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Logistic-ISM模型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崔洪瑞 杨晓霞 陶沛然

崔洪瑞,杨晓霞,陶沛然.基于Logistic-ISM模型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岩溶,2021,40(6):995-1005. doi: 10.11932/karst20210609
引用本文: 崔洪瑞,杨晓霞,陶沛然.基于Logistic-ISM模型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岩溶,2021,40(6):995-1005. doi: 10.11932/karst20210609
CUI Hongrui,YANG Xiaoxia,TAO Peiran.Factors affecting tourists′ in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in karst cave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Logistic-ISM Model[J].Carsologica Sinica,2021,40(06):995-1005. doi: 10.11932/karst20210609
Citation: CUI Hongrui,YANG Xiaoxia,TAO Peiran.Factors affecting tourists′ in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in karst cave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Logistic-ISM Model[J].Carsologica Sinica,2021,40(06):995-1005. doi: 10.11932/karst20210609

基于Logistic-ISM模型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

doi: 10.11932/karst20210609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崔洪瑞(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l:956358315@qq.com

    通讯作者:

    杨晓霞(1964-),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洞穴旅游开发与保护。E-mail:13708324646@163.com

  • 中图分类号: F592.7

Factors affecting tourists′ in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in karst cave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Logistic-ISM Model

  • 摘要: 洞穴资源与生俱来的脆弱性和时有发生的游客破坏洞穴资源行为影响洞穴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挖掘喀斯特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深层影响因素,对规范游客行为和保护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重庆市武隆区芙蓉洞和丰都县雪玉洞为例,运用SPSS和MATLAB软件对459名游客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影响洞穴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因素并解释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层次结构。分析表明:解说系统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等11个影响因素对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环境责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表层因素包括自然共情、感知行为效能和主观规范;中层因素包括自然景观质量、环境卫生质量和环境行为约束;深层因素包括解说系统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性别、学历、过去行为频率,而解说系统质量位于整个影响因素的中枢。

     

  • 自然生态的变迁与人类文明的兴衰休戚相关,游客环境责任行为(Tourist'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TERB)逐渐成为理论研究者和旅游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1,推动游客实施TERB,既是旅游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生态经济价值变现的重要途径。学者们基于各自的学科立场和理论背景,对旅游情境下TERB的概念有众多不同表达,包括游客环境责任行为2、亲环境行为3、生态友好行为4、环保行为5、游客文明行为6、环境友好行为7、可持续行为8等,尽管不同术语的表达有所差异,但内涵大致相同,TERB指游客在旅游情境中所为减少旅游景区环境负面影响或促进旅游景区环境保护而实施的具体行为9。目前,TERB所涉及到的形成机制与理论众多,包括计划行为理论10、目标导向行为理论11、规范激活理论12、价值—信念—规范理论13、社会资本理论14、刺激—机体—反应理论15、态度—情境—行为理论16、感知—行为理论17、保护动机理论18、期望理论19、认知—情感理论20、扩散理论21等相关理论,视角丰富;学者们使用因子分析法22、主成分分析法2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24、扎根理论分析法25等方法对山岳型景区26、湿地公园27、边境旅游地28、农业文化遗产地29等多种案例地的TERB意向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喀斯特洞穴内千姿百态的沉积物景观神秘莫测、幽深虚幻,强烈地吸引着游客30;但这些美丽的景观通常处于相对封闭的地下环境,洞内暗黑、湿度大、流动性差,相较其它开放式地表生态系统,洞穴内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脆弱性31,一旦受到污染或破坏,便难以恢复。洞穴资源的不可逆损伤不仅为旅游地管理方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利益损失,同时也制约了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32。游客作为洞穴旅游地的主体,既是旅游地环境的施压者,也是环境保护的推动者。本研究深入探讨洞穴旅游地TERB意向的影响因素,剖析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唤醒游客潜在的环境责任意识,强化TERB意向,激发其采取环境责任行为,实现环保压力向环保动力的转换,保护洞穴环境,保障洞穴旅游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首次将TERB影响因素研究引入喀斯特洞穴旅游地,为保护洞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管理依据。

    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以地方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目标导向行为理论、环境素养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特征,对相关要素加以补充或剔除,最终形成整体研究框架(图1)。影响洞穴TERB意向的因素主要为游客的个人特征因素、旅游地的情境因素、游客的心理因素和环境素养因素。

    图  1  研究框架
    Figure  1.  Research framework
    1.2.1 个人特征因素

    在人地关系研究中,个人特征因素往往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均会受到自身特质和行为习惯或行为频率的影响,本文选取游客的性别、年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过去行为频率这5个指标来进行度量。研究资料表明,男性游客参与环境责任行为的积极性比女性游客更高33;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意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34;年轻人、受过良好教育、收入较高的人群更倾向于关注生态35;个体的过去行为频率可显著影响其环境责任行为36。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特征,本研究预期游客的性别、年龄、月收入、学历和过去行为频率对TERB意向有显著影响。

