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8年  第17卷  第2期

显示方式:
工程地质
工业废渣库岩溶渗漏水动力弥散污染及其防治研究
丁坚平, 鄢贵权, 王伍军
1998, 17(2): 91-96.
摘要:
通过对工业废渣库岩溶渗漏形式以及渗漏污染特征的探讨,根据岩溶地下水的水动力弥散条件,应用动态系统模型和水动力弥散叠加模型,模拟和预测了岩溶渗漏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提出了污染治理措施。
岩溶山区小型水库水源问题研究
张祯武, 洪世兴
1998, 17(2): 97-103.
摘要:
岩溶区的小型水库能否发挥效益,取决于两大因素,即是否存在岩溶渗漏与有没有名符其实的补给水源。本文仅探讨后一因素。文中阐述了岩溶山区小型水库水源类型及识别方法。
枣庄地区岩溶地面塌陷成因与防治
曹锋, 吴春寅
1998, 17(2): 104-110.
摘要:
枣庄地区第四系覆盖层厚5~10m,其结构上细下粗,下伏的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岩溶地面塌陷主要集中在十里泉和丁庄—东王庄这两个最大的水源地。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波动的幅度增大,潜蚀作用增强。当地下水位降至基岩面以下时,上覆土层的浮托力消失,产生失托加荷作用,同时在岩溶洞穴中出现的真空又对土层产生了吸蚀作用,上述各种作用均能破坏土层结构,最终导致地面塌陷。因此,在地面塌陷的防治上可采用调整地下水开采量,把水位波动带控制在基岩面以下,以避免地下水各种作用的破坏;在兴建工程建筑时,避开岩溶裂隙发育地段;对塌陷区及时进行相应的工程治理等。
广西玉林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黄秀凤
1998, 17(2): 111-118.
摘要:
岩溶地面塌陷是玉林市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本文结合地面勘查资料,重点论述该市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同时,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对策也作了初步的探讨。
钢管桩在岩溶地基处理中的应用——以桂林鸿达置业大厦为例
程树生, 杨刚
1998, 17(2): 119-124.
摘要:
钢管桩是岩溶区高层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物地基处理中渐被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它具有强度高、进度快、施工质量易于控制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大口径桩桩底基岩岩溶强烈发育(如多层溶洞)的地基处理。本文结合鸿达置业大厦地基处理工程,介绍了这一新工艺的施工程序及其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实践表明,该工艺用于基岩岩溶强烈发育的建筑物地基处理是完全可行的。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
雷明堂, 蒋小珍, 李瑜
1998, 17(2): 125-132.
摘要:
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当前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和显示功能也日渐为人们所认识。本文以桂林市岩溶塌陷信息系统为例,详细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系统涉及桂林市建国以来200余次塌陷事件、数千个塌陷坑的详细资料记录,内容包括:塌陷时间、地点、规模、原因、基岩岩性、土层性质、地下水特征、人类抽水活动、人类工程活动、受灾损失以及相关照片、图件等。同时,还录入了有关桂林市岩溶塌陷的基础地质图件。本系统具有强大的图文检索、查询、统计分析及专题图制作功能,可方便快捷地为有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抢险救灾以及塌陷研究提供所需的图件、数据等资料,也为今后建立全国岩溶塌陷信息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岩溶峰丛洼地的农业生态效应研究
赵翠薇
1998, 17(2): 133-140.
摘要:
峰丛洼地区是一个缺水少土、旱涝灾害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严酷的区域。本文在对三个样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峰丛洼地独特的水文地貌结构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以及对自然村落分布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该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实现良性循环的途径。
西南岩溶区岩溶基本特征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综述
吴应科, 毕于远, 郭纯青
1998, 17(2): 141-150.
摘要:
西南岩溶区跨越黔、滇、桂、川、渝、湘、鄂、粤8省(市) ,面积54万km2 , 236个岩溶县, 1亿多人口,是国内外最大的连片岩溶区之一,也是全球岩溶之瑰宝。但对其整体性、系统性的综合研究,目前基本上还处于空白。本文从区域岩溶特征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
中国洞穴生物研究概述
冉景丞, 陈会明
1998, 17(2): 151-159.
摘要:
本文评述了中国洞穴生物的研究历史、现状,概括了研究内容,总结了近20年来中国在洞穴生物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充分分析洞穴生物研究动态并列举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展望了中国洞穴生物研究的前景。
桂林洞穴无脊椎动物的区系分布
王福星, 曹建华
1998, 17(2): 161-167.
摘要:
本文涉及的是桂林市芦笛岩区、七星公园内和朝阳乡共7个洞穴的无脊椎动物。在对其进行采集、分类、鉴定的基础上,讨论了它们的分布及其居栖和生态特征。
贵州省正安县岩溶旅游资源初探
邓世江, 祝华述, 张美良, 林玉石
1998, 17(2): 179-185.
摘要:
正安岩溶旅游资源丰富,地表、地下旅游资源类型齐全。中、低岩溶台面景物(点)具浓厚的高原岩溶生态、地貌景观特色。洞穴系统大,洞景分段明显。与岩溶景区配套的森林、竹林、娃娃鱼、锦鸡、猕猴等稀有珍贵动植物资源,显示出高原特有的生态、环境特色。文物古迹众多,保存好,是辉煌的人文景观。开发旅游业,可望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基础研究
岩溶沉积堆积建造类型及其特征
张美良, 林玉石, 邓自强
1998, 17(2): 168-178.
摘要:
岩溶沉积— 堆积建造是岩溶作用形成的产物,是认识岩溶发育史、发育规律的物质依据,是岩溶作用时间和空间的记录。本文根据岩溶沉积— 堆积建造的成因以及赋存空间的相互关系,将岩溶沉积—堆积建造划分为岩溶外(地表)沉积和岩溶内(洞穴)沉积两大类;而依据沉积建造的成岩物质及其形成作用,又可分为不含矿的岩溶外沉积、含矿的岩溶外沉积、不含矿的岩溶内沉积和含矿的岩溶内沉积等四大亚类。此外,还根据大地构造运动与岩溶的发育关系,将中国岩溶发育史划分为五大岩溶建造期: ( 1)元古代古岩溶期; ( 2)早古生代加里东古岩溶期; ( 3)晚古生代海西古岩溶期; ( 4)中生代印支和燕山古岩溶期;( 5)新生代喜山岩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