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石漠化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广东英德市岩背镇为例

魏兴琥 徐喜珍 雷 俐 周红艳 李忠云

魏兴琥, 徐喜珍, 雷 俐, 周红艳, 李忠云. 石漠化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广东英德市岩背镇为例[J]. 中国岩溶, 2013, 32(4): 371-376.
引用本文: 魏兴琥, 徐喜珍, 雷 俐, 周红艳, 李忠云. 石漠化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广东英德市岩背镇为例[J]. 中国岩溶, 2013, 32(4): 371-376.
WEI Xinghu, XU Xizhen, LEI Li, ZHOU Hongyan, LI Zhongyun. The effe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on the soil’s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karst peak cluster: A case study in Yanbei town, Yingd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3, 32(4): 371-376.
Citation: WEI Xinghu, XU Xizhen, LEI Li, ZHOU Hongyan, LI Zhongyun. The effe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on the soil’s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karst peak cluster: A case study in Yanbei town, Yingd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J]. CARSOLOGICA SINICA, 2013, 32(4): 371-376.

石漠化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广东英德市岩背镇为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48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10009272)和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项目“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机理与调控技术研究”(KZCX2-XB3-10)

The effe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on the soil’s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karst peak cluster: A case study in Yanbei town, Yingde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 摘要: 为掌握石漠化对岩溶地表土壤碳量的影响,选择粤北英德市岩背镇塘边村岩溶峰丛不同石漠化程度样地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指标分析石漠化过程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影响。结果表明:(1)极重度石漠化使土壤厚度、地表生物量显著减少,使岩石裸露率显著增加,但在潜在、轻度至中度石漠化中,差异不显著;(2)极重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土壤有机碳高于轻度石漠化,轻度高于潜在,但差异不显著;(3)1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表层,岩石裸露及土壤主要在溶蚀缝隙中分布和发育是造成极重度和中度石漠化单位重量土壤有机碳增加的主要原因;(4)中度、轻度和潜在石漠化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分别是极重度的49.23倍、47.9倍和29.4倍;(5)岩石裸露率是影响岩溶地表生态的最主要因素,它和地表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单位面积土壤有机碳总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土壤厚度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岩溶植物的高度适应性可以削弱石漠化的影响。

     

  • [1] Yuan Daoxian. Rock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karst of south China [M]. Gerbüder Borntraeger,1997.
    [2] 袁道先. 碳循环与全球岩溶[J]. 第四纪研究, 1993 (1) : 1-6.
    [3] 王世杰.岩溶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3.
    [4] 蒋忠诚. 岩溶动力系统中的元素迁移[J].地理学报,1999,54(5):438-444.
    [5] 蒋忠诚.广西弄拉白云岩环境元素的岩溶地球化学迁移[J].中国岩溶,1997,16(4):304-312.
    [6] 龙健,江新荣,邓启琼,等.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壤石漠化的本质特征研究[J].土壤学报, 2005.42(3):420-427.
    [7] 黄秋昊,蔡运龙,王秀春.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 2007.16(2):106-111.
    [8] 苏维词.中国西南岩溶山区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治理的优化模式[J].水土保持学报, 2002,16(2):29-32.
    [9] 周德全,王世杰,张殿发.关于喀斯特石漠化研究问题的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2): 127-130.
    [10] 〖JP3〗李阳兵,谢德体,魏朝富.岩溶生态系统土壤及表生植被某些特性变异与石漠化的相关性[J].土壤学报, 2004,41(2):196-202.〖JP〗
    [11] 魏兴琥,李森,罗红波,等.粤北石漠化过程土壤与植被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J].地理学报,2008,28(5):662-666.
    [12] 刘方,王世杰,刘元生,等.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生态学报,2005,25(3):639-644.
    [13] 杨胜天,朱启疆.论喀斯特环境中土壤退化的研究[J].中国岩溶,1999,18(2):169-175.
    [14] 杨胜天,朱启疆.贵州喀斯特地区环境退化与自然恢复速率[J].地理学报,2000, 55(4):459-466.
    [15] 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初步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3):204-207.
    [16] 李森, 董玉祥, 王金华.土地石漠化概念与分级问题再探讨[J].中国岩溶,2007,26(4):279-284.
    [17] 广东省科学院丘陵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编.广东山区地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65-24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12
  • HTML浏览量:  352
  • PDF下载量:  171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3-09-24
  • 发布日期:  2013-12-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