    1.2.2 情境因素

    最早研究“情境因素”这一概念的学者是Lutz 等37和Belk38,他们认为情境因素是特定时间和空间内,个体可观察到所有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的行为。本文的情境因素是旅游者在喀斯特洞穴旅游地游览时所能观察和体验到的全部要素,这些要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TERB意向。余晓婷等39在研究台湾海岛旅游地时,将情境因素划分为景区环境质量和景区政策质量两个维度;潘丽丽等40在研究实地公园游客环境行为意愿时,将情境因素划分为设施、氛围、自然环境、服务质量和管理政策等五个维度。由于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特点,本研究预期自然景观质量、人文景观质量、气候舒适度、基础设施质量、解说系统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环境政策和环境行为约束对TERB意向有显著影响。

    1.2.3 心理因素

    在TERB意向影响因素研究中,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学者们较多地关注游客的地方依恋、主观规范、道德规范、价值观、行为控制感知、行为效能感知等方面。基于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特征,本研究预期地方依恋、自然共情、悠逸诉求、主观规范、道德规范和感知行为效能对TERB意向有显著影响。

    1.2.4 环境素养因素

    游客的环境素养代表着游客对其对环境问题的关心、拥有的环境责任感以及解决相关环境问题实现环境管理或保护的能力。学者们将环境态度41、环境知识42纳入了环境素养因素的度量内容。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预期环境知识和环境态度对TERB意向有显著影响。

    喀斯特洞穴TERB意向测量指标及说明见表1

    表  1  喀斯特洞穴旅游地TERB意向测量指标及说明
    Table  1.  Relevant indexes and definitions of TERB intention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指标说明
    个人特征因素性别游客的性别,选项“男”和“女”
    年龄游客的年龄段,选项划分为5个梯度
    月收入游客的月收入情况,选项划分为5个梯度
    学历游客的学历层次,选项划分为4个梯度
    过去行为频率过去3年内是否出游同类旅游地,选项“是”和“否”
    情境因素自然景观质量游客对旅游地内自然景观吸引力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人文景观质量游客对旅游地内人文景观吸引力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气候舒适度游客对洞穴内冬暖夏凉的气候舒适度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基础设施质量游客对旅游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解说系统质量游客对导游解说服务、解说标识、游客中心等解说系统要素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环境卫生质量游客对旅游地环境干净整洁程度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景区环境政策游客对旅游地管理部门制定并实施的环保制度的感知
    环境行为约束游客在旅游地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所受到的时间、资金、便利性等方面的限制
    心理因素地方依恋游客对洞穴旅游地在情感上的认同和功能上的依赖
    自然共情游客感受并共享洞穴自然世界的情绪体验
    主观规范游客源于外部责任或压力而表现出积极环境责任行为的心理状态
    道德规范游客源于自身的道德感或社会责任感而表现出积极环境责任行为的心理状态
    悠逸诉求游客在旅游情境下对舒适和放松的心理需求
    感知行为效能游客对自身行为以及对他人实施相似行为的可能性,或实施相似行为对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性的评估
    环境素养因素环境知识游客所拥有的与洞穴旅游地相关的环境背景知识,或对相关问题的现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了解程度
    环境态度游客对在旅游地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所给予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1.3.1 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

    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是分析定性变量的经典模型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经济学、旅游管理学等领域。游客通过客观、全面地衡量各类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在“一定”与“不一定”两个变量中做出理性选择。本文选取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来分析TERB意向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下述Logistic回归模型:

    P=F(y=1|xn)= exp (a+β1X1++βnXn)1+exp (a+β1X1++βnXn)

    (1)

    式中:P表示游客选择是否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概率。y=1表示游客选择一定会实施环境责任行为,若y=0则表示游客选择不一定会实施环境责任行为,Xn表示第n个影响肯定结果的自变量,n为自变量的个数,a表示常数项,βn表示自变量Xn的回归系数。事件发生比即肯定结果与否定结果两者概率的比值,取其自然对数,得到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的线性表达式:

    LnP1-P=a+β1X1+β2X2+β3X3++βnXn

    (2)
    1.3.2 ISM模型

    ISM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即解释结构模型,该模型于1973年由美国的Warfield教授提出,是致力于解读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一种分析方法43。ISM模型通过对系统结构的探索,挖掘系统中的关键因素,识别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确定各因素间的层次结构与潜在联系,并表现为层次化的拓扑图。本文在采用Logistic模型筛选TERB意向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再运用ISM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之间的逻辑与层次,透析TERB意向。

