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歌乐山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张海坦 李庆华 邓书金

张海坦, 李庆华, 邓书金. 歌乐山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J]. 中国岩溶, 2015, 34(1): 58-63. doi: 10.11932/karst20150108
引用本文: 张海坦, 李庆华, 邓书金. 歌乐山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J]. 中国岩溶, 2015, 34(1): 58-63. doi: 10.11932/karst20150108
ZHANG Hai-tan, LI Qing-hua, DENG Shu-jin. D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karst collapse in the Gele mountain are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1): 58-63. doi: 10.11932/karst20150108
Citation: ZHANG Hai-tan, LI Qing-hua, DENG Shu-jin. D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karst collapse in the Gele mountain area[J]. CARSOLOGICA SINICA, 2015, 34(1): 58-63. doi: 10.11932/karst20150108

歌乐山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

doi: 10.11932/karst20150108
基金项目: “重庆市‘四山’交通通道地质环境调查及研究”(2013)

Development characters of karst collapse in the Gele mountain area

  • 摘要: 歌乐山为高位岩溶地带,加之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岩溶地面塌陷发生频繁。中梁山山脉沙坪坝行政区段基本覆盖传统意义上歌乐山地区,文章以此为研究范围,搜集以往调查、勘察资料并加以系统分析,旨在研究、总结歌乐山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岩溶地面塌陷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其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岩溶较发育、地下水位变动较大、地层岩性碳酸钙含量较高、土层厚度3~8 m的地带;塌陷发育过程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以潜蚀作用为主导因素。

     

  • [1] 贾红杰,傅瓦利,张治伟,等.中梁山岩溶区坡耕地土壤侵蚀137Cs法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8):57-61.
    [2] 李忠,曲力群,栾晶晶.西康线鱼洞峡隧道岩溶形成机理及发育特征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4, 24(1):110-113.
    [3] 王滨,贺可强,高宗军.岩溶塌陷发育的时空阶段性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5):24-27.
    [4] 李庆华,刘虎队,赵元伟,等.重庆市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重要集镇环境地质勘查报告(沙坪坝区歌乐山镇、中梁镇)[R].重庆:重庆市地勘局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2012.
    [5] 冯佐海,梁金城,李晓峰,等.桂林市岩溶塌陷成因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01,10(3):92-97.
    [6] 单士军,李耐霞.歌乐山隧道施工过程环境影响分析及建议[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11(30):21-22.
    [7] 袁勇.歌乐山隧道施工与环境保护[J].现代隧道技术,2004,41(1):68-71.
    [8] 毛烨峰,伍进.岩溶发育控制因素及发育规律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9(S1):80-82.
    [9] 邵如九,司绍敏,黄桂光.地面岩溶塌陷规律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1985(1):101-106.
    [10] 康彦仁.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J].中国岩溶,1988,1(7):9-17.
    [11] 潘国林,方涛,蔡生来,等.安庆市怀宁县马山口地区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J].中国岩溶,2013,32(2):175-181.
    [12] 邓启江,李星宇,吕琼,等.昆明市岩溶塌陷发育特征和防治措施[J].中国岩溶,2009,28(1):23-29.
    [13] 官善友,蒙核量,周淼.武汉市岩溶分布与发育规律[J].城市勘测,2008(4):145-149.
    [14] 康彦仁.论岩溶塌陷形成的致塌模式[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19(4):32-34,46.
    [15] 谭开鸥,李玉生.重庆地区的岩溶塌陷及其形成机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5,6(3):23-27.
    [16] 左平怡.论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过程与机理[J].中国岩溶,1987,6(1):69-77.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787
  • HTML浏览量:  336
  • PDF下载量:  14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5-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