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西南岩溶地下河流量重复统计问题及对策探讨

易连兴 夏日元 唐建生 时坚 罗伟权 陈阵

易连兴, 夏日元, 唐建生, 时坚, 罗伟权, 陈阵. 西南岩溶地下河流量重复统计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岩溶, 2015, 34(1): 72-78. doi: 10.11932/karst20150110
引用本文: 易连兴, 夏日元, 唐建生, 时坚, 罗伟权, 陈阵. 西南岩溶地下河流量重复统计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岩溶, 2015, 34(1): 72-78. doi: 10.11932/karst20150110
YI Lian-xing, XIA Ri-yuan, TANG Jian-sheng, SHI Jian, LUO Wei-quan, CHEN Zhen. Dealing with overestimates of underground river discharge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ern Chin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1): 72-78. doi: 10.11932/karst20150110
Citation: YI Lian-xing, XIA Ri-yuan, TANG Jian-sheng, SHI Jian, LUO Wei-quan, CHEN Zhen. Dealing with overestimates of underground river discharge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ern Chin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1): 72-78. doi: 10.11932/karst20150110

西南岩溶地下河流量重复统计问题及对策探讨

doi: 10.11932/karst20150110
基金项目: 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调查与动态评价(No: 1212011220959)

Dealing with overestimates of underground river discharge in karst areas of southwestern China

  • 摘要: 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河数量及总流量是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关心的两个重要数据。20世纪80年代对西南6省进行统计,结果为2 836条,流量1 482 m3/s;20世纪90年代对西南8省进行统计,并经过近年的数据库校核为2 523条,总流量1 321.7 m3/s;其中流量大于2 000 L/s有120条,合计流量699.7 m3/s,占总流量的52.94%;流量在50~500 L/s地下河最多,有1 311条,占总数的51.55%,其次为流量小于50 L/s的有723条,占总数的28.43%。文章针对上述统计方法存在岩溶地下河流量重复统计、与岩溶大泉流量交叉重复统计两种问题,以大小井和寨底地下河系统为例,给出了具体重复统计量。基于1∶20万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大小井和寨底地下河重复统计量分别占总出口流量的57.1%、7.1%;而基于最新调查资料,重复统计量则分别可增加到134.3%, 86.1%。因此,随着1∶5万水文地质调查面积越多,所发现的地下河出口越多,按传统的统计方法其重复统计量则越大。引起上述重复统计问题主要原因是把地下河系统和子系统混合在一起。文章最后讨论了地下河系统的空间属性,提出避免重复统计措施,对西南岩溶区地下河流量正确统计以及具有相同特征的岩溶大泉流量统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 [1] 袁道先.对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一些意见[J].中国岩溶,2000, 19(2):103-108.
    [2] 杨立铮.地下河流域岩溶水天然资源类型及评价方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2,9(4):22-25.
    [3] 朱学稳.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4,6(2):7-15.
    [4] 杨立铮.中国南方地下河分布特征[J].中国岩溶,1985,5(1-2):92-99.
    [5] 郭纯青. 中国岩溶地下河系及其水资源[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5-25.
    [6] 杨立铮.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地下河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82,(2): 54-61.
    [7] 李国芬,韦复才,梁小平,等.中国岩溶水文地质图说明书[M].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
    [8] 袁丙华.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评价[R].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专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2006.
    [9] 覃小群, 蒋忠诚,李庆松,等.广西岩溶区地下河分布特征与开发利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 34(6):10-13.
    [10] 肖进原.贵州岩溶大泉及地下河赋存条件、分布及特征研究[J].贵州科学,2002,20( 2):48-52.
    [11] 曹卫峰,贵州岩溶大泉和地下河水资源[J].贵州地质,2001,18(1):37-43.
    [12] 杨梅, 扈志勇, 蒲俊兵.渝东南岩溶区地下河水质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2):12-14.
    [13] 王明章,王伟,巴特,等.贵州典型地区岩溶地下水调查和地质环境整治示范——大小井岩溶流域地下水域地质环境调查[R].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成果,2006.
    [14] Ford D C, Williams P. Karst Hydro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 John Wiley and Sons Ltd., ISBN 978-0-470-84996-5 Jennings. 2007.
    [15]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GB12329-90岩溶地质术语[S].2009.04.
    [16] 裴建国,梁茂珍,陈阵.西南岩溶石山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其主要特征值统计[J].中国岩溶,2008,27(1):6-1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24
  • HTML浏览量:  305
  • PDF下载量:  122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5-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