选,行仙峰,王建文,张寿鹏,李靖. 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云南省曲靖市官麦地小流域为例. 贵州农业科学. 2018(07): 82-85+90 . ![]() | |
16. | 李阳兵,黄娟,徐倩,罗光杰. 对石漠化概念及其治理的再思考.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1-6+5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