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沉痛悼念张寿越教授

沉痛悼念张寿越教授[J]. 中国岩溶, 2023, 42(1): 182-182.
引用本文: 沉痛悼念张寿越教授[J]. 中国岩溶, 2023, 42(1): 182-182.

沉痛悼念张寿越教授

  • 2022年12月23日,我国岩溶和洞穴学界权威专家张寿越教授因病逝世,令人感到万分悲痛。

    张寿越先生1934年生于浙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作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他是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原洞穴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并长期担任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国际洞穴联合会第七届、第八届(1989—1997)理事会副秘书长,并连续四届(2010—2026)担任国际旅游洞穴协会委员。

    张先生长期从事岩溶区域水文地质和洞穴研究工作,努力推进我国洞穴探险和旅游洞穴事业的发展。1956年,他加入了刚刚成立的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研究室岩溶研究组,岩溶工作项目涵盖广西西江流域、长江三峡库区,四川锦屏水电站、四川石油与天然气古岩溶储集层,川汉铁道大巴山隧道、山西地下水资源,我国碳酸盐岩洞穴调查与资源开发等。出版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74)、《中国岩溶研究》(1979),这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地论述岩溶学的论著,为推动我国岩溶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张先生是最早推进我国系统地引进现代洞穴探测技术的研究人员之一。1981年冬,他参与了在斯洛文尼亚喀斯特研究所开展的为期数月的国际合作洞穴学研究,首次向中国人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国际岩溶洞穴研究状况,为在我国开展洞穴研究的国际合作打下了基础。他长期担任中国-法国联合洞穴项目的协调人,为《GUIZHOU EXPE 86》(1988),《TENG LONG DONG腾龙洞》(1988),《GEBIHE 89中国鄂川黔洞穴考察》(1991),《DIONGHE 92中国湘鄂西洞穴考察》(1995),《EAST YUNAN 1991滇东洞穴考察》(1991),《SOOTHE CHINA KARST 1》(Part2, karst studies in W Guizhou黔西洞穴考察)(1998),《Speleo-karstologie et environnement et China中国滇黔辽洞穴考察》(2004)等著作的出版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著作既是中国洞穴志的一部分,也是有关洞穴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如在中国发现了上千个溶洞,调查测量洞穴长度超过500 km,在贵州紫云格必河洞穴系统发现了居世界第二的地下厅堂——苗厅,该洞厅仅次于马来西亚穆鲁的沙捞越厅。1993年,张寿越先生在北京成功组织了第11届国际洞穴学术会议,出版了会议文集( 1993) 及增刊( 1994) 。

    张寿越教授退休后,长期担任中国旅游洞穴联盟(全联旅游业商会旅游洞穴分会)的科学顾问和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积极推动我国旅游洞穴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关注提高导游的科普水平。他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洞穴探险事业的健康发展,培养了一代年轻的洞穴探险、洞穴调查人才。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远海 供稿)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3
  • HTML浏览量:  323
  • PDF下载量:  4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23-0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