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1年  第20卷  第1期

基础研究
柠檬酸对石灰岩溶蚀动力模拟及岩溶意义
曹建华, 潘根兴, 袁道先
2001, 20(1): 1-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1
摘要:
柠檬酸对未清洗的石灰岩颗粒(直径0.15~0.25mm)的溶蚀模拟试验表明,石灰岩溶蚀释放的钙离子量呈对数式增加。随柠檬酸浓度(10mg /l, 50mg /l,100mg /l)的增加,溶液的初始pH依次降低,而石灰岩颗粒溶出的钙离子依次升高,它们分别是去离子水溶出量的1.77、4.25、5.03倍。100mg /l柠檬酸, 10×10- 2atmCO2 和50mg /l柠檬酸+5×10-2atm CO2 对石灰岩微颗粒的溶蚀释放的钙离子量大致相当。这表明有机酸亦是岩溶动力系统重要的驱动力。
洞穴石笋纹(壳)层构造类型研究
林玉石, 张美良, 覃嘉铭
2001, 20(1): 5-1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2
摘要:
在大量大型石笋纵剖面观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洞穴石笋成因形态分类,首次确立石笋纹(壳)层组合构造分类方案;阐明叠锥、叠柱、叠锥柱复合和叠锥柱彼此间夹复合等构造类型及类型中的拱凸、拱凹、水平、平凹等纹层(组)层面构造亚类的组成特征;指出有关构造类型和亚类是成笋时段洞顶滴水、滴流水水量和流态动态特征与过程的踪迹,纹(壳)层及其构造也是洞穴内外气候环境及洞穴(道、厅)地质、水文条件等制约因素的综合反映。
水文地质
山西晋祠泉在引水条件下的可再生性研究
孙才志, 王金生, 林学钰
2001, 20(1): 11-1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3
摘要:
应用模糊线性回归与时间序列分析手段,通过分析长期动态资料,建立起晋祠泉流量与降水量、汾河渗漏量、矿坑排水量及人工开采量之间的模糊关系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在万家寨引黄工程完工后,晋祠泉域在地下水得到涵养条件下的可再生性,同时还预测了不同方案调控条件下,晋祠泉的大致出流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晋祠泉的大致出流时间在2007~2009年之间。为了实现晋祠早日复流,节流是今后最重要的管理措施,同时应该注意晋祠泉的水质保护问题。
后寨河流域岩溶含水介质结构与地下径流研究
杨 勇
2001, 20(1): 17-20.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4
摘要:
通过脉冲试验,采用测站脉冲响应曲线及流量衰减曲线分析,对后寨河流域含水介质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后寨河流域主要发育有溶隙- 溶管网络、较单一溶管以及溶隙网络三种含水介质结构,而且以溶隙、溶孔为主,其占含水介质体积的比率可达83.1%~96. 9%,而岩溶管道含水介质则只有3.1%~16.8%。不同含水介质的水文地质特征差异很大,溶隙- 管道网络水位上升快而衰减慢,水位变幅小;较单一溶管水位上升快而衰减亦快,水位变幅较大;而溶隙网络水位动态变化则介于前二者之间。
岩溶单元流域结构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研究—— 以贵州省普定后寨岩溶流域为例
陈洪元, 胡兴华, 杨 勇, 陈邦宇
2001, 20(1): 21-2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5
摘要:
在论述后寨岩溶单元流域二元流场结构的基础上,对地表、地下水资源进行了估算,根据水资源量和上、中、下游不同地貌组合类型,采取上游蓄、排,中游蓄、引、提,下游引、提的综合开发利用模式,解决了流域81km2的工、农业用水和普定县城3万余人的饮用水问题。
西南岩溶区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张 卫, 覃小群, 易连兴, 凌泽民
2001, 20(1): 27-34.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6
摘要:
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地质构造背景特征,造成了岩溶水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的差异,以及在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的方式和途径上的不同。本文以岩溶水赋存条件及其地质环境条件为基础,依据岩溶水的富水性、开发意义、开发的紧迫性以及开发方式和社会效益,进行岩溶水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分区,为该地区的岩溶水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生态环境
峰丛洼地的基岩物质组成与土地退化差异分析
周游游, 时坚, 刘德深
2001, 20(1): 35-39.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7
摘要:
根据可溶岩层组中非可溶夹层的出露情况对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峰丛洼地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基岩物质组成的峰丛洼地的土壤、土地类型及植被、坡面形态和地表径流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基岩物质组成的峰丛洼地土地退化的过程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证了各地貌部位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
岩溶地区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
姚长宏, 杨桂芳, 蒋忠诚, 袁道先
2001, 20(1): 41-46.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8
摘要:
以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中养分储存和运移为中心,综合研究了矿物分化、大气降水而引起的养分输入,淋溶流失、水土流失造成的养分输出,以及与生物导致的养分内部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讨论了岩溶生态系统养分的流入、保持和流失之间的平衡,并以桂林丫吉村岩溶试验场为例建立系统内各养分体系之间的反馈网络模型。
茂兰森林生态系统对岩溶环境的适应与调节
周运超, 潘根兴
2001, 20(1): 47-5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09
摘要:
通过对贵州茂兰森林区岩溶作用下森林生态特点的研究表明,岩溶山区由于岩溶作用导致了地貌、土壤、水分等状况的特异性,其森林生态系统行为对岩溶作用也作出了相应的响应,如森林生态系统虽然生物多样性、物种的特有性仍然较好,但物种以钙生性、旱生性为主,生产力低下,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通过诸如无性更新、不间断随时更新等方式来适应严酷的岩溶环境。因此要保持和恢复岩溶石山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其首要的基础研究问题是岩溶作用影响下森林植物的生境胁迫的机制及其动态,森林植物对这种胁迫的适应性及其基因调控机理。
旅游地质
龙里高山草原形成机理与旅游资源初评
张竹如, 唐 波, 蒋 玺, 李 燕
2001, 20(1): 53-57.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10
摘要:
龙里高山草原是一个待开发的风景旅游区,它由海拔1578~ 1674m的山巅坪台及深切到海拔1100m左右的岩溶峡谷组合而成,包括无边无际的平坦草原、险而奇的岩溶森林峡谷,及残丘、岩溶洼地、峰林等多种类型的地貌。草原坪台上覆盖着草甸,岩溶峡谷内长满竹林及阔叶混合林,是开展多种旅游项目不可多得的绿色旅游资源。该景区的形成与特殊的地质地貌演化历史有关,即新构造运动使得区内地壳不断抬升,分布在平缓的箱状背斜轴部的石炭系石灰岩上的石英砂岩,由于其抗风化能力强,而残留在一级剥夷面上成为山巅坪台,即方山地貌。该旅游区具有“奇、新、特”及距贵阳近的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
都匀凯口溶洞群的发育特征及旅游开发
陈建庚
2001, 20(1): 58-6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11
摘要:
都匀市南的凯口溶洞群包括凯口、凯酉、凯阳及石龙四个片区,溶洞发育受区域构造及地下水文网的控制,洞穴的侵蚀和堆积均十分旺盛,次生碳酸盐沉积形态丰富多彩,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
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苏维词, 李 坡, 贺 卫, 朱文孝
2001, 20(1): 64-68.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12
摘要:
阐述了贵州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分析评述了该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劣势。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本底脆弱和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探讨了在该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四条原则,提出了适合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地域特色的生态旅游开发的方向及相应的对策。
浅谈韩国的溶洞保护与开发—— 以三陟市新基面大耳里地区幻仙洞为例
谢运球, 禹卿植, 袁道先
2001, 20(1): 69-72. doi: 10.3969/j.issn.1001-4810.2001.01.013
摘要:
韩国的溶洞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对溶洞的保护却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本文以幻仙洞为例介绍了韩国的溶洞开发现状、管理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及保护措施,并提出了作者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