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2年  第21卷  第3期

地球化学
添加有机物料对岩溶系统中碳转移及灰岩溶蚀的影响研究
周运超, 潘根兴, 张平究, 熊志斌, 冉景丞
2002, 21(3): 153-15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1
摘要:
以贵州茂兰一种灌丛土壤和一种农业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添加和不添加有机物料处理,进行了岩溶作用与土壤碳转移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土壤CO2 呼吸排放、土壤淋滤液HCO-3 排泄及灰岩溶蚀均响应于有机物料的添加。对于无机离子Ca2+ 、Mg2+来说,在不添加有机物料情况下,其淋出过程表现为一个较高的活跃可迁移库的释放过程及随后较低风化淋滤的稳定释放过程。在添加有机物料条件下,分解释放的Ca及CO2产生的HCO-3的排释滞后于土壤呼吸15天以上。添加有机物料下,灰岩溶蚀量均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Ca( Mg )及HCO-3的排释大大增强,这一方面表明生物可利用性的碳源的加入促进了系统中岩溶作用,并强烈驱动土壤中可交换Ca、Mg的排释;另一方面,由于土壤中因呼吸增强而形成的高CO2在湿润条件下溶解成为HCO-3 - C排泄,而大大促进土壤碳转移的汇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自然土壤因植被的破坏或林地转变为农地,可能使岩溶系统的汇效应减弱。
有机酸对几种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罗洪亮, 周 剑, 黄 钊
2002, 21(3): 160-16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2
摘要:
在一定离子强度和pH值下,向几种不同的土壤中加入外源有机酸,研究有机酸对土壤吸附Cu2+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土壤对铜的吸附量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铜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吸附量不再发生变化。几种土壤对铜的最大吸附量的大小顺序为黄棕壤> 砖红壤> 红壤> 赤红壤;有机酸对土壤吸附铜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即吸附曲线呈峰型;不同有机酸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不同,其中柠檬酸对吸附的抑制和促进作用都很强烈,草酸对吸附的促进作用较弱,抑制作用较强,而乙酸对吸附所起的作用则与草酸正好相反;同种有机酸对不同土壤吸附铜的影响不同。其中三种有机酸对黄棕壤吸附铜的促进作用都很弱,而对砖红壤吸附的促进作用则强。
基础地质
中国云南石林岩溶形态类型与特征
李玉辉
2002, 21(3): 165-17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3
摘要:
基于云南石林县的石林分布特点与研究现状,按照岩溶形态组合研究其环境的思路,对400km2的石林形态组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石林形态的系统类型。石林组合形态可分为四个层次,石柱表面溶蚀形态30种以上,分割石柱体的溶蚀沟形态3种;石柱形态6种,其中的4种可称之为石林;石林地貌组合有7种。云南石林形态系统反映了石林多样性,其内含的信息(岩溶地质信息、区域环境信息和人类活动信息)值得深入研究,以深化石林地质遗迹景观的整体性认识。
万华岩表层岩溶带岩溶动力系统的特点研究
姜光辉, 郭 芳, 张美良, 何师意, 李恩香, 邓 艳
2002, 21(3): 173-17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4
摘要:
万华岩地区碳酸盐岩中普遍发育的非碳酸盐岩夹层,以及“土层+裂隙层”表层岩溶带双层结构对岩溶动力系统和水循环具有显著影响:非碳酸盐岩地段的地下水因其矿化度较低,CO2 含量较高,而具有较强的侵蚀、溶蚀能力,导致岩溶动力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传输非常活跃,一个岩溶泉年溶蚀量(以CaCO3计)达2795.4kg;由于非碳酸盐岩夹层的普遍存在,不仅阻碍地下水向深循环,而且还有利于土壤、植被的发育。土壤、植被与地表岩溶裂隙网络对区内岩溶地下水还具有较好的调蓄作用,以致使区内有众多的小泉点在地表出露。
云南白水台钙华沉积成因及主要沉积类型研究
李 强, 戴亚南, 游省易, 刘再华
2002, 21(3): 178-181.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5
摘要:
白水台钙华景区是我国最大的冷泉型淡水泉华台地之一,其形成是由于大气降水通过玉席谷向斜构造及北西侧的断层构造向下渗透并接受来自深部地层的CO2补给,尔后岩溶地下水径流至白地盆边缘受到三叠系碎屑岩的阻挡呈带状出露于地表,CO2自水中逸出造成pH升高,CaCO3过饱和而发生沉淀,形成形态极其优美的钙华景观。但目前由于泉水流量的减少以及人为的干扰,白水台钙华景观正处在退化之中,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水文地质
上海市浦西地区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
卞锦宇, 薛禹群, 程 诚, 朱桂娥, 何 芳
2002, 21(3): 182-18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6
摘要:
以上海市浦西地区第二承压含水层和第三承压含水层为例,利用实际资料以及部分插值的方法,建立了该区地下水系统完整三维数学模型,较好地解决了相对隔水层缺失区越流系数无法调试的问题,为上海市整个地下水含水系统建立完整三维水流模型以及沉降模型奠定了基础。
济南市泉群喷涌的控制性参数计算及供水保泉宏观调控措施研究
李福林, 马吉刚, 李玉国, 金 丽, 陈学群, 王德辰, 吴兴波, 卢朝霞, 赵德岭
2002, 21(3): 188-19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7
摘要:
济南市泉群喷涌经历了自流期、自流- 季节断流期、季节性断流或长年断流期、人工调控期等几个历史阶段。本文在分析济南市四大泉群喷涌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利用统计资料,首先建立泉群年平均喷涌量与年最低地下水位之间的定量方程,得出四大泉群喷涌的底限水位与最低景观流量的对应关系,然后,计算泉域内地下水的入渗补给量,再得出保证泉涌的地下水最大允许开采量的控制性参数。最后,结合保泉供水的实际需求,提出扩大地表水供应量、开辟新水源、实施多种形式的人工回灌以及调整供用水结构、实施分质供水等宏观调控措施。
广西主要地下河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郭 芳, 姜光辉, 裴建国, 章 程
2002, 21(3): 195-201.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8
摘要:
采用广西境内32条典型地下河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21世纪初两个时期所取的64个水样品的分析结果,对地下河水质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地下河水中主要离子20年来的变化趋势和原因。结果表明,地下河水中绝大部分离子和指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 / T14848-93)规定的Ⅰ 、Ⅱ类水质标准,地下水质量较好,但离子浓度普遍升高,水质有恶化倾向。升高最显著的是SO42-、NO3-及总溶解固体, HCO3-、Ca2+、Mg2+、K+、总硬度和永久硬度有所升高, Cl-、p H值有下降趋势。离子浓度的变化是SO2、CO2等酸性气体排放量的剧增、过量施用化肥、石漠化等造成环境酸化的结果。
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水质变化分析
李大秋, 高 焰, 王志国, 王东海
2002, 21(3): 202-20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09
摘要:
济南泉域岩溶地下水水质变化研究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水体的总硬度、SO42-、Cl- 和NO-3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且近期离子浓度升高的速率加快。从泉域间接补给区到直接补给区再到排泄区,地下水污染逐步加重,水质逐渐变差。
工程地质
桂林岩溶区地基承载力理论确定方法的分析
刘之葵, 梁金城, 张桂林
2002, 21(3): 206-211.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10
摘要:
理论计算是确定地基承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基于弹塑性理论上建立的。桂林岩溶区地基土主要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本文在工程实例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理论计算方法在桂林岩溶区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的适用性,并且认为粉土地基不适宜用理论方法确定承载力。另外,结合桂林岩溶区地基的排水条件、施工条件等,对理论计算中C、h值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高压灌浆技术在云南五里冲水库的应用
张邦仞, 康彦仁
2002, 21(3): 212-22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11
摘要:
五里冲水库库区地质结构复杂,岩溶极其发育,不仅断裂多,溶塌体规模大,而且五里冲地下河还从北至南贯穿整个库区,成为水库的主要渗漏介质. 因此,防渗帷幕的浇筑及其防渗性能的好坏,将是决定水库成败的关键。在学习了我国乌江渡电站成功的使用高压灌浆技术基础上,用4~ 6M Pa 压力的高压灌浆技术,建造了高260m,长1333m,面积达26.2万m2,钻孔总深21万m多的防渗帷幕,并处理好了帷幕线上宽31~47m ,高90m,面积3200m2 散体结构的溶塌堆积体,从而保证了水库顺利建成,并发挥了显著的效益。
生态地质
贵州典型喀斯特县域生态环境脆弱度等级划分
王言荣, 刘 洁, 屠玉麟
2002, 21(3): 221-225.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12
摘要:
以贵州省46个典型喀斯特县域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5大类19项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相对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各县生态环境脆弱度进行计算和定量评价,并根据最大隶属原则把46个典型喀斯特县份分别划分于极度脆弱、强度脆弱、中度脆弱和轻度脆弱四种不同脆弱等级。计算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势十分严重,在46个典型的喀斯特县份中,有31个县属于强度脆弱或极强脆弱,11个县属于中等脆弱,属于轻度脆弱的只有4个县。
旅游地质
云南白水台泉华台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浅析
戴亚南, 游省易, 李 强, 刘再华
2002, 21(3): 227-23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2.03.013
摘要: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阐述了滇西北高原上白水台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评述了该旅游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白水台泉华台地环境系统脆弱性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内涵要求,提出在该旅游区适宜开展生态旅游,针对该旅游区存在的问题,为实现该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修渠引水以增加泉华台面水流量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