    ISM模型的步骤如下:

    首先,确定筛选后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逻辑关系建立邻接矩阵R,邻接矩阵R的构成元素由公式(3)所示:

    Rij=1       sisj0       sisj     

    (3)

    i=0, 1, 2, 3…, nj=0, 1, 2, 3…, n

    式中:Si和Sj为TERB意向的影响因素;n为影响因素的数量。

    其次,根据邻接矩阵,利用公式(4)和Matlab7.0软件求得可达矩阵M。

    M = ( R + I )n+1 = ( R + I )n ≠( R + I )n-1 ≠ …

    ≠ ( R + I )2 ≠( R + I ) (4)

    式中:R为原邻接矩阵;M为R转化而来的可达矩阵;I为单位矩阵,2≤n≤k,式中的矩阵幂运算遵循布尔运算法则。

    最后,根据公式(5)和(6)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得到由不同影响因素组成的因素层并确定层级关系。

    P(Si)={Sj |Mij =1}

    Q(Si) ={Sj |Mji =1} (5)
    L1 = (Si | P(Si)∩Q(Si) = P(Si) ; i = 0, 1, ……n) (6)

    式中:P(Si)表示在可达矩阵M中,从因素Sj出发能够到达其它影响因素的集合;Q(Si)表示在可达矩阵M中,其他因素能够到达因素Sj的集合;Mij和Mji均表示可达矩阵M中的因素;L1则表示多级递阶结构的最高要素集。

    受新冠疫情影响,本次研究将调研范围锁定在重庆市内,以武隆区芙蓉洞和丰都县雪玉洞为例,对洞穴TERB意向进行调查。武隆芙蓉洞是世界自然遗产,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丰都雪玉洞是4A级旅游景区,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这两大洞穴发展起步较早,全国知名度较高、影响力较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据表1的TERB意向测量指标设计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级量表,以打分的方式进行,5分表示“非常赞同”,4分表示“赞同”,3分表示“一般”,2分表示“不赞同”,1分表示“非常不赞同”。在正式调研之前通过网络预调研获取相关反馈,并根据反馈对问卷方案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后,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芙蓉洞和雪玉洞实地发放纸质问卷结合现场扫码填写电子问卷的形式收集数据,共收回纸质问卷412份,电子问卷83份;其中,19份问卷答案具有显著规律性,17份问卷填写不完整;最终收集有效问卷共459份,有效回收率92.73%。

    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量表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得到删除项后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介于0.802~0.836之间。Cronbach’s Alpha系数介于0.7~0.9时表明问卷所使用的测量指标具有较理想的内部一致性,本文量表总体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26,说明搜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地方依恋”“悠逸诉求”“环境态度”三项多因子指标的KMO值均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表2),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降维处理相关指标后,得到量表KMO值为0.721,大于0.6,且在P<0.00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表明数据效度较好。

    表  2  多因子指标及量表信度检验
    Table  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multiple-factor index
    指标名称题项KMOsig
    地方依恋40.7450.000
    悠逸诉求30.7910.000
    环境态度30.7390.000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1 样本基本特征

    样本基本特征见表3。在参与问卷调查的459名游客中,男性游客占比54%,女性游客占比46%;在年龄段方面,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25~45岁这一区间,占游客总样本量的56%;在收入水平方面,调查人群中2 001~5 000月收入水平段的游客占比最大,2 000以下和5 001~8 000这两个月收入水平段的游客占较大;在学历方面,游客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半数以上游客的学历为本科/大专及以上;在过去行为频率方面,首次来到喀斯特洞穴旅游的游客占比85.8%,少数游客近3年内有过洞穴旅游经历。受访的459名游客中,选择一定会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游客占比54.7%,选择不一定会实施环境责任行为的游客占比45.3%。

    表  3  样本基本特征
    Table  3.  Basic features of the sample
    指标名称选项样本量百分比/%指标名称选项样本量百分比/%
    性别24854.0学历初中及以下5512.0
    21146.0高中/中专13930.3
    年龄14岁及以下122.6本科/大专22649.2
    15~24岁12026.1研究生及以上398.5
    25~45岁25756.0过去行为频率近3年内有过洞穴旅游经历6514.2
    46~64岁6213.5
    65岁及以上81.7首次来到喀斯特洞穴旅游地39485.8
    月收入2 000以下12928.1
    2 001~5 00013529.4TERB意向一定25154.7
    5 001~8 00012026.1不一定20845.3
    8 000~10 000459.8
    10 000以上306.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2.3.2 变量统计说明和预期影响方向

