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20卷  第4期

地貌洞穴
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不同类型的演化浅议
刘金荣, 黄国彬, 黄学灵, 梁耀成
2001, 20(4): 247-25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1
摘要:
文中论述了广西区域热带岩溶地貌三大类型,即:(1)以玉林、贵港市为代表的桂东南岩溶平原(残山平原)类型;(2)以桂林、柳州为代表的桂东北- 桂中-桂西南峰林平原类型;(3)以都安、乐业为代表的桂西- 桂西北峰丛洼地类型。进而阐述了三大岩溶地貌类型的特点与演化,认为它们存在着发育时间上的长短不同,营力上的差异,也就出现岩溶地貌类型上的各异。岩溶地貌类型中老、中、青的概念仍有意义。岩溶形成的“同时态论”在小区域内岩溶地貌的一定发育阶段可能存在,但在大区域或长时间尺度内就不一定适用。
福建连城赖源洞穴系统研究与旅游开发探讨
李 刚, 俞锦标, 朱 诚, 吴承照
2001, 20(4): 253-25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2
摘要:
连城赖源洞穴系统发育于分布面积不及2km2、厚度不足100m 的二叠系下统夹有燧石层的栖霞组灰岩中,洞穴形态不同于单一通道、树枝状通道、侧羽状通道形态特征,也与迷宫状洞穴系统以及成层状洞穴系统存在差异,是介于迷宫状和楼层状之间的类迷宫状洞穴系统。研究表明,该洞穴系统是一种处于有序动态变化的三维空间地域系统,既有空间展布形态和边界形态,又会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化。洞穴系统水动力具有溶蚀作用、混合溶蚀作用、侵蚀作用的特征。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经历了数次间歇性抬升,赖源洞穴最终发育为类迷宫状洞穴系统。该洞穴景观独特,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水文地质
神头泉流量衰减原因分析及趋势预测
马 腾, 王焰新, 郝振纯
2001, 20(4): 261-26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3
摘要:
运用季节分解、回归分析等时序分析方法对该泉42年(1958-1999)的月观测流量资料和大气降水、人类开采地下水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的减少是神头泉流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其控制着泉流量变化的基本趋势,而人类活动对泉流量的衰减起促进作用,属次要因素。其中,泉流量对大气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11年的滞后期,对390~450mm区间的年降雨量变化响应最敏感; 而泉流量对人类活动的响应只有在第四系孔隙水开采量大于5×107m3/a时才明显。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泉流量未来演化趋势。此外,对山西近几十年来出现泉流量普遍减少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路南石林喀斯特流域水文特征初探
梁 虹, 杨明德, 彭 建, 程 星, 王在高
2001, 20(4): 269-273.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4
摘要:
本文运用水文地貌系统耦合分析的方法,对路南石林喀斯特流域水文特征进行了探讨,对喀斯特完全入渗式流域和完全漏渗式流域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侵蚀基面的变化对流域地表地下水系结构的影响,认为石林发育区水文特征有其自身的特点。
喀斯特流域岩性与枯水径流特征值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焦树林, 梁 虹
2001, 20(4): 274-27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5
摘要:
喀斯特流域枯水径流特征值的影响因素很多,如气候、流域面积、岩性、土壤、地貌等等,而能够确知的信息不多。本文视喀斯特流域为灰色系统,对流域枯水径流特征值与岩性组成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及灰色相对关联矩阵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枯水径流特征值与流域面积和岩性之间的关联规律。
环境地质
岩溶陷落柱充填特征及活化导水分析
杨为民, 周治安, 李智毅
2001, 20(4): 279-283.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6
摘要:
基于对华北煤田内岩溶陷落柱充填特征的研究,本文提出泥石浆型堆积是煤系段陷落柱的主要充填物。泥石浆不仅充填陷落主腔体,同时也封堵腔壁裂隙带,“结石体”成泥砾结构,渗透性极低,是柱腔内最主要的“堵水塞” ,而柱旁贯通性节理由于高压水楔渗透劈入,可成为最优导水通道,它能将动水切入陷落柱,进而引发活化突水。
贵阳蟠桃宫滑坡的稳定性分析和治理
42, 李景阳, 朱东平, 刘寿权
2001, 20(4): 284-28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7
摘要:
蟠桃宫滑坡位于贵阳市东山南坡,其南边紧接蟠桃宫立交桥,西靠外环东路,东侧为一采石场。该滑坡东西长约70m,南北宽近60m,坡度为40°,其平面形状接近正方形, 总面积近5000m2,属岩溶地区的一个小型顺层岩质滑坡。地质上,组成该滑坡体的岩层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的一套浅灰色厚层状白云岩和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状含铁质白云岩和泥页岩互层; 构造上,蟠桃宫滑坡为贵阳向斜东冀和东山断层南盘。整个滑体为一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蟠桃宫滑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修筑机场路开挖边坡,产生临空面,然后由于降水下渗进入滑体内部,尤其是经过后缘的一较大溶蚀裂隙渗透至泥页岩层使之软化成软弱夹层即泥化夹层,进而使其抗剪强度下降,导致整个滑坡体出现失稳而滑动,并引起山坡上许多民房地面及墙面开裂。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滑坡前缘及后缘等均形成纵向和横向的拉张裂隙。无疑,若不及时治理,一旦山体失稳滑动将会对人民生命及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涉及的问题包括对蟠桃宫滑坡产生滑动原因和力学机理的探讨,对其评价和治理方法的优选,以及治理后对滑坡的变形观测和评估等。该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在现场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对滑动带内的三个软弱夹层(即可能的滑动面)分别取扰动土样送室内作抗剪试验,并计算其相关的土力学参数。据此,在其后缘溶蚀裂隙充水的情况下计算最危险的第三个滑动面的抗滑稳定系数Fs值。计算结果表明,第三个滑动面的Fs值为1. 09,接近极限平衡状态,在外界因素影响下,很可能产生进一步的滑动。在对蟠桃宫滑坡的评价和治理上,通过对几种方法比较和论证认为,采用预应力锚索为主要的治理手段并与其它辅助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无论从经济上还是安全上都为最优的选择。通过在滑坡体的四个主要裂隙上设置9个观测点做原位变形观测证明,在使用预应力锚索治理过后整个滑坡体是稳定的。
洪涝灾害
腾龙洞造成的洪涝灾害及治理方案的优选
钱建龙, 杨录军
2001, 20(4): 290-29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8
摘要:
湖北省利川市毗邻清江,其下游腾龙洞清江伏流段阻流壅水严重,影响到了城区。本文通过对腾龙洞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周围地质环境的研究,认为该地下河入口(落水洞)至银河洞尾一段过水断面狭窄,阻流壅水是造成利川市城郊遭受水灾的主要原因。治理时,以隧道加溶洞方案最为经济。
生态环境破坏对岩溶洼地内涝的影响— — 以马山古寨乡为例
裴建国, 李庆松
2001, 20(4): 297-30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09
摘要:
岩溶石山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地下河系统淤塞等,它们的生态水文效应对岩溶洼地内涝的影响,既独立发挥作用,又组成因果链而共同发挥作用。本文以广西马山县古寨乡为例,分析了森林植被破坏引发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地下河系统淤积和堵塞,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岩溶洼地内涝灾害。
位于岩溶区的某县城防洪工程GPS控制测量
邱 斌, 贺跃光
2001, 20(4): 301-30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10
摘要:
针对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结合防洪工程的实际需要,采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工程控制网,该网体现了GPS测量的高效率、高精度及低成本等特点,为工程的总体布局及骨干工程的贯通提供了可靠的控制。
石山开发治理
后寨河喀斯特流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模式研究
胡绪江, 陈 波, 胡兴华, 贺光宏
2001, 20(4): 305-30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11
摘要:
分析了后寨喀斯特流域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流域内五种土地合理利用模式的适用范围和运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各种土地利用模式的推广实施对策。
贵州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恢复的初步研究— — 贵阳黔灵山的启示
张竹如, 李 燕, 王林均, 陈 强, 陈黎明
2001, 20(4): 310-31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12
摘要:
贵州省石漠面积约98万ha[1] ,87.16%石漠分布在贵州的西部和南部,其中93.93%为石灰岩石漠,6.07%为白云岩石漠,即它们都属岩溶石漠。贵阳市黔灵山是一森林公园,山体由下二叠系厚层块状茅口灰岩组成,为一裸露型岩溶化山原,在大片裸露的基岩上生长着繁茂的林木使其群峰叠翠、古木参天。黔灵山的自然生态景观启示我们:①植物在自然界存在“无土栽培”;②某些已经石漠化地区土壤难恢复,但植被有可能恢复;③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岩溶石漠的形成人文干扰是主导因子。基于此,文中还对贵州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出了初步建议。
洞穴生物
贵州龙洞内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黎道洪, 罗 蓉
2001, 20(4): 315-32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4.013
摘要:
2000年1月至2001年5月对贵州龙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上述3类动物标本577号,隶属7纲15目22科。此外,还研究了光、温度、湿度和CO2等环境因子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食物因子外,光、湿度和CO2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尤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