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6年  第25卷  第3期

地球化学
贵州中西部洞穴水系与碳酸钙沉积物的Mg/Sr比值和地球化学特征
李俊云, 李红春, 刘子琦, 袁道先, 何潇, 王若梅
2006, 25(3): 177-18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1
摘要:
对贵州中西部郑家洞、石将军洞和织金洞三个洞穴中水样和碳酸钙沉积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得出洞穴水Mg /Sr 比平均值分别为1 278± 411、1 155± 207、14. 0± 2. 7。安顺洞穴的水样富Mg 贫Sr,与织金洞的相反,一方面可能与围岩组成的差别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洞穴地表的植被和土壤覆盖有关。碳酸钙样品中的微量元素比值反映了洞穴水的比值,而后者受围岩和地表条件的影响。因此,以Mg /Sr或Mg /Ca 比值来反映温度的变化,必须详细了解各种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通过织金洞洞穴水和现代碳酸钙沉积物中Sr /Ca比值,计算出K Sr值为0. 04~ 0. 134,平均值为0. 073± 0. 035; KMg平均值为0. 021± 0. 010。这些结果可为今后利用石笋Mg /Sr 比值作为古气候代用指标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湖南保靖县白岩洞地下河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何师意, 裴建国, 谢运球, 张美良
2006, 25(3): 187-19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2
摘要:
白岩洞地下河系统工程主要是解决保靖县城供水水源问题。本文通过三个时段的大量野外实测数据,分析了白岩洞地下河流域内岩溶泉、地表水体和地下河水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该流域内岩溶泉可分为两个主要类型,一类是与深循环有关、沿区域断层带分布,其水文、水化学动态相对稳定,水化学变化受深源CO2 浓度控制; 另一类为岩溶表层带泉,受地表环境、降雨量影响大,水化学动态变化较大。而地下河及其支流水的水化学变化特征介于表层带岩溶泉和地表水之间,其三个时段的变化规律跟表层带泉相似,主要水化学指标枯季( 12月) > 雨季1(次年4月)> 雨季2(次年7月) ,说明明显受降雨的稀释作用控制。
技术方法
26Al/10Be埋藏测年及其在洞穴沉积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邵庆丰, 高斌
2006, 25(3): 195-20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3
摘要:
长期暴露于地表的石英砂被快速搬入洞穴或埋藏,不再接受宇宙射线辐射,埋藏前所积累的陆地宇生核素26 Al 和10 Be 随时间指数衰减。据此用加速器质谱计测定沉积物中石英样品现存的26 Al /10 Be可计算其埋藏年代。用此方法本文对周口店第一地点的下部地层年代作了初探。此次研究表明自第10层以下的沉积物其年代很可能≥ 1 Ma。
四川锦屏落水洞岩溶地下水示踪
马祖陆, 周春宏, 张之淦, 黄俊杰
2006, 25(3): 201-21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4
摘要: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钼酸铵示踪试验。结果显示,落水洞沟水在落水洞附近进入地下含水层后,沿T2z / T1 岩层接触边界或断层( F6- F9)分成两股,一股向东排向磨房沟东大理岩地下水排泄带,另一股向南转西南、西北分别排向景峰桥- 牛圈坪沟段西雅砻江河床。磨房沟泉流域地下水向西袭夺造成该流域西部地表、地下分水岭不一致。而西雅砻江示踪段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主要沿具有双重含水介质(稀疏裂隙和少量岩溶管道)的大理岩流动,天然条件下地下水流动缓慢。其中的局部大型溶蚀裂隙或串珠状溶洞成为主要地下水储水空间,其疏干性突水对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
生态地质
基于GIS重庆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度评价
官冬杰, 苏维词
2006, 25(3): 211-21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5
摘要:
重庆岩溶区属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宜耕地资源不足,土地退化严重,承受自然灾害能力低,使岩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差,可持续发展能力弱。本文以重庆市岩溶地区为例,选择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山地面积、旱坡耕地面积、石漠化程度(包括轻度、中度和高度)、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模数、滑坡体积密度、垦殖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密度等13项生态环境脆弱度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然后构建模糊数学模型对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评价研究,基于GIS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 重庆25个岩溶区县中潜在脆弱区县3个,轻度脆弱区县10个,中度脆弱区县6个,重度脆弱区县6个。
广西灌江流域岩溶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
杜毓超, 李兆林, 陈宏峰, 罗伟权
2006, 25(3): 220-22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6
摘要:
灌江流域作为一个典型的岩溶环境单元,具有地表崎岖破碎、植被生长困难、生态系统脆弱、环境承载量低、环境变化敏感的特点。本文根据地表水系将流域划分为22个子流域,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生态环境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宏观依据,以便合理而有效地进行流域开发与环境整治。从整体上看,流域的生态环境为一般敏感,但在流域的不同区段,生态环境的敏感度仍存在着较大差异。白宝以南,两河以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最为敏感,枧塘、文市、水车和新圩等地区次之,西山、洞井以北等地生态环境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岩溶丘陵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与效益分析--以广西恭城县为例
周游游, 方德满, 周书祥, 蔡荣娟, 胡大胜
2006, 25(3): 228-233.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7
摘要:
为在岩溶丘陵区推广成功的生态农业示范研究和实施成果,本文在实地考察和典型调查的基础上对恭城县的生态农业模式、建设途径及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综合条件看,与广西其它岩溶丘陵区类似,恭城县也是不沿边、不沿海、不沿铁路和公路国道的“四不沿”山区县,在1981年被列为广西49个“老、少、边、山、穷”县之一。但通过生态农业建设,该县目前已经摆脱了贫困状况,创出了“恭城模式” ,走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其生态农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并将发展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研究进展
覃小群, 朱明秋, 蒋忠诚
2006, 25(3): 234-23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8
摘要:
石漠化是目前岩溶学领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研究热点。我国近年来不但系统调查研究了西南岩溶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和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对石漠化环境质量从生态、水资源、土壤、土地生产力和灾害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评价,还探索了不同环境下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和方法。今后一段时期内石漠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深化石漠化的形成过程研究,揭示石漠化与水土资源的相关性,探索石漠化区生态恢复技术及水土地资源合理利用途径,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效益评价。
环境地质
水位波动诱发岩溶塌陷的概率分析
蒙彦, 殷坤龙, 雷明堂
2006, 25(3): 239-241.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09
摘要:
水位波动诱发岩溶塌陷的概率问题可以简化为波动幅度、波动频率和波动时间3个随机变量的极值分布问题。随机变量的极值分布可以通过对水位监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获得。桂林市柘木村水位波动诱发岩溶塌陷概率分析的结果表明: 柘木村2000年水位波动诱发岩溶塌陷的概率为7. 38% , 2001年为1. 47% , 2002年为16. 4%。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也比较吻合, 2002年6月柘木村一老塌陷复活,而2000和2001年则未发生塌陷,仅有部分土层发生扰动。因此可以用概率分析来判别某一时段内由水位波动而诱发岩溶塌陷的危险性大小,以便于分时段进行重点防治。
岩溶地区公路路坡重金属污染垂向变化特征研究
程星, 於芳, 彭世寿, 闵敬, 王青
2006, 25(3): 242-24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10
摘要:
随着公路交通业的发展,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公路边坡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对于岩溶区路侧的横向污染变化,在其它文献中已有报到,本文着重研究岩溶地区路坡垂向上汽车尾气的重金属污染。文章以贵新路为例,分析了公路边坡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垂向污染状况和变化规律,得出了路坡重金属污染的富集带约分布在距地面5m处,随着高度的增加污染物含量减少,但到了路坡坡顶又出现小幅增高现象,这有可能与汽车尾气卷扬和淀积效应有关。
古岩溶
塔里木盆地北缘古岩溶充填物包裹体特征
夏日元, 唐建生, 邹胜章, 梁彬
2006, 25(3): 246-24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11
摘要:
塔里木盆地北缘露头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中的古岩溶发育经历了从裸露到埋藏、从淡水作用到热液作用以及从湿润气候到干燥气候的变化,多期次古岩溶作用的叠加导致了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古岩溶充填物主要有机械沉积充填物、化学淀积充填物和塌积充填物三大类。方解石和萤石包裹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相、盐度、均一温度和化学成分均具有多样性,其综合化学特性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①低温、低盐度、NaCl-H2O型; ②低温、高盐度、NaCl-H2O-CaCl2 型;③中温、中盐度NaCl-H2O-MgCl2 型;④高温、中盐度、CO2-NaCl-H2O型。
古潮湿环境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结构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
黄成毅, 邹胜章, 潘文庆, 夏日元, 刘静江, 唐建生
2006, 25(3): 250-25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12
摘要:
岩溶发育的气候条件是决定碳酸盐岩油气田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类型的主要因素,溶缝和溶洞是古潮湿环境下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的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的调查与分析,掌握了溶缝与溶洞的发育分布规律,认为溶洞与裂缝并不是孤立分布的,溶洞与周边有成因联系的影响带(裂缝密集发育带)一起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缝洞系统,从而构成了良好的缝洞型储集层。将溶洞与裂缝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储集体的非均质分布模型—— 缝洞型油气藏结构模式,并提出将裂缝和溶洞比较集中的彼此互相连通的区域作为油元来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认识缝洞型油气藏的实质。
岩溶洞穴
贵州水拔洞内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黎道洪
2006, 25(3): 256-26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13
摘要:
通过贵州水拔洞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野外观察和采集标本,共获上述3类动物标本519号,计45种或类群,隶属3门6纲11目28科。该洞内由4个动物群落组成,经数理统计分析,群落多样性、均匀性、优势度和群落间相似性指数最高的分别是有光带群落( 2. 822 8)、水塘群落( 0. 993 1)、水塘群落( 0. 338 8)及有光带群落和黑暗带群落( 0. 286 9)。用Pea rson相关系数进行部分环境因子与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空气中CO2 的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影响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空气中CO2 含量与物种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都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8和- 1. 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前者≤ 0. 05,而后者则≤ 0. 01;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群落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 998和- 1. 000(双尾显著性检验均≤ 0. 05)。在地表,温、湿度是影响动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因子,但在特殊的溶洞内由于洞尾段的温度四季较稳定和整个洞穴内的湿度均较高,故与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不显著。
山东溶洞文化管窥
赵建
2006, 25(3): 263-26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6.03.014
摘要:
作为一种独特的天然空间,溶洞往往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山东已知溶洞约有360多个,其中所含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本文从史志文献对溶洞的记载描述、史前文化发现、古代宗教活动、及古文化艺术遗存等方面对山东的溶洞文化做初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