    本文将游客实施洞穴环境责任行为的意向作为因变量,TERB意向有“一定”和“不一定”两个选择,分别赋值为1和0,数据来源于问卷中的“您一定会实施洞穴环境责任行为吗”一题。自变量分为个人特征因素、情境因素、心理因素、环境素养因素等四个方面,共包括21个自变量。根据459份问卷数据,将上述22个变量的统计特征和预期影响方向整理如表4所示。

    表  4  变量统计说明和预期影响方向
    Table  4.  Description of statistics and expected impact direction of variables
    变量均值标准差预期方向变量均值标准差预期方向
    TERB意向Y0.550.498环境卫生质量X114.020.938+
    性别X1--+景区环境政策X123.700.991+
    年龄X22.860.743+环境行为约束X133.611.140-
    月收入X32.371.178+地方依恋X143.4720.775+
    学历X42.540.812+自然共情X154.1370.812+
    过去行为频率X51.860.349+主观规范X164.0680.920+
    自然景观质量X64.200.803+道德规范X174.2270.704+
    人文景观质量X72.760.926+悠逸诉求X184.4700.740-
    气候舒适度X83.660.959+感知行为效能X194.1070.875+
    基础设施质量X93.641.051+环境知识X202.9930.883+
    解说系统质量X103.641.002+环境态度X214.6320.575+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1.1 运算结果

    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SPSS26.0中的Logistic回归处理459份游客样本数据。首先,将所有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模型1。然后,根据相伴概率值,采用瓦尔德法,在一个或多个不显著的变量中,将Wald值最小的变量剔出后重新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检验,反复筛选变量,直至所有变量都能在10%的水平上统计显著,最终输出模型2。

    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在霍斯莫—莱梅肖检验中的显著性为0.752,说明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模型拟合优度良好。在卡方检验中,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表明统计显著,拒绝除常数项以外的所有系数都为0的假设,自变量的数据能够有效解释事件是否发生。模型预测准确度为77.6%,说明预测效力较好。整体而言,本回归模型的拟合度良好,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预测力,回归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表  5  洞穴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Table  5.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ve tourist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变量模型1模型2
    BWaldsigExp(B)BWaldsigExp(B)
    性别X11.69728.359***0.0005.4551.71836.762***0.0005.571
    年龄X20.3232.2360.1351.381
    月收入X3-0.1240.5610.4540.884
    学历X40.3552.3940.1221.4260.3143.253*0.0731.369
    过去行为频率X51.26913.086***0.0003.5591.22813.397***0.0003.414
    自然景观质量X60.88314.467***0.0002.4180.83221.751***0.0002.298
    人文景观质量X70.0830.1670.6831.087
    气候舒适度X80.3463.318*0.0691.546
    基础设施质量X90.4415.291**0.0211.5540.2963.013*0.0831.345
    解说系统质量X100.3593.029*0.0821.4320.3934.163**0.0411.482
    环境卫生质量X110.4893.889**0.0490.6130.5016.928***0.0080.606
    景区环境政策X120.0550.0580.8091.057
    环境行为约束X13-0.5127.725***0.0050.599-0.50613.034***0.0000.603
    地方依恋X14-0.2020.7040.4010.817
    自然共情X150.80725.967***0.0002.2410.74930.985***0.0002.114
    主观规范X160.62210.540***0.0011.8630.66415.997***0.0001.942
    道德规范X17-0.1850.5730.4490.831
    悠逸诉求X18-0.1310.3230.5700.877
    感知行为效能X190.6258.963***0.0031.8680.4728.178***0.0041.603
    环境知识X20-0.0950.2680.6040.910
    环境态度X21-0.5733.092*0.0790.564
    Constant-11.05438.5410.0000.000-11.83071.626***0.0000.000
    -2Log likelihood417.151425.201
    Cox&Snell R20.3740.363
    Nagelkerke R20.5000.486
    H-L TestsSig.=0.281Sig.=0.752
    sig0.0000.000
    模型预测准确度76.0%77.6%
    下载: 导出CSV 
    | 显示表格
    3.1.2 讨 论

    表5可知,在最终的预测结果中,只有11个变量进入模型2,依次是性别、学历、过去行为频率、自然景观质量、基础设施质量、解说系统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环境行为约束、自然共情、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效能;没有通过检验的10个变量是年龄、月收入、人文景观质量、气候舒适度、景区环境政策、地方依恋、道德规范、悠逸诉求、环境知识和环境态度。

