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ation: | ZHANG Xinbao. History,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countermeasures of karst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Guizhou[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35(5): 497-502. doi: 10.11932/karst20160505 |
[1] |
袁道先,蔡桂鸿.岩溶环境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
[2] |
袁道先.论岩溶生态系统[J].地质学报,2001,75(3):432.
|
[3] |
袁道先.中国岩溶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
[4] |
曹建华,袁道先.受地质条件制约的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M].北京: 地质出版社,2005.
|
[5] |
杨汉奎.论喀斯特环境质量变异[C]//谢云鹤,杨明德.人类活动与岩溶环境.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
|
[6] |
杨汉奎.喀斯特荒漠化是一种地质:生态灾难[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15(3):137-147.
|
[7] |
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
[8] |
袁道先.我国西南岩溶石山的环境地质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19(5):41-43.
|
[9] |
蔡运龙.中国西南岩溶石山贫困地区的生态重建[J].地球科学进展,1996,11(6):602-606.
|
[10] |
白晓永,王世杰,陈起伟,等.贵州土地石漠化类型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评价[J].地理学报,2009,64(5):609-618.
|
[11] |
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漠化状况公报[N],2012-6-14.
|
[12] |
杨锦福.贵州劳务输出20年[J].当代贵州,2007,(10):29-30.
|
[13] |
季勤,赵子铱.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5):219-223.
|
[14] |
张惠远,赵昕奕,蔡运龙,等.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人类驱动机制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地理研究,1999,18(2):136-142 .
|
[15] |
曹建华,蒋忠诚,杨德生,等.我国西南岩溶区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6(6):1-7.
|
[16] |
熊康宁,黎平,周忠发,等.喀斯特石漠化的遥感-GIS典型研究:以贵州省为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83.
|
[17] |
李阳兵,谭秋,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研究现状、问题分析与基本构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3):27-34.
|
[18] |
苏维词.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2):29-32,79.
|
[19] |
张信宝,王世杰,贺秀斌,等.碳酸盐岩风化壳中的土壤蠕滑与岩溶坡地的土壤地下漏失[J].地球与环境,2007,35(3):202-206.
|
[20] |
张信宝,王世杰,曹建华,等.西南喀斯特山地水土流失特点及有关石漠化的几个科学问题[J].中国岩溶,2010,29(3):57-62.
|
[21] |
彭韬,王世杰,张信宝,等.喀斯特坡地地表径流系数监测初报[J].地球与环境,2008,2(36):152-157.
|
[22] |
蒋忠诚,罗为群,邓艳,等.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及防治研究[J].地球学报,2014,35(5):535-542.
|
[23] |
尹辉,蒋忠诚,罗为群,等.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动态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1):66-70.
|
[24] |
王钰.贵州省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效益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2015,22(4):57-59.
|
[25] |
陈起伟,熊康宁,兰安军.生态工程治理下贵州喀斯特石漠化的演变[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7):195-199.
|
[26] |
王世杰,李阳兵.喀斯特石漠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7,22(6):573-582.
|
[27] |
李阳兵,白晓永,周国富,等.中国典型石漠化地区土地利用与石漠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6,61(6):624-632.
|
[28] |
蔡运龙.生态重建与农林牧业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J].资源科学,1999,21(5):37-41.
|
[29] |
宋同清,彭晚霞,杜虎,等.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J].生态学报, 2014,34(18):5328-5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