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红枫湖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发艳 李阳兵

王发艳, 李阳兵. 红枫湖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岩溶, 2014, 33(3): 326-337.
引用本文: 王发艳, 李阳兵. 红枫湖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岩溶, 2014, 33(3): 326-337.
WANG Fa-yan, LI Yang-bing. Spatial patterns and factors impacting settlements in Hongfeng lake watershed[J]. CARSOLOGICA SINICA, 2014, 33(3): 326-337.
Citation: WANG Fa-yan, LI Yang-bing. Spatial patterns and factors impacting settlements in Hongfeng lake watershed[J]. CARSOLOGICA SINICA, 2014, 33(3): 326-337.

红枫湖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峰丛洼地区乡村聚落变迁及其生态效应——以贵州为例(41261045)”

Spatial patterns and factors impacting settlements in Hongfeng lake watershed

  • 摘要: 研究流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可以为聚落优化与调控提供依据。文章以红枫湖流域2000年、2005年、2010年3个时期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借助Erdas8.5、Arcgis9.3等软件提取出红枫湖流域内聚落、旅游、道路及河流等用地,划分聚落等级,并利用聚落面积百分比图和密度图分析流域内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划分道路、河流缓冲区并利用等高线形成坡度图来探讨流域聚落分布和道路、河流及地形地貌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红枫湖流域的聚落斑块数量和面积在增加,数量由852个增加到2 592个,面积由1 204.3 ha增加到4 200 ha;聚落平均密度由0.44个/km2上升到1.33个/km2;聚落百分比值较大和密度值高的地区都是平坦的坝地,聚落面积和聚落密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基本一致,面积小的聚落在快速增长,增加的聚落主要由耕地转换而来;聚落扩展方式主要是分散扩展、带状扩展、块状扩展;聚落的空间形态主要有散点式、干枝式、规则式;道路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却在逐渐减弱;居民点面积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减少,且25°~80°地区的聚落面积增长率持续上升。

     

  • [1] Guangjin Tian,Zhi Qiao,Yaoqi Zhang. The investigation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settlement density, siz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ts geophysical parameters of China using Landsat TM images[J] Ecological Modelling,2012,231:25-36.
    [2] 张霞,魏朝富,倪九派,等.重庆市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3):45-50.
    [3] 肖飞,杜耘,凌峰.江汉平原村落空间分布与微地形结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12,31(10):1785-1792.
    [4] 马利邦,郭晓东,张启媛.甘谷县乡村聚落时空布局特征及格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3):217-225.
    [5] 马旭,王青,丁明涛,等.岷江上游山区聚落生态位及其模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5):574-578.
    [6] 马晓冬,李全林,沈一.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2012,67(4):516-525.
    [7] 王跃,陈亚莉.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2005,60(2):229-236.
    [8] Fengkai Zhu,Fengrong Zhang,Can Li,et al.Functional transition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Analysis of land-use differentiation in a transect of Beijing,China[J]Habitat International,2014,41:262-271.
    [9] Minghong Tan,Xiubin Li.The changing settlements in rural areas under urban pressure in China: Patterns,driving forc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3,120:170-177.
    [10] 曾山山,周国华,肖国珍,等.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内农村聚居研究综述[J]人文地理,2011,(2):68-73.
    [11] 周晓芳,周永章,欧阳军.喀斯特高原盆地聚落空间演变:以贵州省红枫湖水系盆地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3):145-150.
    [12] 罗光杰,李阳兵,王世杰.岩溶山区聚落分布格局与演变分析:以普定县后寨河地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7):802-807.
    [13] 余丹,饶静,王震洪.基于GIS的红枫湖流域的景观格局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2,32(1):58-59.
    [14] 焦树林,艾其帅.喀斯特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分析:以贵州省红枫湖流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02—17404,17407.
    [15] 罗光杰,李阳兵,王世杰.岩溶山区聚落格局演变等级效应及其与交通条件的关系:以贵州省后寨河、王家寨、茂兰地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1,30(3):320-326.
    [16] 海贝贝,李小建,许家伟.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3,32(12):2257-2269.
    [17] 鲁西奇.散村与集村:传统中国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3,52(4):113-130
    [18] 金其铭.农村聚落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59-86,97-99.
    [19] 贺艳华,曾山山,唐承丽,等.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13,68(12):1643-1656.
    [20] 刘福昌.论坡度量测的理论依据、方法与成果应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3):7-13.
    [21] 周晓芳,周永章.贵州典型喀斯特地貌区农村聚落空间分布研究:以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和关岭-贞丰花江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1,30(1):78-85.
    [22] 周晓芳,周永章,欧阳军.基于BP 神经网络的贵州3个喀斯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评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3):132-13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897
  • HTML浏览量:  283
  • PDF下载量:  120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4-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