    (1) 个人特征因素中,年龄和月收入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游客在洞穴旅游地所需要实施的环境责任行为难度较小,容易理解和实践,所以与个人的年龄、阅历、生活经验并无显著直接关联。普通游客在旅游地实施简单的环境责任行为时,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月收入对TERB意向同样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2) 情境因素中,人文景观质量、气候舒适度、景区环境政策没有通过检验。目前,国内的喀斯特洞穴旅游地总体上开发模式单一,核心旅游资源均为洞穴天然的自然景观,游客对人文景观的感知程度较低,难以成为TERB意向的显著影响因素。同时,尽管洞穴旅游地环境破坏行为时有发生,但旅游地管理单位为了给游客营造舒适放松的旅游环境,并未制定严苛的环境政策,所以景区环境政策也尚未构成影响TERB意向的显著性因素。洞穴内的气候条件虽明显区别于洞外,但不同游客对“冬暖夏凉”的体验感有所差异,气候舒适度也未形成影响TERB意向的显著性因素。

    (3)心理因素中,地方依恋、道德规范、悠逸诉求3个指标没有通过了筛检。地方依恋建立在游客对旅游地的情感性依赖与功能性依赖之上,而洞穴旅游地的遍在性、单一性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从表4可知,游客的道德规范和悠逸诉求得分的均值都大于4分,总体上非常认同自身对洞穴环境保护的责任,并不存在强烈的为了追求舒适而推卸洞穴环境责任的心理,但主观上的认同可能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制约,并未直接影响到TERB意向。

    (4)环境素养因素中,环境知识和环境态度均未通过检验,表明环境知识和环境态度都未能成为TERB意向的显著影响因素。与其它类型的景区旅游相似,对普通游客而言,洞穴TERB更多是简单基础的环保行为,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支撑。此外,根据表4显示,游客的环境态度均值约4.7分,表明总体上非常认同洞穴景观保护的价值和必要性,但主观认同可能受其它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不能体现在实际行动意向中。

    Logistic模型检验证明,性别(S1)、学历(S2)、过去行为频率(S3)、自然景观质量(S4)、基础设施质量(S5)、解说系统质量(S6)、环境卫生质量(S7)、环境行为约束(S8)、自然共情(S9)、主观规范(S10)、感知行为效能(S11)这11个因素对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TERB意向(S0)有着显著的影响,为进一步检验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联与层次结构,运用MATLAB8.0软件对上述因素进行ISM处理。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结合理论逻辑和专家建议,确定上述11个影响因素和TERB意向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复杂的逻辑关系转化生成为有向图(图2)。图中,H表示列因素对行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V表示行因素对列因素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0则表示因素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关系。

    图  2  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图
    Figure  2.  Logical relationship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根据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公式(3)生成相应的邻接矩阵R(图3);

    图  3  邻接矩阵图
    Figure  3.  Adjacency matrix

    将邻接矩阵R代入软件Matlab7.0中,计算可达矩阵M(图4)。

    图  4  可达矩阵图
    Figure  4.  Reachability matrix

    根据公式(5)和(6)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得到由不同影响因素组成的因素层并确定层级关系。

    为使各因素之间的关联与层次结构更直观,根据图5所呈现的阶梯结构,利用有向箭头连接各层次的因素,由此得到喀斯特洞穴旅游地TERB意向的解释结构模型(图6)。

    图  5  排序后的可达矩阵图
    Figure  5.  Sorted reachability matrix
    图  6  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图
    Figure  6.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根据MATLAB运算结果,将11个影响因素的层次和潜在逻辑关系整理如图6所示,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TERB意向。其中,自然共情、感知行为效能和主观规范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自然景观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环境行为约束为中层间接影响因素;解说系统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性别、学历和过去行为频率为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通过构建喀斯特洞穴旅游地TERB意向影响因素测量表和Logistic-ISM模型,对洞穴TERB意向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探讨,后续研究可进一步优化。

    (1)在影响因素构建方面,本文选取的由21个变量组成的个人特征因素、情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素养因素,只是TERB意向宏观影响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够全面。例如,在环境素养因素中,应考虑环境的客观条件,包括组织结构、卫生条件、服务态度在内的变量。在今后的影响因素构建过程中,可继续深化理论研究,从不同视角切入,进一步完善洞穴旅游地TERB理论及实践成果;

    (2)在变量选择与验证方面,部分指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并不意味着它们对洞穴TERB意向不存在影响,因为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只能检验各因素与TERB意向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未通过验证的影响因素若根据不同理论被假设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其验证结果或许会出现一些差异,后续研究可考虑选用其他模型多角度分析喀斯特洞穴旅游地游客TERB意向的影响因素;

    (3)在案例地选择方面,由于疫情将调查范围囿于重庆市内,武隆芙蓉洞和丰都雪玉洞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喀斯特洞穴在我国广泛分布,若以不同省市的代表性溶洞为例进行研究,更能准确反应全国尺度上TERB意向的综合情况。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为培育洞穴游客环境责任提出建议,强化游客履行环境责任行为的意向。

