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变化评价

易武英 苏维词

易武英, 苏维词.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变化评价[J]. 中国岩溶, 2014, 33(3): 308-318.
引用本文: 易武英, 苏维词.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变化评价[J]. 中国岩溶, 2014, 33(3): 308-318.
YI Wu-ying, SU Wei-ci.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ujiang river basin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ies[J]. CARSOLOGICA SINICA, 2014, 33(3): 308-318.
Citation: YI Wu-ying, SU Wei-ci.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ujiang river basin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ies[J]. CARSOLOGICA SINICA, 2014, 33(3): 308-318.

基于RS和GIS的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变化评价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3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4BAB03B001);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5 号);贵州科技厅创新人才团队计划(黔科合人才团队[2014]4014)及贵州科学院青年基金(黔科院J合字[2014]08号)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security in the Wujiang river basin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ies

  • 摘要: 乌江流岩溶地貌发育,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均较突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为了了解乌江流域生态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文章基于RS和GIS技术,在分析流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景观生态3方面构建生态安全度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耦合,对流域41个地区进行生态安全度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贵州省乌江流域生态安全度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的面积分别为745.8 km2、15 212.2km2、40 670.7km2、9 36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1.13%、23.05%、61.63%、14.19%;2010年属于差、较差、中等、较好所占面积分别为4 330.5km2、12 254.1km2、42 804.0km2、6 591.4km2,所占比重分别为6.58%、18.57%、64.86%、9.99%;2000年和2010年乌江流域均缺少生态安全等级为好的地区,而2010年较2000年生态安全等级较差的地区面积增加,较好的面积却减少,表明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呈恶化趋势;流域上游、中游地区较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状况偏差,生态本底脆弱、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石漠化等是影响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度的主要原因,中游地区受矿产资源开采及大城市人口聚集的影响,下游地区受水电资源过度开发影响。

     

  • [1] 钟祥浩,刘淑珍,王小丹,等.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研究[J] 山地学报,2010 (1):1-10.
    [2] 龚建周,夏北成,陈健飞,等. 基于 3S 技术的广州市生态安全景观格局分析[J] 生态学报,2008,28(9):4323-4333.
    [3] 胡艳霞,周连第,李红,等. 北京密云水源地村级尺度生态安全承载力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221-226.
    [4] 吴冠岑,牛星. 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的惩罚型变权评价模型及应用:以淮安市为例[J] 资源科学,2010,32(5):992-999.
    [5] 张强,薛惠锋,张明军,等. 基于可拓分析的区域生态安全预警模型及应用:以陕西省为例[J] 生态学报,2010,30(16):4277-4286.
    [6] 孟兆鑫,李春艳,邓玉林. 沱江流域生态安全预警及其生态调控对策[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1-8.
    [7] 喻锋,李晓兵,王宏,等.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 地理学报,2006,61(6):645-653.
    [8] 王耕,吴伟. 基于 GIS 的西辽河流域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特征[J] 环境科学,2006,26(5):28-33.
    [9] 李群,宁利. 属性区间识别理论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1):50-54.
    [10] 刘丽丽,刘金萍,陈建国,等. 基于属性层次-识别模型的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2):214-219.
    [11] 颜文涛,袁兴中,邢忠.基于属性理论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7,26(10):1679-1684.
    [12] 胡安焱,郭生练,郭靖,等. 基于属性识别理论的塔里木河水质评价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0(3):353-356.
    [13] 门宝辉,梁川,刘庆华.基于属性识别方法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6):207-209.
    [14] 吴亚开,张礼兵,金菊良,等. 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巢湖流域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7,25(5):759-764.
    [15] 吴荣,张霞,黄海龙. 属性识别模型在艾比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9,32(4):571-577.
    [16] 陈守煜,熊德琪.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模糊识别理论模型[J]环境科学研究,1992,5(5):10-14.
    [17] 孔晶晶,金晓英,张江山,等. 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在福州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6):173-175.
    [18] 曹新向.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3):39-43.
    [19] 赵永峰.内蒙古旅游环境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1,23(3):80-84.
    [20] 陈军飞,王慧敏. 城市生态系统诊断预警体系研究[J]城市问题,2005,128(6):5-10.
    [21] 符娟林,乔标.基于模糊物元的城市化生态预警模型及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8,23(9):990-995.
    [22] 魏兴萍.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J]中国岩溶,2010,29(2):145-151.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56
  • HTML浏览量:  294
  • PDF下载量:  92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2014-09-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