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程群 杨华林 曾敏

程群, 杨华林, 曾敏.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J]. 中国岩溶, 2015, 34(3): 217-227. doi: 10.11932/karst20150303
引用本文: 程群, 杨华林, 曾敏.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J]. 中国岩溶, 2015, 34(3): 217-227. doi: 10.11932/karst20150303
CHENG Qun, YANG Hua-lin, ZENG Min. The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karst geothermal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3): 217-227. doi: 10.11932/karst20150303
Citation: CHENG Qun, YANG Hua-lin, ZENG Min. The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karst geothermal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3): 217-227. doi: 10.11932/karst20150303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doi: 10.11932/karst20150303

The 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karst geothermal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ongqing

  • 摘要: 随着重庆主城区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地热开发的风险性和科学管理地热资源的难度加大。本文从热源、补径排条件、持温能力、矿物组分特征等方面对重庆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主城区地热水资源的储量共计342.75×108m3,主要赋存于5大高隆起背斜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盖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砂泥岩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砂页岩。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增温,地热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华蓥山、铜锣山、大娄山及各背斜槽谷的灰岩出露区下渗形成浅层地下水,部分浅层地下水顺灰岩岩层的孔隙裂隙向深部运移,同时地热水顺构造线方向向南或北倾没端径流,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富集矿物盐及微量元素,并以传导型的地热增温方式提高深部循环水的温度,在河流深切峡谷地段或构造薄弱部位出露成泉,或以人工钻井形式排泄。热储层埋深较大,一般为2 000~2 500 m,地热水深部循环缓慢、形成周期长,年龄约8 000~17 000年。近年来,人类活动,特别是隧道开挖对地热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议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监管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1] 刘焱.重庆温泉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6,2:194-197.
    [2] 罗祥康,曾云松,杨华林,等.重庆市中温地热资源研究报告[R].重庆市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队,2010.
    [3] 曹树恒.应用航磁异常探讨四川盆地基底性质及四川省区域构造特征[J].四川地质学报,1988,02:1-9.
    [4] 吴耀,金振民,欧靳功,等.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地区岩石圈热结构[J].岩石学报,2005,21(2):439-450.
    [5] 邱楠生.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J].地质科学,2002,37(2):196-206.
    [6] 陈墨香.华北地热[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09-214.
    [7] 骆淼,潘和平,赵永刚,等.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自然放射性测井及其解释[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33(5):661-612.
    [8] 周神波,丁吉辉.重庆市巴南区—万盛区桃子荡背斜地热水核查矿区资源储量核查报告[R].重庆市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队,2010.
    [9] 曾云松,李少荣,程群,等.重庆市都市经济圈地热水资源可再生性研究报告[R].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11.
    [10] 杨华云,曾云松,王治祥,等.重庆市四大温泉组团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R].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10.
    [11] 葛文彬,刘俊贤,李廷强,等.四川岩溶地下水深循环研究[R].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2.
    [12] 王军,刘天仇,尹观.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大气降水同位素分布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2000,28(1):63-67.
    [13] 许模,屈科,苟定才,等.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岩溶水同位素组分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2):120-124.
    [14] Gat J R,Gonfiautini R. Stable isotope hydrology:Deuterium and oxygen-18 in the water cycle[M].Vienna:IAEA,1981:103-139.
    [15] Chikita K A, Nishi M, Fukuyama R, et al. Hydrological and chemical budgets in a volcanic caldera lake: Lake Kussharo, Hokkaido, Japan[J]. Journal of hydrology, 2004, 291(1): 91-114.
    [16] 杨华林,刘邦显,程群,等.重庆—中国温泉之都地热资源研究报告[R].重庆市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队,2010.
    [17] 李永华,高阳华,韩逢庆,等. 重庆地区年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对NPP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07,18(1):73-78.
    [18] 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中国温泉之都地热资源地质勘查报告[R].2010.
    [19] 杨长春,陈学敏,陈厚林,等.1:20万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R].重庆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队,1977.
    [20] 罗祥康.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风景旅游区温泉的形成及其特征[J].中国岩溶,2000,19(2):159-163.
    [21] 罗云菊,刘东燕,许模.重庆地下热水径流特征研究[J].地球与环境,2006,34(1):49-54.
    [22] 王恒纯.同位素水文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3] 杨华云,程群,刘邦显,等.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地热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R].重庆南江地质队,2008.
    [24] 漆继红,许模,杨华云,等.川东铜锣山背斜—南温泉背斜温泉水力联系分析[J].人民长江,2011,42 (11):5-9.
    [25] 李东升,刘东升.重庆地热水资源热储构造与径流补给[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4):372-376.
    [26] 程群,刘邦显,林小松,等.重庆市渝北区统景温泉风景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报告[R]. 重庆市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队,2009.
    [27] 沈照理,朱宛华,钟佐燊.水文地球化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8] 黄绍伦,董川庆.重庆市主城区地热水和矿泉水水质调查与影响评价报告[R] .重庆市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队,2009.
    [29] 周神波,李德龙.重庆市步云山庄地热井储量核实报告[R].重庆市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队,2011.
    [30] 刘邦显,林小松.重庆市沙坪坝区融汇温泉储量核实报告[R].重庆市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队,2013.
    [31] 廖忠礼,张予杰,陈文彬,等.地热资源的特点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中国矿业,2006,15(10):8-11.
    [32] 陈颖民.海南岛地热资源现状及勘查开发利用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25(6):61-65.
    [33] 汪集旸,马伟斌,龚宇烈,等.地热利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31
  • HTML浏览量:  330
  • PDF下载量:  170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5-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