    (1)提升旅游地整体服务质量。完善解说系统,创新解说内容与服务,将洞穴特征和地方文化相结合,打造独特的解说脉络,运用现代化智能设备,在解说过程中加入互动元素,让科技为视听体验赋能。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增强游客对旅游地的综合满意度,提高游客对洞穴旅游地环境的认同,弱化环境行为约束力,促使其主动实施环境责任行为,降低实施TERB的隐形成本;

    (2)创新旅游地发展与管理思路。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不同洞穴拥有不同的地方文化和历史演进背景,根据相应的特色文化打造洞穴的专属主题脉络。突破传统管理路径,通过诱导共情和特质共情两种方式建立游客与旅游地的情感纽带,提高游客对旅游地的情感认同,实现TERB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向。

    运用Logistic-ISM模型,以喀斯特洞穴旅游地为特定情境,基于459份实地调研数据,探讨影响洞穴TERB意向的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层次结构,得到的主要结论为:

    (1)选择一定会实施TERB行为的游客和选择不一定会实施TERB行为的游客比例相对接近。说明洞穴旅游地环保存在风险和隐患,同时也意味着洞穴旅游地可能存在某些因素阻碍着游客实施TERB行为;

    (2)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洞穴游客TERB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个人特征因素、情境因素、心理因素对TERB意向有着显著影响。其中,个人特征因素包括性别、学历、过去行为频率;情境因素包括自然景观质量、基础设施质量、解说系统质量、环境卫生质量和环境行为约束;心理因素包括自然共情、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效能。由环境知识和环境态度构成的环境素养因素并没有成为洞穴TERB意向的显著性影响因素;

    (3)通过建立ISM模型,进一步解读后发现影响洞穴TERB意向的显著性因素位于不同层级,表层直接因素由心理因素构成,具体包括自然共情、感知行为效能和主观规范;中层间接因素由情境因素构成,具体包括自然景观质量、环境卫生质量、环境行为约束;深层根源因素由情境因素和个人特征因素共同构成,具体包括解说系统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性别、学历和过去行为频率。其中,解说系统质量位于所有影响因素的中枢,以自然共情、感知行为效能和主观规范为代表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洞穴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意向,对解决问题具有指示性作用。

    1)  崔洪瑞,杨晓霞,陶沛然.基于Logistic-ISM模型洞穴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J].中国岩溶,2021,40(6):995-1005.
    2) 

  • 图  1  研究框架

    Figure  1.  Research framework

    图  2  影响因素逻辑关系图

    Figure  2.  Logical relationship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图  3  邻接矩阵图

    Figure  3.  Adjacency matrix

    图  4  可达矩阵图

    Figure  4.  Reachability matrix

    图  5  排序后的可达矩阵图

    Figure  5.  Sorted reachability matrix

    图  6  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图

    Figure  6.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表  1  喀斯特洞穴旅游地TERB意向测量指标及说明

    Table  1.   Relevant indexes and definitions of TERB intention

    指标类别指标名称指标说明
    个人特征因素性别游客的性别,选项“男”和“女”
    年龄游客的年龄段,选项划分为5个梯度
    月收入游客的月收入情况,选项划分为5个梯度
    学历游客的学历层次,选项划分为4个梯度
    过去行为频率过去3年内是否出游同类旅游地,选项“是”和“否”
    情境因素自然景观质量游客对旅游地内自然景观吸引力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人文景观质量游客对旅游地内人文景观吸引力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气候舒适度游客对洞穴内冬暖夏凉的气候舒适度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基础设施质量游客对旅游地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解说系统质量游客对导游解说服务、解说标识、游客中心等解说系统要素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环境卫生质量游客对旅游地环境干净整洁程度的感知和认可程度
    景区环境政策游客对旅游地管理部门制定并实施的环保制度的感知
    环境行为约束游客在旅游地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所受到的时间、资金、便利性等方面的限制
    心理因素地方依恋游客对洞穴旅游地在情感上的认同和功能上的依赖
    自然共情游客感受并共享洞穴自然世界的情绪体验
    主观规范游客源于外部责任或压力而表现出积极环境责任行为的心理状态
    道德规范游客源于自身的道德感或社会责任感而表现出积极环境责任行为的心理状态
    悠逸诉求游客在旅游情境下对舒适和放松的心理需求
    感知行为效能游客对自身行为以及对他人实施相似行为的可能性,或实施相似行为对解决相关问题有效性的评估
    环境素养因素环境知识游客所拥有的与洞穴旅游地相关的环境背景知识,或对相关问题的现状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了解程度
    环境态度游客对在旅游地实施环境责任行为所给予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多因子指标及量表信度检验

    Table  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of multiple-factor index

    指标名称题项KMOsig
    地方依恋40.7450.000
    悠逸诉求30.7910.000
    环境态度30.739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3  样本基本特征

