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贵州武陵山区中二叠统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

程鹏翔 李宗发

程鹏翔, 李宗发. 贵州武陵山区中二叠统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J]. 中国岩溶, 2019, 38(4): 565-572. doi: 10.11932/karst20190414
引用本文: 程鹏翔, 李宗发. 贵州武陵山区中二叠统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J]. 中国岩溶, 2019, 38(4): 565-572. doi: 10.11932/karst20190414
CHENG Pengxiang, LI Zongfa.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middle Permian collapse in the Wulingshan mountains of Guizhou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4): 565-572. doi: 10.11932/karst20190414
Citation: CHENG Pengxiang, LI Zongfa.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middle Permian collapse in the Wulingshan mountains of Guizhou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4): 565-572. doi: 10.11932/karst20190414

贵州武陵山区中二叠统崩塌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

doi: 10.11932/karst20190414
基金项目: 贵州省科技计划(社会攻关计划)项目(黔科合[2016]支撑2843)

Mechanism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e middle Permian collapse in the Wulingshan mountains of Guizhou Province

  • 摘要: 为掌握贵州武陵山区中二叠统地层崩塌地质灾害发生机理,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原有地质资料,发现中二叠统主要分布在乌江及其支流两岸,典型的河谷地形为地层崩塌提供条件。分析认为,卸荷作用导致河谷岩体形成垂向的卸荷裂隙,卸荷裂隙在自重、水的侵蚀及溶蚀等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扩展,形成危岩体的边界,同时卸荷裂隙与层面、节理等结构面将岩体切割成独立的危岩体,从而导致崩塌灾害发生。指出该区域内二叠系中统三种崩塌破坏模式:卸荷—拉裂—倾倒式、卸荷—拉裂—滑移式、卸荷—拉裂—坠落式,而研究区内主要破坏方式为卸荷—拉裂—倾倒式。

     

  • [1] 詹亚辉,杨国华,钱建立,等.作龙寺矿山岩质边坡崩塌形成机理研究[J].陕西水利,2018(5):112-114.
    [2] 胡厚田.岩体蠕动和崩塌形成机理的实例剖析[J].路基工程,1989(5):5-9.
    [3] 林锋,冯亮,孙赤,等.强烈岩溶控制型崩塌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5,23(3):408-414.
    [4] 曾芮,姜明顺,孙琳馗,等.强降雨条件下岩质边坡倾倒崩塌破坏机理:以鄂西赵家岩崩塌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29(3):12-17.
    [5] 李霍,巨能攀,郑达,等.贵州上洋水河流域拉裂-倾倒型崩塌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21(2):289-296.
    [6] 李宗发,谯文浪.贵州乌江下游地质地貌[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4.
    [7] 张国林,徐智.危岩崩塌破坏机理及二次破坏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14):6-8.
    [8]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等.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6.
    [9] 熊清远,杨宁,郑勇,等.崩塌灾害智能化监测预警的终端前置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8,29(1):125-129.
    [10] 邓 艳,蒋忠诚,徐 烨,等.典型表层岩溶泉域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研究[J].中国岩溶,2018,37(5):714-721.
    [11] 骆银辉,胡斌,朱荣华,等.崩塌的形成机理与防治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8(12):1-3.
    [12] 杨元丽,杨荣康,孟凡涛,王乾.黔中高原台面浅覆盖型岩溶塌陷分布及影响因素浅析[J].中国岩溶,2017,36(6):801-807.
    [13] 申太奇,李嘉雨.贵州鬃岭镇崩塌形成机理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5):19-20.
    [14] 刘传正,郭强,陈红旗.贵州省纳雍县岩脚寨危岩崩塌灾害成因初步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4):123-144.
    [15] 王根龙,叶万军,伍法权.崩滑地质灾害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6] 武中鹏,刘宏,董秀群,等.单体危岩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以贵州威宁县新发乡樊家岩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30(2):30-34.
    [17] 徐伟,冯文凯,郭少文,等.彝良县大石盘组崩塌机理及防治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4):33-40.
    [18] 毛 亮,于青春,王敬霞,等.降雨对裂隙型岩溶含水系统演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岩溶,2017,36(1):42-48.
    [19] 龙 健,郭 琴,廖洪凯,等.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普定后寨河为例[J].中国岩溶,2017,36(4):518-525.
    [20] 敬广秀,吴绍英.琼库什台冰碛物阶地崩塌灾害形成条件及防治思路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29(1):13-16.
    [21] 陈洪凯,秦鑫.危岩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及趋势[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7(10):49-60.
    [22] 刘传正.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便河村山体崩塌地质灾害[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1):12.
    [23] 殷 超,周忠发,潘艳喜,等.织金洞洞穴环境变化及成因分析[J].中国岩溶,2017,36(4):591-597.
    [24] 王宇.岩溶高原地下水径流系统垂向分带[J].中国岩溶,2018,37(1):1-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33
  • HTML浏览量:  681
  • PDF下载量:  48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9-08-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