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4(4): 711-721, 733.
doi: 10.11932/karst20250405
摘要:
岩溶区地形复杂, 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差异较大,量化其排放有助于全球N2O排放清单的精准编制。目前岩溶区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N2O的空间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区位于西南典型岩溶区桂林,选择不同地形坡位(坡顶、坡中和坡脚)的自然林地连续监测154 d 土壤N2O排放,并采用15N同位素标记技术测定土壤矿化速率与硝化速率,从土壤氮供应角度揭示N2O排放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随坡位下降,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和pH显著提高。不同地形坡位下土壤N2O排放具有较大差异,排放通量介于5.21~39.6 μg N·m−2·h−1之间。坡脚土壤N2O累积排量(0.71 kg N·hm−2)最高,其次是坡中(0.53 kg N·hm−2),坡顶N2O最低(0.43 kg N·hm−2)。岩溶区土壤具有较高的矿化和硝化速率,且随着坡位降低,土壤矿化和硝化速率均显著提高。与坡顶(2.27 mg N·kg−1·d−1和5.11 mg N·kg−1·d−1)相比,坡脚土壤矿化和硝化速率分别提高到5.98 mg N·kg−1·d−1和8.85 mg N·kg−1·d−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N2O累积排放量与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有机碳、全氮、pH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岩溶区不同坡位下, 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影响无机氮供应能力(矿化速率和硝化速率)来改变N2O排放。本研究结果强调了在评估岩溶区土壤N2O排放时,应充分重视地形的影响。
杨明臻,杨 霖,刘丽君,等. 岩溶区不同坡位林地土壤N2O排放特征及其影响机制[J]. 中国岩溶,2025,44(4):711-721, 733. doi: 10.11932/karst2025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