    Table  3.   Basic features of the sample

    指标名称选项样本量百分比/%指标名称选项样本量百分比/%
    性别24854.0学历初中及以下5512.0
    21146.0高中/中专13930.3
    年龄14岁及以下122.6本科/大专22649.2
    15~24岁12026.1研究生及以上398.5
    25~45岁25756.0过去行为频率近3年内有过洞穴旅游经历6514.2
    46~64岁6213.5
    65岁及以上81.7首次来到喀斯特洞穴旅游地39485.8
    月收入2 000以下12928.1
    2 001~5 00013529.4TERB意向一定25154.7
    5 001~8 00012026.1不一定20845.3
    8 000~10 000459.8
    10 000以上306.5
    下载: 导出CSV

    表  4  变量统计说明和预期影响方向

    Table  4.   Description of statistics and expected impact direction of variables

    变量均值标准差预期方向变量均值标准差预期方向
    TERB意向Y0.550.498环境卫生质量X114.020.938+
    性别X1--+景区环境政策X123.700.991+
    年龄X22.860.743+环境行为约束X133.611.140-
    月收入X32.371.178+地方依恋X143.4720.775+
    学历X42.540.812+自然共情X154.1370.812+
    过去行为频率X51.860.349+主观规范X164.0680.920+
    自然景观质量X64.200.803+道德规范X174.2270.704+
    人文景观质量X72.760.926+悠逸诉求X184.4700.740-
    气候舒适度X83.660.959+感知行为效能X194.1070.875+
    基础设施质量X93.641.051+环境知识X202.9930.883+
    解说系统质量X103.641.002+环境态度X214.6320.575+
    下载: 导出CSV

    表  5  洞穴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回归结果

    Table  5.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ave tourists'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变量模型1模型2
    BWaldsigExp(B)BWaldsigExp(B)
    性别X11.69728.359***0.0005.4551.71836.762***0.0005.571
    年龄X20.3232.2360.1351.381
    月收入X3-0.1240.5610.4540.884
    学历X40.3552.3940.1221.4260.3143.253*0.0731.369
    过去行为频率X51.26913.086***0.0003.5591.22813.397***0.0003.414
    自然景观质量X60.88314.467***0.0002.4180.83221.751***0.0002.298
    人文景观质量X70.0830.1670.6831.087
    气候舒适度X80.3463.318*0.0691.546
    基础设施质量X90.4415.291**0.0211.5540.2963.013*0.0831.345
    解说系统质量X100.3593.029*0.0821.4320.3934.163**0.0411.482
    环境卫生质量X110.4893.889**0.0490.6130.5016.928***0.0080.606
    景区环境政策X120.0550.0580.8091.057
    环境行为约束X13-0.5127.725***0.0050.599-0.50613.034***0.0000.603
    地方依恋X14-0.2020.7040.4010.817
    自然共情X150.80725.967***0.0002.2410.74930.985***0.0002.114
    主观规范X160.62210.540***0.0011.8630.66415.997***0.0001.942
    道德规范X17-0.1850.5730.4490.831
    悠逸诉求X18-0.1310.3230.5700.877
    感知行为效能X190.6258.963***0.0031.8680.4728.178***0.0041.603
    环境知识X20-0.0950.2680.6040.910
    环境态度X21-0.5733.092*0.0790.564
    Constant-11.05438.5410.0000.000-11.83071.626***0.0000.000
    -2Log likelihood417.151425.201
    Cox&Snell R20.3740.363
    Nagelkerke R20.5000.486
    H-L TestsSig.=0.281Sig.=0.752
    sig0.0000.000
    模型预测准确度76.0%77.6%

