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浅谈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

赵博超 朱 蓓 王弘元 赖柄霖

赵博超, 朱 蓓, 王弘元, 赖柄霖. 浅谈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J]. 中国岩溶, 2015, 34(5): 515-521. doi: 10.11932/karst201505y04
引用本文: 赵博超, 朱 蓓, 王弘元, 赖柄霖. 浅谈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J]. 中国岩溶, 2015, 34(5): 515-521. doi: 10.11932/karst201505y04
ZHAO Bo-chao, ZHU Bei, WANG Hong-yuan, LAI Bing-l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karst collapses[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5): 515-521. doi: 10.11932/karst201505y04
Citation: ZHAO Bo-chao, ZHU Bei, WANG Hong-yuan, LAI Bing-lin. Influence factor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karst collapses[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5): 515-521. doi: 10.11932/karst201505y04

浅谈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与模型研究

doi: 10.11932/karst201505y04

Influence factor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karst collapses

  • 摘要: 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岩溶塌陷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指出岩溶塌陷机制的多样性以及成因的复杂性;介绍了岩溶塌陷的三个基本条件,以及分析了岩溶发育、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补给、岩土性状、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重要因素对岩溶塌陷的影响机理;介绍了岩溶塌陷的相关数学模型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物理模型现阶段进展。展望岩溶塌陷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应着眼于结合多领域综合分析,完善定量研究体系和模型试验的功能。如今岩溶地区地下资源开采日益增多,通过对岩溶塌陷的形成机理和预测技术的基础性研究,深度了解岩溶塌陷的特征规律,既是社会发展需求,也具有推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意义。

     

  • [1] 金晓文, 陈植华, 曾斌, 等. 岩溶塌陷机理定量研究的初步思考[J]. 中国岩溶, 2013, 32(4): 437-446.
    [2] 徐卫国, 赵桂荣. 试论岩溶矿区地面塌陷的真空吸蚀作用[J]. 地质论评, 1981, 27(2): 15-21.
    [3] 田级生. 柳江水源地岩溶地面塌陷[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4, 21(4): 52-54.
    [4] 代群力. 论岩溶地面塌陷的形式机制与防治[J]. 中国煤田地质, 1994, 6(2): 59-63.
    [5] 何宇彬, 徐超. 论喀斯特塌陷的水动力因素[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3,(5):39-42.
    [6] 陈国亮, 陈裕昌, 谭鸿增, 等. 岩溶地面塌陷机制、预测及整治研究[J].地质灾害与防治, 1990,1(3):39-48.
    [7] 左平怡. 论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过程与机理[J]. 中国岩溶, 1987, 3(1):69-77.
    [8] 康彦仁. 论岩溶塌陷形成的致塌模式[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2, 19(4): 32-34.
    [9] 李前银. 再论岩溶塌陷的形成机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9, 20(3): 52-55.
    [10] Arthur N PALMER,Margaret V PALMER. 天坑形成的水力机制[J]. 中国岩溶,2006,25(S1):71-78.
    [11] 杨立中, 王建秀. 国外岩溶塌陷研究的发展及我国的研究现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7, 8(1): 6-10.
    [12] 史俊德,连冬香,杨士臣. 论岩溶塌陷问题[J].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8,13(3):264-267.
    [13] 雷明堂, 蒋小珍. 岩溶塌陷试验、评估与管理方法研究[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2, 13(1): 18-22.
    [14] 金新锋. 宜万铁路沿线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
    [15] 沈继方,王增银,王良忱,等. 鄂西清江下游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环境[J]. 中国岩溶,1993,12(1):1-10.
    [16] 杨立铮. 中国南方地下河分布特征[J]. 中国岩溶,1985,4(1-2):92-100.
    [17] 康彦仁. 试论岩溶地面塌陷的类型划分[J]. 中国岩溶,1984,3(2):146-155.
    [18] 易顺民. 广东省地面塌陷特征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2): 127-131.
    [19] 朱寿增, 周健红, 陈学军. 桂林市西城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J].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0, 20(2): 100-105.
    [20] 钱建平. 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本特征和防治对策[J]. 矿产与地质,2007,21(2):200-204.
    [21] Chan Y C. Factors Affecting Sinkhole Formation[M].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fice, 1994.
    [22] 程星, 彭世寿. 岩溶区地下水位下降致塌的数值模拟研究[J]. 地球与环境,2005,33(S1):119-123.
    [23] 贺可强, 王滨,万继涛. 枣庄岩溶塌陷形成机理与致塌模型的研究[J]. 岩土力学, 2002, 23(5): 564-569.
    [24] 雷金山, 阳军生, 肖武权, 等. 广州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主要影响因素[J]. 地质与勘探, 2009,45(4): 488-492.
    [25] 潘国林, 方涛, 蔡生来, 等. 安庆市怀宁县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J]. 中国岩溶, 2013, 32(2): 175-181.
    [26] 冯克印, 任翠爱, 姚春梅, 等. 地下水数值模拟在岩溶塌陷预警系统中的应用:以山东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18(2): 112-116.
    [27] 李万有, 陈立龙, 李爽. 覆盖层的抗剪强度与土洞型岩溶塌陷高度关系的数值分析研究[J]. 林业科技情报, 2010, 42(1): 102-104.
    [28] Baryakh A A, Fedoseev A K. Sinkhole formation mechanism[J].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2011, 47(4): 404-412.
    [29] Augarde C E, Lyamin A V, Sloan S W. Prediction of undrained sinkhole collapse[J].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3, 129(3): 197-205.
    [30] 高宗军, 王敏, 成世才, 等. 岩溶地面塌陷的水-岩耦合模型[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 2009, 34(3):6-11.
    [31] 雷明堂, 蒋小珍, 李瑜. 岩溶塌陷模型试验:以武昌为例[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1993, 4(2): 39-44.
    [32] 孙金辉. 覆盖型岩溶塌陷临界参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1.
    [33] 蒋小珍. 岩溶塌陷发育条件的试验研究[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9(S1):187-191.
    [34] Molek H. Engineering-geological and geomechanical analysis for the fracture origin of sinkholes in the realm of a high velocity railway line[J]. GEOTECHNICAL SPECIAL PUBLICATION, 2003: 551-55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523
  • HTML浏览量:  808
  • PDF下载量:  400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5-10-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