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陕西汉中天坑群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罗乾周 张俊良 李益朝 尹宗义 唐 力 王 鹏 王 研 张拴厚

罗乾周, 张俊良, 李益朝, 尹宗义, 唐 力, 王 鹏, 王 研, 张拴厚. 陕西汉中天坑群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岩溶, 2019, 38(2): 281-291. doi: 10.11932/karst20190214
引用本文: 罗乾周, 张俊良, 李益朝, 尹宗义, 唐 力, 王 鹏, 王 研, 张拴厚. 陕西汉中天坑群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中国岩溶, 2019, 38(2): 281-291. doi: 10.11932/karst20190214
LUO Qianzhou, ZHANG Junliang, LI Yichao, YIN Zongyi, TANG Li, WANG Peng, WANG Yan, ZHANG Shuanhou. Geologic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iankeng groups in Hanzhong, Shaanxi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2): 281-291. doi: 10.11932/karst20190214
Citation: LUO Qianzhou, ZHANG Junliang, LI Yichao, YIN Zongyi, TANG Li, WANG Peng, WANG Yan, ZHANG Shuanhou. Geologic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iankeng groups in Hanzhong, Shaanxi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9, 38(2): 281-291. doi: 10.11932/karst20190214

陕西汉中天坑群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

doi: 10.11932/karst20190214
基金项目: 陕西省公益性地质工作项目《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20160301);《汉中天坑群基本特征生成机理与保护开发研究》(20170205)

Geologic conditions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iankeng groups in H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 摘要: 通过对陕西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质遗迹的广泛调查和分析,确定了宁强禅家岩、南郑小南海、西乡骆家坝和镇巴三元四个天坑群集中分布区,从地层岩性、地貌、构造等方面总结了汉中天坑群形成地质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二叠纪-三叠纪巨厚的碳酸盐岩地层为天坑(群)发育的物质基础,断裂、褶皱构造是天坑(群)形成的控制条件,特别是次级构造决定了天坑发育的具体位置,新构造抬升及湿热的气候为天坑的形成提供了岩溶动力。汉中天坑群水平上呈带状成群分布,垂向上差异较大,1 000~2 000 m居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岩溶天坑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 [1] 齐矗华,甘枝茂.陕西省境秦巴山地白马塘、小南海地区岩溶地貌的基本特征[J].陕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Z1):305-314.
    [2] 杨秀芬,马守林.汉中盆地与新构造运动有关的地貌特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45-49.
    [3] 周宗俊. 陕西省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特征.[J]陕西地质,1987(2):90-99.
    [4] 沈传波,梅廉夫,徐振平,等.大巴山中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J].岩石学报,2007(11):2901-2910.
    [5]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南江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5000)[M]. 2008.
    [6] 袁道先,章程.岩溶动力学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地球学报,2008(3):355-365.
    [7] 张岳桥,施炜,李建华,等.大巴山前陆弧形构造带形成机理分析[J].地质学报,2010,84(9):1300-1315.
    [8] 田云涛,朱传庆,徐明,等.白垩纪以来米仓山-汉南穹窿剥蚀过程及其构造意义:磷灰石裂变径迹的证据[J].地球物理学报,2010,53(4):920-930.
    [9] 张茜,董云鹏,杨晨,等.米仓山隆升时代的沉积学制约[J].西北地质,2010,43(3):12-19.
    [10] 许长海,周祖翼,常远,等.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形成与两侧隆起的关系:FT和(U-Th)/He低温热年代约束[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40(12):1684-1696.
    [11] 孙东,刘树根,邓宾,等.米仓山与龙门山接合部叠加褶皱特征及构造演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2):156-168.
    [12] 张远海,朱德浩.中国大型岩溶洞穴空间分布及演变规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2,32(1):20-28.
    [13] 王明明,周本刚,杨晓平,等.汉中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及晚第四纪构造特征[J].地震地质,2013,35(4):778-792.
    [14] 王蕾彬.汉江上游一级阶地风成黄土光释光测年研究及意义[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15] 税晓洁,孙佳骐等. 二十一世纪地理大发现!陕西汉中天坑群揭秘[J].中国国家地理,2017(6):26-75.
    [16] 张拴厚,韩芳林. 中国区域地质志?陕西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7.
    [17] 张拴厚,王学平,林平选,等.陕西龙门山地震带地质灾害的地质构造约束[J].陕西地质,2008,26(2):44-54.
    [18] 陈清敏,张丽,王喆,等.汉中大佛洞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年龄[J].地球环境学报,2018,9(1):38-44.
    [19] 陈清敏, 王喆, 张丽,等. 汉中罗汉洞宇宙成因核素26Al/10Be埋藏年龄[J]. 第四纪研究,2018,38(3):688-694.
  • 期刊类型引用(12)

    1. 李修成,王鹏,唐力,胡义,王研. 汉中天坑群小南海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矿产勘查. 2022(01): 106-114 . 百度学术
    2. 胡义,唐力,李益朝,秦臻,王鹏,李兴文. 汉中天坑群典型岩溶景观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陕西林业科技. 2021(02): 15-20 . 百度学术
    3. 郝俊卿,李丹丹,曹晓娟. 我国地质遗迹的概念、范畴与研究进展——基于2000-2020年间文献可视化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1(07): 136-143 . 百度学术
    4. 任娟刚,洪增林,郭垚鑫,崔娜,唐力,张瑜,张静. 汉中天坑群喀斯特生境生物多样性特征及规律.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63-69 . 百度学术
    5. 任娟刚,洪增林,张静,唐力,刘晓峰,秦臻,王鹏,王研. 陕西宁强禅家岩天坑群喀斯特地质遗迹特征及成因. 中国岩溶. 2021(03): 539-547 . 本站查看
    6. 蒲高忠,王柯懿,莫凌,曾丹娟,陈霞霞. 中国喀斯特天坑演化及植被生态系统研究进展. 广西植物. 2021(10): 1632-1643 . 百度学术
    7. 李修成,张俊良,李益朝,王鹏,唐力. 汉中市西南部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人民长江. 2021(12): 54-58 . 百度学术
    8. 翟秀敏,张远海,李发源,史文强,韦昊星. 侵蚀型天坑演化研究. 中国岩溶. 2021(06): 952-964 . 本站查看
    9. 任娟刚,洪增林,张远海,张静. 陕西南郑小南海天坑群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对比研究. 西北地质. 2020(02): 298-307 . 百度学术
    10. 陈清敏,洪增林,罗乾周,唐力,王鹏,胡义,王研,崔娜. 末次冰期汉中地洞河洞穴石笋微量元素古气候记录.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92-97+102 . 百度学术
    11. 付垒,洪增林. 遥感技术在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调查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 2020(06): 1255-1262 . 百度学术
    12. 洪增林,任娟刚,张远海. 陕西汉中天坑群岩溶地质遗迹形成探微.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81-87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3)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88
  • HTML浏览量:  580
  • PDF下载量:  565
  • 被引次数: 15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9-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