    注:*、**、***分别表示P<0.1、P<0.05、P<0.01。

    下载: 导出CSV
  • 段正梁,彭振,杨左,等.情理整合视角下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与意愿悖离研究:基于Logistic-ISM模型[J].热带地理,2021,41(1):104-113.
    LeeT H, JanF H, YangC C.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based touris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6(3): 454-468.
    李文明,殷程强,唐文跃,等.观鸟旅游游客地方依恋与亲环境行为:以自然共情与环境教育感知为中介变量[J].经济地理,2019,39(1):215-224.
    朱梅.基于多样本潜在类别的旅游者生态文明行为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6, 35(7):1329-1343.
    万基财,张捷,卢韶婧,等.九寨沟地方特质与旅游者地方依恋和环保行为倾向的关系[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3):411-421.
    黄涛,刘晶岚,张琼锐.旅游地文化氛围对游客文明行为意向的影响:以长城国家公园试点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45(4):497-505.
    李秋成,周玲强.社会资本对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4,29(9):73-82.
    JuvanE, DolnicarS. Measuring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ourist behavior[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6, 59: 30-44.
    邱宏亮,范钧,赵磊.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旅游学刊,2018,33(11):122-138.
    邱宏亮.基于TPB拓展模型的出境游客文明旅游行为意向影响机制研究[J].旅游学刊,2017,32(6):75-85.
    PeruginiM, BagozziR P. The role of desires and anticipated emotions in goal-directed behaviours: Broadening and deepen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2001,40(1):79-98.
    吴建兴.社会互动、面子与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9.
    SternP C, DietzT, AbelT, et al. A value-belief-norm theory of support for social movements:The case for environmentalism[J]. Human Ecology Review, 1999, 6(2): 81-97.
    PortesA.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J].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8,24(1): 1-24.
    MehrabianA, RussellJ A. An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74: 62-65.
    GuagnanoG A, SternP C, DietzT. Influences on attitude-behavior relationships 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curbside recycling[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995, 27(5): 699-718.
    张小花.游客游憩冲击感知、社会责任意识与环境责任行为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HorngJ S, HuM L M, TengC C, et al. Energy saving and carbon reduction behaviors in tourism: A perception study of Asian visitors from a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14, 19(6):721-735.
    KiatkawsinK, HanH. Young travelers intention to behave pro-environmentally: Merging the value-belief-norm theory and the expectancy theory[J].Tourism Management,2017,59:76-88.
    邱宏亮.旅游节庆意象、节庆依恋、节庆游客环境责任态度与行为:以杭州西溪花朝节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17(2):84-93,117,158.
    冯智恩.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评估模型及干预策略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8.
    黄智洵.武夷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者旅游体验、地方依恋与环境责任行为关系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8.
    彭晓玲.自然遗产地游客环境态度与行为分析:以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7):166-171.
    范香花,黄静波,程励,等.生态旅游者旅游涉入对环境友好行为的影响机制[J].经济地理,2019,39(1):225-232.
    GLASERB G, STRAUSSA L. 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1990:10-85.
    罗文斌,唐叶枝,潘慧敏.基于主客区域身份差异的城市游憩者环境责任行为比较研究:以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旅游导刊,2019,3(3):45-56.
    郭梅秀.湿地公园游客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9,44(6):188-193,198.
    刘利,石岩涛,张梅,等.边境旅游地游客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实证分析:以丹东鸭绿江国家级风景区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3(2):111-116.
    苏莹莹,王英,孙业红,等.农业文化遗产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与饮食旅游偏好关系研究: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0,28(9):1414-1424.
    杨晓霞,向旭,袁道先,等.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J].中国岩溶,2007(4):369-377.
    董晓超,熊康宁,朱大运,等.喀斯特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19,38(5):713-721.
    朱晓燕,张美良.基于岩溶洞穴旅游活动中洞穴环境因子的研究[J].中国岩溶,2020,39(3):426-431.
    贾衍菊,林德荣.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与影响机理:基于地方理论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7):161-169.
    田万慧,陈润羊.甘肃省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群体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5):33-39.
    Singh, Narendra. Exploring socially responsible behaviour of Indian consumer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Social Responsibility Journal, 2009, 5(2):200-211.
    HanH, JaeM, HwangJ. Cruise traveler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goal-directed behavior and norm activation proces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16, 53:94-105.
    LutzR J, KakkaP. Th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as a determinant of consumer behavior[J].Advance in Consumer Research,1975,2:439-454.
    BelkR W. Situation variable and consumer behavior[J].Th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5,2(3):157-164.
    余晓婷,吴小根,张玉玲,等.游客环境责任行为驱动因素研究:以台湾为例[J].旅游学刊,2015,30(7):49-59.
    潘丽丽,王晓宇.景区情境因素对游客环境行为意愿影响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2018,16(5):597-603.
    Lloyd-StrovasJ, MoseleyC, ArsuffiT. Environmental literacy of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literacy instrument(ELI)[J]. School Science and Mathematics,2018, 118(3-4):84-92.
    葛绪广,傅佳丽,胡鸿博.在校大学生环境素养问题与对策分析:以湖北师范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2(4):108-111.
    Warfield, JohnN. Binary Matrices in System Model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 1973, SMC-3(5):441-449.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张峥,焦越涵. 长春市城乡规划展览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有序Logistic-ISM模型的实证分析.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4(03): 67-77 . 百度学术
    2. 李玉萍,刘亚男,杨晓霞. 喀斯特旅游地虚拟旅游体验对实地旅游意愿的影响——以武隆喀斯特旅游区为例. 中国岩溶. 2024(02): 463-475 . 本站查看

    其他类型引用(5)

  • 加载中
图(6) / 表(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566
  • HTML浏览量:  1243
  • PDF下载量:  74
  • 被引次数: 7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4-30
  • 发布日期:  2021-12-25
  • 刊出日期:  2021-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