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 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来源期刊
  • Scopus, CA, DOAJ, EBSCO, JST等数据库收录期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987年  第6卷  第4期

水文地质
高原分水岭型喀斯特径流过程模拟——以贵州普定县南部地区为例
章海生, 史运良, 俞锦标
1987, 6(4): 263-275.
摘要:
本文论述了高原分水岭地区喀斯特和喀斯特水的一般特征和喀斯特水转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水文系统方法建立模拟喀斯特径流过程的确定性概念模型,它由补给量计算和排泄量计算两大部份组成。模型中参数具有一定物理概念,并能在时间上和空间上进行外延。该模型可供高原分水岭地区喀斯特水资源的估算和预测之用。
在大泉边进行多孔多阶段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及水位预报
孙其昌
1987, 6(4): 315-321.
摘要:
在岩溶大泉边进行多孔多阶段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视泉水为一早年开始的开采井,并假设泉水的排泄时间t。近似等于泉水排泄和抽水延续时间之和t,用流量阶梯状变化的泰斯公式计算其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水位预报。
基础地质
裂隙—溶洞型碳酸盐岩区岩溶化模拟原理
祝凤君
1987, 6(4): 275-285.
摘要:
在有关岩溶发育的研究中定量地描绘出岩溶区内一点处不同时期的岩溶化特征,是近年来广大岩溶与洞穴研究者一直试图解决的主要问题,岩溶化模拟的原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急迫的问题而提出来的。 所谓“岩溶化模拟的原理”是在对岩溶区的地质结构,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应用弥散理论,模拟水中可溶组分浓度的演化和分布,结合裂隙的分布、物化环境、新构造运动和地下水的演化,评价和预测该区的岩溶化状况和程度的理论。 本文讨论了岩溶化模型、计算资料的收集和模拟结果的处理。
碳酸盐岩的溶蚀与环境温度
黄尚瑜, 宋焕荣
1987, 6(4): 287-296.
摘要:
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与环境温度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不同温度下静止试验成果分析,说明碳酸盐岩的溶解速度可以用CO2的布西涅斯克衰减方程表征。温度对不同的碳酸盐岩溶蚀的影响各异。温度低于60℃时,石灰岩的溶解速度比白云岩大得多,超过60℃时,该两类岩石的溶解速度比较接近。如果将环境温度分为低(例如0.5℃)、常(25℃)、中(40℃—60℃)和高温(80℃),那么低温和高温不利于碳酸盐岩溶蚀,中温是溶蚀的最佳温度段。 如果在碳酸水中加入NaCl,温度对溶蚀作用的影响比碳酸水溶蚀影响大。 碳酸盐岩的温敏指数,可以定量表示温度对碳酸盐岩溶蚀的影响程度。
三江口坝基岩溶与阶地、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王家骏
1987, 6(4): 335-343.
摘要:
三江口电站位于隆起带与沉降带之间的丘陵过渡地带,河床坝基岩溶洞隙强烈发育。大量资料证明,河床下岩溶洞隙的形成分布和本区古地理气候环境及阶地、新构造运动有密切的联系和对应关系。主要是: 1.河床下岩溶洞隙分布强弱交替的垂直分带性,明显受第四纪以来新构造上升速度和当时气候环境控制; 2.河床下不同高程岩溶洞隙充填物的一些标志性特征和地表同期形成的阶地堆积乃至红层相似,可以互相对应; 3.和本区新构造上升节奏相对应,河床下洞隙充填物颗粒级配有粗细交替分布的韵律。 在本工程实践中通过对岩溶与阶地、新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坝基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和岩溶水运动条件的演化过程,正确评价坝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有重大的意义。
环境地质
湖北大冶县大广山铁矿岩溶塌陷的预测和评价
项式均, 陈健, 覃有强
1987, 6(4): 297-314.
摘要:
大广山铁矿位于覆盖岩溶区,1978—1981年建井期间由于矿坑突、排水和附近的抽水试验,陆续产生了78个塌陷,造成河水断流倒灌矿坑、农田被毁、一些建筑物损坏、铁路断道、桥涵下沉开裂,矿山被迫停建。 本文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包括岩溶发育特征、第四系岩性结构和厚度、矿区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坑排水期间的变化。研究了岩溶塌陷的发育与分布规律。更重要的是探讨对矿床开发期间岩溶塌陷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对塌陷的主要影响以及各类建筑物地表稳定性进行评价的有效途径。应用在地质定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多元统计的定量方法,如多元回归和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然后提出了防治塌陷的建议。
旅游地质
腾龙洞洞穴系统及其开发价值
董炳维
1987, 6(4): 323-327.
摘要:
腾龙洞洞穴系统分上下两层:上层称旱洞,为昔日清江伏流段;下层称水洞,为今日清江伏流段。洞穴总长度32km、底板总面积120万m2。它发育于巨厚连续层型纯碳酸盐岩层中(T1j);地处利川盆地咽喉,清江流水全靠本洞排泄,强大的冲蚀作用,使洞壁不断垮塌而扩大。由于新构造运动大面积间歇性强烈隆起,造成了本洞穴的多层结构。 洞穴内,发育着各种形态化学沉积物,研究开发该洞,对于发展旅游、避暑、疗养、菌类培植,乃至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都具深远的实际意义。
地貌洞穴
徐霞客在应用洞穴学方面的贡献
张英骏
1987, 6(4): 329-334.
摘要:
本文讨论了应用洞穴学的内容。作者认为应用洞穴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对旅游洞穴的研究 2.洞穴空间的利用 3.洞穴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从《徐霞客游记》中选出对洞穴利用的资料,与现代应用洞穴学的内容作比较并加以分析归类,可以看出作为岩溶地貌学家及洞穴学家的徐霞客在应用岩溶学方面也有相当贡献。
贵州西部的岩溶地貌
杨明德, 张英骏, P.Smart, T.Waltham
1987, 6(4): 345-352.
摘要:
安顺、水城地区位于贵州高原西部,锥状岩溶非常显著,河流峡谷深切,从高原分水岭区的峰林盆地过渡到峰林谷地、峰丛谷地,再到干流峡谷区的封闭的峰丛洼地,表现出明显的分带现象。大多数洞穴为潜流成因,有继续发育的洞穴及高层老洞穴系统,后者显示了构造上升和地貌回春的较长发育史。沿深切三岔河的河流袭夺使地表、地下的岩溶地形特征有非常壮观的发育。锥状岩溶的形态分析揭示出锥峰坡度比较对称且较少受地质的控制。岩溶演化的关键性因素是构造上升速率。岩溶地形类型发育序列的模式与基面控制、地面剥蚀速度、侧方夷平作用及构造抬升有密切关系。而简单的地貌动力平衡模式不能充分说明贵州岩溶地貌复杂的变化。