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云南省石漠化区耕地休耕对策研究

陈展图 杨庆媛

陈展图, 杨庆媛. 云南省石漠化区耕地休耕对策研究[J]. 中国岩溶, 2019, 38(3): 458-465. doi: 10.11932/karst20190314
引用本文: 陈展图, 杨庆媛. 云南省石漠化区耕地休耕对策研究[J]. 中国岩溶, 2019, 38(3): 458-465. doi: 10.11932/karst20190314
CHEN Zhantu, YANG Qingyuan. Study on fallow strategies in rocky desertifieation area of Yunnan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3): 458-465. doi: 10.11932/karst20190314
Citation: CHEN Zhantu, YANG Qingyuan. Study on fallow strategies in rocky desertifieation area of Yunnan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3): 458-465. doi: 10.11932/karst20190314

云南省石漠化区耕地休耕对策研究

doi: 10.11932/karst20190314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研究”(15ZDC032)

Study on fallow strategies in rocky desertifieation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 摘要: 我国石漠化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发生在耕地上的石漠化面积却在增加。石漠化区的云南省和贵州省是我国休耕制度试点区域之一,但传统的石漠化治理缺乏休耕环节,耕地利用方式未能实现根本转型。基于休耕试点区域的实地调研,总结概括了云南省休耕试点工作的主要特点:(1)因地制宜整片推进;(2)签订休耕协议强化约束;(3)政府与农户联动落实休耕区域和面积;(4)休耕培肥方式元化化;(5)与农业结构调整对接;(6)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筹。但云南休耕试点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休耕区域的选择存在主观性;(2)配套资金缺口大;(3)休耕补助大幅减少造成群众心理落差;(4)休耕工作队伍建设薄弱。基于以上问题,建议:(1)建立休耕地诊断识别技术体系,明确休耕的规模和时序安排;(2)加强涉农项目和资金整合,增加配套资金投入,缓解基层财政压力;(3)建立动态的、反映土地市场价格的休耕补助机制,优化补助方式;(4)充实完善基层休耕组织机构,加强基层休耕工作队伍建设;(5)加快休耕监测体系建设,适时开展休耕制度运行绩效评估。

     

  • [1] 王宇,张华,张贵,等.云南省石漠化调查及治理综述[J].中国岩溶,2016,35(5):486-496.
    [2] 苏维词.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治理的优化模式及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24-27.⑤云南省在全省休耕区域共布设了282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详见张蕊,《2018年云南全省共设休耕地块耕地质量监测点282个》,云南网,http://yn.yunnan.cn/system/2019/01/22/030184927.shtml,2019年1月22日。
    [3] 苏维词.喀斯特土地石漠化类型划分及其生态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32-37.
    [4] 左太安.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类型及典型治理模式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0:22-36.
    [5] 苏维词,杨华.典型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农业模式探析:以贵州省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4):217-220.
    [6] 刘建民.生态与生计:广西大石山区石漠化治理研究:以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朗屯为例[J].广西民族研究,2013(3):177-182.
    [7] 邓家富.黔西南州石漠化治理的主要做法及成功模式[J].中国水土保持,2014(1):4-7,23.
    [8] 肖华,熊康宁,张浩,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1):330-334.
    [9] 瞿姝宁.云南多举措构建粮食流通安全保障体系[N].云南日报,2014-07-27.
    [10] 刘讯,叶红环,廖佳元,等.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分析[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4(4):63-66,75.
    [11] 毛琴.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效益比较研究:以南川区石磬村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5:1.
    [12] 孙治旭.关于云南省实行耕地轮作休耕的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41(1):148-149.
    [13] 杨士杰.论云南少数民族的生产方式与生态保护[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19-122.
    [14] 毕琼仙.石林县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模式与措施[J].绿色科技,2014(1):21-23.
    [15] 赵敏慧,陆艳,王婷,等.云南省砚山县石漠化区域植被修复的物种配置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2):319-325,331.
    [16] 杨庆媛.西南石漠化地区休耕制度建设刍议[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18.
    [17] 陈展图,杨庆媛.中国耕地休耕制度基本框架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12):126-13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09
  • HTML浏览量:  672
  • PDF下载量:  55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9-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