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

郭晓娜 苏维词 李 强 潘真真

郭晓娜, 苏维词, 李 强, 潘真真. 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J]. 中国岩溶, 2016, 35(2): 218-225. doi: 10.11932/karst20160212
引用本文: 郭晓娜, 苏维词, 李 强, 潘真真. 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J]. 中国岩溶, 2016, 35(2): 218-225. doi: 10.11932/karst20160212
GUO Xiao-na, SU Wei-ci, LI Qiang, PAN Zhen-zhen. Application of GIS and RS technologies to the evaluation of natural suitability of human habitation in Qiannan karst are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35(2): 218-225. doi: 10.11932/karst20160212
Citation: GUO Xiao-na, SU Wei-ci, LI Qiang, PAN Zhen-zhen. Application of GIS and RS technologies to the evaluation of natural suitability of human habitation in Qiannan karst are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6, 35(2): 218-225. doi: 10.11932/karst20160212

基于GIS和RS的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应性评价

doi: 10.11932/karst201602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喀斯特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环境效应”(41261038)和贵州省财政厅重点资助项目

Application of GIS and RS technologies to the evaluation of natural suitability of human habitation in Qiannan karst area

  • 摘要: 运用GIS和RS技术,建立包括地形起伏度、温湿指数、水文指数和植被指数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系统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与限制性。结果表明:①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以临界适宜和一般适宜为主要特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大致呈现出由山地向丘陵、河谷、平原递增的趋势,其中43%的地区为一般适宜区,57%的地区为临界适宜区。②黔南州人居环境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和植被不同程度地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其中气候对人口分布的限制性最强,其次是地形条件。科学评价黔南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能够引导该区的功能定位、人口分布,促进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 [1] 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苏维词.贵州岩溶山区城市人居环境及其优化[J].中国岩溶,1999,18(4):69-76.
    [3] 张森.广州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J].广州土地科学,2014,13(1):33-38
    [4] 谢晓议,曾咺,李军.基于移动窗口法和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J].长江流域与资源,2014,23(10):1351-1359.
    [5] 熊薇,徐逸伦.基于公共设施角度的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2,(12):35-42.
    [6] 吉莉,李家启,李强.北碚地区气候适宜性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371-373.
    [7] 安强,龙天渝,黄宁秋,等.三峡库区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J].湖泊科学,2012,24(2):238-243.
    [8] 杜鹏飞,陈敏,肖劲松,等.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2(2):205-210.
    [9] 倪宏伶,刘甫增,滕建珍,等.喀斯特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贵州科学,1996,14(1):63-67.
    [10] 张朝琼,郜红娟,张帮云.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林地适宜性评价[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4):41-43.
    [11] 吴海燕,刘方,杨莉,易志坚.喀斯特地区低丘缓坡资源适宜性评价与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31(3):328-334.
    [12] 郝慧梅,任志远.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J].地理学报,2009,64(4):498-506.
    [13] 胡志丁,骆华松,唐正宁,等.基于栅格尺度的云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6):91-94.
    [14] 朱邦耀,李国柱,刘春燕,等.基于RS和GIS的吉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J].国土资源遥感,2013,25(4):138-142.
    [15] 王永丽,戚鹏程,李丹,等.陕西省地形起伏度和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9(2):96-101.
    [16] 邓神宝,张青年.基于GIS的广东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1):127-134.
    [17] 娄胜霞.基于GIS技术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研究:以遵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8):1358-1363.
    [18] 魏伟,石培基,冯海春,等.干旱内陆河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940-1950
    [19] 查瑞生,陈梦琳,赵晓雪.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南川区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10):150-156.
    [20] BakerW L,Cai Y.The r.le programs for multiscale analysis of landscape structure using the GRAS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J].Landscape Ecology,2004,7:291-302.
    [21]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等.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J].地理学报,2007,62(10):1073-1082.
    [22] 李雪铭,刘敬华.我国主要城市人居环境适宜性居住的气候因子综合评价[J].经济地理,2003,23(5):656-660.
    [23] 唐艳,封志明.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J].资源科学,2008,30(5):648-653.
    [24] 周亮广,梁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岩溶,2006,25(1):23-28.
    [25] 李鑫,郑贱成.基于人居环境的湘北地区水文条件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08,33(14):181-183.
    [26] 郝慧梅,任志远.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J].地理学报,2009,64(4):498-506.
    [27] 熊平生,袁道先,谢世友.我国南方岩溶山区石漠化基本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岩溶,2010,29(4):355-362.
    [28] 杨广斌,李亦秋,安裕伦.基于网格数据的贵州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J].中国岩溶,2006,25(1):73-78.
    [29] 封志明,唐焰,杨艳昭,等.基于GIS的中国人居环境指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地理学报,2008.63(12):1327-1336.
    [30] 冯定原,邱新法.我国各地四季感热温度的计算和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0,13(1):71-79.
    [31] 张耀光.西南喀斯特贫困地区的地生态环境环境效应[J].中国岩溶,1995,14(1):72-77.
    [32] 高红艳,刁承泰.试论喀斯特地貌对城市发展建设的影响:以喀斯特山区城市贵阳为例[J].中国岩溶,2010,29(1):81-86.
    [33] 李阳兵,谢德体,魏朝富,等.西南岩溶山地生态脆弱性研究[J].中国岩溶,2002,21(1):27-3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52
  • HTML浏览量:  322
  • PDF下载量:  134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6-04-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