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

邓 艳 曹建华 蒋忠诚 周晓东 岳祥飞

邓 艳, 曹建华, 蒋忠诚, 周晓东, 岳祥飞. 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J]. 中国岩溶, 2016, 35(5): 476-485. doi: 10.11932/karst20160503
引用本文: 邓 艳, 曹建华, 蒋忠诚, 周晓东, 岳祥飞. 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J]. 中国岩溶, 2016, 35(5): 476-485. doi: 10.11932/karst20160503
DENG Yan, CAO Jianhua, JIANG Zhongcheng, ZHOU Xiaodong, YUE Xiangfei. Advancement in key technologie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water, soil and vegetation resources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35(5): 476-485. doi: 10.11932/karst20160503
Citation: DENG Yan, CAO Jianhua, JIANG Zhongcheng, ZHOU Xiaodong, YUE Xiangfei. Advancement in key technologie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water, soil and vegetation resources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35(5): 476-485. doi: 10.11932/karst20160503

西南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植被关键技术进展与建议

doi: 10.11932/karst2016050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502506);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YWF201401)

Advancement in key technologies f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water, soil and vegetation resources in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

  • 摘要: 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关键步骤。本文根据第一期石漠化治理工程的进展,分析了岩溶水资源特征与开发利用技术、土壤资源维持与质量提升技术、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和水-土-植被耦合模式的研发进展和不足,对第二期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第二期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应以“结构-过程-服务”为指导框架,加强岩土组构等地质环境背景、水土过程和石漠化过程以及关键服务功能维持和提升机理的基础研究,加强功能型植被、关键共性和个性技术研发以及关键技术的配套和优化,加大石漠化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的适用性评价和推广应用,完善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主体功能区评估和生态补偿,有效准确的治理石漠化,以促进西南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 蒋忠诚,夏日元,时坚,等. 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J]. 地球学报,2006,27(5): 495-502.
    [2] 王腊春,史运良. 西南喀斯特山区三水转化与水资源过程及合理利用[J]. 地理科学,2006,26(2): 173-178.
    [3] 王明章. 西南岩溶石山区地下水开发在石漠化防治中的地位[J]. 贵州地质,2006,(4):261-265.
    [4] 陈植华,陈刚,靖娟利,等. 西南岩溶石山表层岩溶带岩溶水资源调蓄能力初步评价. 中国岩溶地下水与石漠化治理[M]. 广西科学出版社,2003:88-64.
    [5] 蒋忠诚,李先琨,胡宝清,等,广西岩溶山区石漠化及其综合治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95-233.
    [6] 王宇.云南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研究[D]. 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6.
    [7] 蒋忠诚,裴建国,夏日元,等.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岩溶研究进展与重要活动[J]. 中国岩溶,2010,31(4): 349-354.
    [8] 刘仙,蒋勇军,况明生,等.西南岩溶石漠化区水土保持研究新进展[J]. 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21(2):20-23.
    [9] 周念清,李彩霞,江思珉,等.普定岩溶区水土流失与土壤漏失模式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7-11.
    [10] 蒋忠诚,罗为群,邓艳,等.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及防治研究[J]. 地球学报,2014,35(5):535-542.
    [11] 邓艳,胡阳,马祖陆,等. 广西不同石漠化等级下SPAC水势梯度及其环境效应[J]. 地球与环境,2014,(2): 213-220.
    [12] 宋同清,彭晚霞,杜虎,等. 中国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时空演变特征、发生机制与调控对策[J]. 生态学报,2014,18: 5328-5341.
    [13] 温美丽,刘宝元,叶芝菡,等. 免耕与土壤侵蚀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14(3): 1-3.
    [14] 赵建刚,王学勤,祁江燕. 玉米秸秆覆盖在培肥地力作用上的初探[J]. 山西农业科学,2008,36(6): 68-69.
    [15] Zimmerman J K,Aide T M,Rosario M,et al. Effects of land management and a recent hurricane on forest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in the Luquillo experimental forest ,Puerto Rico[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1995,77(1/3):65-76.
    [16] 李先琨,蒋忠诚,黄玉清,等. 桂西南岩溶山地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及其对岩溶作用的影响[J].地球学报,2008,29(2):253-259.
    [17] 喻理飞.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J]. 林业科学,2000,36(6): 12-19.
    [18] 喻理飞,朱守谦,叶镜中,等.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动态研究[J].林业科学,2002,38(1):1-7.
    [19] 文丽,宋同清,杜虎,等.中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2015,35(17):5822-5833.
    [20] 穆彪,杨立美,张莉. 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的群落演替特征[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 91-95.
    [21] 马遵平,谢泽氡. 南方岩溶区植被自然演替恢复研究综述[J]. 四川林勘设计,2006,(1): 1-6.
    [22] 李先琨,苏宗明,吕仕洪,等. 广西岩溶植被自然分布规律及对岩溶生态恢复重建的意义[J]. 山地学报,2003,21(2):129-139.
    [23] 朱守谦. 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Ⅲ)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3:23-226.
    [24] 朱守谦. 喀斯特森林生态研究(Ⅱ)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55-118.
    [25] 文和群,许兆然,J.Villa-Lobos,等. 中国南部石灰岩稀有濒危植物名录[J]. 1993,(2):110-127.
    [26] 广西植物所等编者. 广西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M].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3.
    [27] 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1-158.
    [28] 张军以,戴明宏,王腊春,等. 西南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植物选择与生态适应性[J]. 地球与环境,2015, 43(3): 269-278.
    [29] 侯满福. 不同碳酸盐岩地球化学背景下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组成[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30] 蒋忠诚. 广西弄拉白云岩环境元素的岩溶地球化学迁移[J]. 中国岩溶,1997,18(4): 24-32.
    [31] 郭柯,刘长成,董鸣. 我国西南喀斯特植物生态适应性与石漠化治理[J]. 植物生态学报,2011,35(10): 991-999.
    [32] 龙永光,宋林. 黔东南石漠化治理主要植物种选择研究[J]. 资源与环境科学,2011,(7):330-332.
    [33] 刘美珍,孙建新,蒋高明,等. 植物-土壤系统中水分再分配作用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6,(5): 1550-1557.
    [34] Richards J H,Caldw M M. Hydrau lic l ift : s ubst ant ial nocturnal w at er t ransport between soil layers by A r temisia tridentata roots[J]. Oecologia,1987,73: 486-489.
    [35] Caldwell M M,Richards J H.Hydraulic lift: water effluxfrom upper roots improves effectiveness of water uptakeby deep roots[J]. Oecologia,1989,79:1-5.
    [36] 曹坤芳,付培立 ,陈亚军,等. 热带岩溶植物生理生态适应性对于南方石漠化土地生态重建的启示[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3):238-247.
    [37] 熊康宁,梅再美,彭贤伟,等.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与示范典型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6,34(1):5-8.
    [38] 熊康宁,李晋,龙明忠.典型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水土流失特征与关键问题[J].地理学报,2012,67(7): 878-888.
    [39] 欧阳志云,郑华. 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9,29(11):6183-6188.
    [40] 肖华,熊康宁,张浩,等.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进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 330-333.
    [41] 蒋忠诚,李先琨,曾馥平,等.岩溶峰丛山地脆弱生态系统重建技术研究[J].地球学报,2009,30(2):155-166.
    [42] 覃玲玲,宋书巧.恭城县基于桃树生态种植的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4,(1):8-10.
    [43] 张凤太,苏维词.重庆三峡库区岩溶山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2): 214-21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46
  • HTML浏览量:  783
  • PDF下载量:  96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6-1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