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

朱学稳 张任 韩道山

朱学稳, 张任, 韩道山.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J]. 中国岩溶, 1996, 15(Z1): 157-166.
引用本文: 朱学稳, 张任, 韩道山.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J]. 中国岩溶, 1996, 15(Z1): 157-166.
Zhu Xuewen, Zhang Ren, Han Daoshan. CAVE DEVELOPMENT AND ITS SYSTEMATIC EVOLUTION IN AN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J]. CARSOLOGICA SINICA, 1996, 15(Z1): 157-166.
Citation: Zhu Xuewen, Zhang Ren, Han Daoshan. CAVE DEVELOPMENT AND ITS SYSTEMATIC EVOLUTION IN AN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J]. CARSOLOGICA SINICA, 1996, 15(Z1): 157-166.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

CAVE DEVELOPMENT AND ITS SYSTEMATIC EVOLUTION IN AN UNDERGROUND RIVER SYSTEM

  • 摘要: 洞穴成因在岩溶学理论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岩溶洞穴的渗流带、潜流带和地下水面生成理论是众所周知的。Davis W.M.(1930)提出了灰岩洞穴成因的两循环模式,即洞穴的发育早期在潜流带,后期则处于渗流带中。本世纪70年代以来,Ford D.C.进一步提出了灰岩洞穴自潜流带向地下水面发展的四状态模型(the four-state model),是近代灰岩洞穴成因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根据我国南方灰岩分布区大量地下河系统存在的事实,本文作者从洞穴发育与形成必定属于某个物质能量输入—输出系统的基本认识出发,并利用Ford D.C.和Ewers R.O.的模拟实验研究成果,建立了地下河系统洞穴形成和演化的新模式。将这一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分为侧向输入、面状输入和多元输入三种基本状况。这一生成系统的洞穴则划分为流入型洞穴、流出型洞穴和含水层洞穴三种基本类型。流入型洞穴以渗流带洞穴和地下水面洞穴为主;流出型洞穴以地下水面洞穴占优势;含水层洞穴则常以深潜流洞穴为特征。论文指出,流入型洞穴的发育、扩大与延伸是从输入点开始的。一地下河系统中主要流入型洞穴的发展强度多数比该系统流出型洞穴为大。可能发生的溯源侵蚀作用只会在流出型洞穴发展的后期阶段出现(当洞道产生紊流时)。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96
  • HTML浏览量:  252
  • PDF下载量:  233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发布日期:  1996-06-2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