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怒江大峡谷“瓦拉亚窟”溶洞景观及地质旅游资源评价

张华 彭义荣 赵莉 王宇 康晓波 王波 柴金龙

张 华,彭义荣,赵 莉,等.怒江大峡谷“瓦拉亚窟”溶洞景观及地质旅游资源评价[J].中国岩溶,2021,40(6):977-986. doi: 10.11932/karst20210607
引用本文: 张 华,彭义荣,赵 莉,等.怒江大峡谷“瓦拉亚窟”溶洞景观及地质旅游资源评价[J].中国岩溶,2021,40(6):977-986. doi: 10.11932/karst20210607
ZHANG Hua,PENG Yirong,ZHAO Li,et al.Evaluation of karst cave landscape and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Walayaku" of Nujiang grand canyon[J].Carsologica Sinica,2021,40(06):977-986. doi: 10.11932/karst20210607
Citation: ZHANG Hua,PENG Yirong,ZHAO Li,et al.Evaluation of karst cave landscape and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Walayaku" of Nujiang grand canyon[J].Carsologica Sinica,2021,40(06):977-986. doi: 10.11932/karst20210607

怒江大峡谷“瓦拉亚窟”溶洞景观及地质旅游资源评价

doi: 10.11932/karst20210607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断陷盆地地表、地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优化调控” 2016YFC050250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华(198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研究。E-mail:ynddysghs.zhh@163.com

    通讯作者:

    王宇(1960-),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环地质研究。E-mail:ynddywy@163.com

  • 中图分类号: F592.7

Evaluation of karst cave landscape and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Walayaku" of Nujiang grand canyon

Funds: 

 2016YFC0502502

  • 摘要: “瓦拉亚窟”洞穴系统地处怒江峡谷,岩溶发育动力条件优越,在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约4 km2的狭小范围发育了垂向分布超过五、六百米,洞系总长达27 km以上,洞体巨大,岩溶发育演化地史形迹丰富,是滇西北及青藏高原南延区域规模巨大的迷宫式溶洞系统。具有空间上分层、分支及形变复杂多样,溶蚀、沉淀、侵蚀、搬运、沉积形态和物质丰富多彩的景源特征,对“三江并流”区喜山运动以来的地质演化、岩溶作用与水文地质研究等皆有重要的价值。笔者根据前人探洞考察资料,结合新的区域地质、环境地质和旅游地质调查等资料,以及现状考察了解获得的信息,以地质学、自然资源学和美学理论为指导,对“瓦拉亚窟”洞穴系统的形成条件、结构体系和景观、形成及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评价了地质旅游资源价值,提出了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 图  1  区域水文地质图

    Figure  1.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map

    图  2  “瓦拉亚窟”溶洞系统分布图(据彭义荣手图)

    Figure  2.  Distribution map of the cave system in "Walayaku"(According to Peng Yirong’s hand-painted map)

    图  3  “瓦拉亚窟”洞穴分层与怒江阶地对比图(据彭义荣手图)

    Figure  3.  Comparison of cave stratification and Nujiang terrace in "Walayaku" (According to Peng Yirong’s hand-painted map)

  • 杨世瑜,王树芬,吴志亮,等.三江并流带旅游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王宇.岩溶高原地下水径流系统垂向分带[J].中国岩溶,2018,37(1):1-8.
    吴继文,李喜林,林宇,等.瓦拉亚窟溶洞[J].中国矿业,2018,27(S2):315-316.
    林宇,韦伟,李喜林,等.大峡谷中的瑰宝:泸水地质遗迹[J].中国矿业,2018,27(S2):308-311.
    陈兴,覃建雄,史先琳.横断山脉中南段地学景观系统及旅游开发构想[J].经济地理,2016,36(5):182-189.
    朱国金.横断山脉综观[J].自然杂志,1980,3(9):705.
    王宇,张贵,张华,等.云南省岩溶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
    杨世瑜,庞淑英,吴志亮,等.云南省六库城市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报告[R].昆明:云南省地质调查院,2006.
    顾兆炎,许冰,吕延武,等.怒江峡谷构造地貌的演化:阶地宇宙成因核素定年的初步结果[J].第四纪研究,2006(2):293-294.
    谭筱虹,尹光侯,张震,等.滇西高黎贡山变质带变质深成岩特征及时代[J].地质论评,2013,59(4):687-701.
    黄强太,李建峰,夏斌,等.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江错蛇绿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地质意义[J].地球科学,2015,40(1):34-48.
    祝传兵,柴金龙,王波.等.怒江流域(云南段)环境工程地质调查[R].昆明:云南省地质调查局,2011.
    王宇,彭淑惠,王梓溦,等.云南省抗旱井定井论证方法[J].中国岩溶,2013,32(3):305-312.
    孙鸿烈,郑度.青藏高原形成演化与发展[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75-129.
    沙金庚.沧海桑田长江源:古生物化石讲述的故事[J].科学,2001,53(5):20-22.
    李佳丽,谢小平,王永栋,等.中国古生物化石产地分布特征与保护[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4):479-484.
    樊克隆.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资源特色及综合评价[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5(3):224-229.
    卢加强,王成武,易磊.川中大峡谷地质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2):42-48.
    于耀波.凤山岩溶洞穴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以鸳鸯洞景区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2):162-163.
    李益敏,蒋睿.怒江大峡谷旅游扶贫研究[J].人文地理,2010,25(6):131-134.
    杨世瑜,庞淑英,李波.怒江大峡谷旅游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刍议[J].旅游研究,2011,3(1):37-39.
    夏日元,邹胜章,唐建生,等.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岩溶,2017,36(5):599-608.
    王宇.云南省地下水资源潜力评价现状与问题分析[J].中国岩溶,2020,39(2):137-146.
  • 加载中
图(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93
  • HTML浏览量:  1399
  • PDF下载量:  8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0-17
  • 发布日期:  2021-12-25
  • 刊出日期:  2021-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