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90年  第9卷  第4期

显示方式:
工程地质
浅切型岩溶纵向河谷坝基的渗漏问题及其灌浆处理——以湖南省几座病漏水库为例
王家骏
1990, 9(4): 289-302.
摘要:
浅切型岩溶纵向河谷坝基的岩溶渗漏类型主要可分为管道式渗漏、溶带式渗漏、洞隙式渗漏、沟槽式渗漏和缝隙式渗漏五种。从灌浆角度出发,以上五种类型基本可归纳为空洞型和充填型两种渗漏通道型式。正确区分不同渗漏通道类型,对于岩溶防渗处理,特别是制定合理的堵漏和灌浆处理方案十分重要。 对空洞型渗漏通道,控制灌浆堵漏成败的关键是:降低管道内渗漏流速、灌堵骨料形成堵体、控制浆液快速凝结时间和扩散范围等。到目前为止,已经采用的方法对规模较小,不十分通畅的管道溶洞和裂隙状溶洞是完全可行的,堵漏效果达到100~70%,但对规模很大、渗漏流速较大的管道溶洞,尚无十分成功的实例。 对充填型渗漏通道,采用灌浆效果一般都比较好,渗漏量可减少90~100%。影响灌浆效果和成本的主要因素是:适宜的灌浆压力选择和建筑物接触孔段的反复复灌以及对大量漏浆孔段的适时处置等。
隐伏岩溶大厅的预测
陈国亮
1990, 9(4): 303-309.
摘要:
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旅游洞穴的开发和洞穴的调查研究,揭露了数以百计的岩溶大厅,因而积累了岩溶大厅赋存的众多信息。影响岩溶大厅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溶蚀的物质条件、机械作用、水力作用和有利此过程的地形条件与地面岩溶形态等。本文就是利用这些信息反演,预测隐伏的岩溶大厅,以便为工程勘测、旅游业和洞穴研究服务。
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中pH值野外测定的必要性
刘再华
1990, 9(4): 310-317.
摘要:
岩溶水的pH值主要取决于水中碳酸体系的平衡移动。由于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系统内部的CO2含量通常远高于大气中的CO2含量,水一旦离开原系统而与大气接触,原碳酸体系的平衡就遭到破坏,使得水的pH值迅速增高,直至与大气达到新的平衡为止。因此,根据室内测定的pH值计算的饱和指数明显高于该水样在野外测定的pH值计算的饱和指数,从而可能出现据野外pH值计算的水样是不饱和的、而根据室内pH值计算却是饱和或过饱和的相反结论。笔者通过热力学的理论分析及实例计算阐述了这些现象,并进而指出:在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中,必须在野外现场直接测定水的pH值。
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研究
《中国北方岩溶地下水资源及大水矿区岩溶水的预测、利用与管理的研究》项目综合组
1990, 9(4): 318-329.
摘要:
岩溶含水介质是决定岩溶水文地质系统功能的最基本要素,是水文地质工作者长期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把碳酸盐岩岩石学的现代理论同岩溶学、洞穴学、构造地质学与水文地质学密切结合起来,对碳酸盐岩骨架、岩溶含水空间的微观和宏观介质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中国北方岩溶含水介质概化为五种类型。
秭归县杨家岭第四纪推覆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唐贵智, 陶明
1990, 9(4): 330-341.
摘要:
杨家岭第四纪推覆构造的主要标志是寒武系角砾状灰岩及白云岩逆冲于志留系砂页岩和全新世崩坡积层之上。推覆构造由推覆体、基座和滑脱面组成。滑脱面的产状为N80~90°E、10~60°/S,呈波状起伏。推覆体内的派生构造指示推覆构造由南向北逆冲。成生联系上,杨家岭推覆构造属南面天阳坪逆掩大断裂带(推覆构造带)的一部分。杨家岭推覆构造经历了一个从第三纪至今的漫长发展历史,其最近的一次强烈活动,据14C测定数据,距今2400年左右。它的出现和活动对三峡工程稳定性将产生严重的影响。
从世界展望中国喀斯特研究
玛·斯维婷, 包浩生
1990, 9(4): 342-352.
摘要:
中国喀斯特面积广大、类型多样,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与此相比。建国以来,中国地理、地质学家对喀斯特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经济建设服务中取得非常有益的经验。但是,欧美地区的地貌学家对中国喀斯特研究工作至今仍然不够了解,缺乏应有的认识。为此,本文对中国喀斯特的形成因素、主要地貌类型(峰林、峰丛、石林等)、沉积地貌(生物钙华、边石池、建设性瀑布),以及开发利用问题进行了扼要的论述,井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喀斯特地区进行了比较,表明中国喀斯特研究已取得非常显著的成就,为促进世界喀斯特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比利时勒穆尚洞穴沉积的孢粉研究
黄赐璇, 陈志清, 卡米尔·埃克
1990, 9(4): 353-362.
摘要:
勒穆尚洞是位于列日市东南的一个巨大的喀斯特洞穴,作者对位于上层与下层通道连接处的沉积物进行了孢粉研究,根据沉积物性质不同,剖面可分两部分,下部由河流相的砂砾组成,上层为数层石笋质盖板。最上层的石笋质盖板经放射性钍(?)铀(?)法测定,年代为距今10.5万a。 根据孢粉分析,石笋质盖板层可能形成于距今10.5万a的里斯—玉木间冰期中期,当时气候温暖潮湿,生长有以榛、栎、赤杨、千金榆为主,伴有一些椴、榆、常春藤等的阔叶林,洞穴处于低洼积水的环境。剖面下部的砂砾是在此温暖期之前由地下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多次堆积而成。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古植被及古气候的变化以及该洞穴的演化历史。
岩溶洞穴的勘察测绘
李铁英
1990, 9(4): 363-365.
摘要:
<正> 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对岩溶洞穴的开发也随之增多。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岩溶洞穴的自然景观,在开发建设中就要进行详细的勘察测绘。 我们为北京西山“潜真洞”的开发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勘察测绘工作。现就我们在“潜真洞”开发中根据勘察设计、开发建设、参观旅游三个阶段对测绘图件的需要所作工作的内容及采用的勘察测绘手段和取得的效果简述如下:
国外洞穴研究概况
王福星
1990, 9(4): 366-370.
摘要:
<正> 洞穴是可溶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岩溶现象,它是最广泛,最深入研究的岩溶形态之一。其研究范畴几乎包括了岩溶学的全部领域,它的独特特征和重要的学术及实际意义使它在岩溶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洞穴研究已逐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洞穴学,且派生出一些分枝,如生物洞穴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